APP下载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020-06-17韩木军厦门市第三医院厦门361000

北方药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阿替普达拉溶栓

韩木军(厦门市第三医院 厦门 361000)

急性脑梗死即为脑血供突然中断,造成的脑组织坏死,大部分原因是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或血栓,使得管腔狭窄、闭塞,造成局部急性脑供血不足,也有部分患者因异常物质沿着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的血流阻断、血流量骤减,进而导致支配区域的脑组织软化、坏死,发病突然,并伴有头晕、眩目、耳鸣、半身不遂、吞咽困难等,严重者导致昏迷不醒,是临床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病症之一[1]。目前临床常以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配合药物治疗为主,可显著改善控制病情,促进早日康复,本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9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6.32±3.26)岁;病程 1.2~4.6 h,平均病程(2.3±0.2)h;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高血脂10例,合并冠心病8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1.02±2.61)岁;病程 1.3~5.6 h,平均病程(2.5±0.1)h;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脂8例,合并冠心病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症等资料差异不大,可实施比较(P>0.05)。

纳入标准:①年龄>16岁;②符合临床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诊断确诊;③无颅内出血既往史;④48 h内未使用抗凝剂,1周内未行动脉穿刺,2周内无手术史,1月内无出血;⑤知情实验探究目的,仍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②颅内肿瘤及静脉畸形;③心、肺、肾等器官严重功能不全;④处于妊娠或哺乳期;⑤精神、智力有障碍不遵医嘱。

1.2 治疗方法:给予两组常规合并症治疗,包含抗血小板、感染及血压控制等。对照组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国药准字S20020034)治疗,用等量的盐水或5%葡萄糖稀释为0.5 mg/mL溶液,采用静脉滴注,第1小时静脉滴注60 mg(开始 1~2min 滴注 6~10 mg),第 2~3 小时滴注 20 mg,总剂量为10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90351)治疗,于发病24 h内用药,30 mg/次,2次/d,与余量的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能力完全正常,神经功能缺损降低86%~100%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改善,生活能力基本恢复,神经功能缺损降低45%~85%为有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生活能力未恢复,且神经功能缺损减少45%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BI评分。NIHSS评分[3]: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包含意识水平、凝视、语言、感觉及上、下肢运动等,共11项,最低分0分,最高分9分,分数越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BI评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4],包含进食、洗漱、穿衣、如厕等,共10项,满分100分,分为:重度依赖0~40分,中度依赖41~70分,轻度依赖71~100分。③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s-CRP(血清超敏C反应)水平,取空腹静脉血2 mL,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32/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1%(4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

2.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I评分及hs-CRP水平: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BI评分及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NIHSS评分、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I评分及hs-CRP水平(±s)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I评分及hs-CRP水平(±s)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分) BI评分(分) hs-CRP水平(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43观察组43 tP 13.26±2.13 13.03±2.26 0.486 0.314 6.35±2.31 4.37±2.16 4.105 0.000 32.16±2.53 31.25±5.26 1.022 0.155 76.23±2.63 92.31±3.46 24.262 0.000 22.53±3.26 21.89±2.63 1.002 0.160 12.36±2.64 7.43±1.23 11.100 0.000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脑血栓、脑栓塞等疾病的总称,因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不足或障碍,造成脑部血管血流不稳定,脑组织长期处于缺氧、缺血的状态,从而导致组织坏死,若不及时治疗,梗死部位会逐渐扩散,进而引起大面积梗死[5]。且此病病因复杂,易受外界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神经功能损伤,甚至发生瘫痪,严重影响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故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治疗以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维持正常的脑部循环、控制脑梗塞继续恶化及预防缺血性脑水肿为主要目的,从而保护缺血性病灶周围的脑部组织,避免病情加重。临床采用的阿替普酶溶栓是由蛋白质组成的溶栓药物,可通过将残基结合纤维蛋白酶原转化为酶,加强对血管的疏通作用,且药物只作用在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上,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6]。而依达拉奉是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具有较高亲脂性,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组织,从而发挥抑制低密度蛋白质的氧化、小胶质细胞的神经毒素诱导活化的作用,提升内皮一氧化氮的合成酶水平,有效控制缺血症状的级联反应。两组药物的联用,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早日康复。

本实验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NIHSS评分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显著,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减轻体内炎性反应,促进早日康复,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阿替普达拉溶栓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