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研究

2020-06-15张晓娜

高教学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互联网对策

张晓娜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探索《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研究一种能够提高《国际市场营销》教学效果的双语教学模式尤为重要。在阐述本课程双语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本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7-0096-03

Abstract: Along with "Internet +" background, exploring problems i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finding out a way to enhance the bilingual teaching effec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has analyzed the necessity to conduct bilingual education on the module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and has investigat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this module,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Keywords: Internet+;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bilingual teaching; strategy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

《国际市场营销》是一门以市场营销学为基础的专业延伸课程,旨在培养专业素质高、沟通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营销类专业人才,以解决企业在国际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营销问题。该课程始终围绕社会热点和国际时事展开,需在实践中应用提高。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有着双向要求:首先,教师自身首先应充分了解其他各国政史地经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同时还要采取更专业的教学手段,设计更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其次,学生在学习时应当主动去涉及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在课下增强自己英语听说读写的专业素养,有意识培养自己在实践操作时的营销推广技术,同时磨练自己在高压企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全局性思维。《国际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项现代“舶来品”,若能采用双语授课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知识素养,还能在潜移默化间让他们接触到他国文化的表达魅力,提升他们的英语表达水平和双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双语营销有更细致的、更全方位的认识和理解。

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自身特点的需求

《国际市场营销》是一门带有国际化特色的专业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探究对象为国际营销的活动过程及其规律。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营销市场的形式日新月异,国际市场营销的内容也变的丰富多样,这对学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知悉世界前沿的营销资讯,具备国际化的营销视野和流利的英语表达与沟通能力。因此,《国际市场营销》课程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将鲜活的国际营销实践案例与英文教材相融合,既符合课程的国际化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国际营销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营销实践活动时,做到有理有据,分析透彻。

(二)市场对国际市场营销双语人才的需求

首先,中国对外贸易往来频繁对双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紧迫。现阶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国际间贸易往来日渐频繁,中国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大量高素质,高质量并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型专业人才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给我国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运用英语和中文双语教学生产的就是此类对口人才,因此,《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是各个高校当下刻不容缓的任务。其次,根据麦考斯的调查显示,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就业人数最多的岗位为涉外营销人员,这就意味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英语过硬,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营销专业技能,能够使用英语分析营销案例,解决营销问题。因此,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必须通过对《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也加剧了对高校开展《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需求的紧迫性,只有使用双语教学,才能真正的实现让英语服务专业,培养国际双语专业人才的目标,才能培养学生达到用英语自由阐述专业知识双语竞争优势,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三)适应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

随着大數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在全球范围的共享,教育国际化和无国界化不断充斥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高校教学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同时,伴随着教育部“打造金课”实施办法的出台,借助互联网深化课程改革,调整教学目标,更新教学模式,借助国外教学资源,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成为当下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国际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课程如若继续沿用传统的纯中文课堂讲授授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国际化需求,培养出的应试型人才更会是社会的冗余。在当下高校学生英语水平日渐提高的基础背景下,借助互联网优势,高校实施《国际市场营销》跨国界交互式双语教学改革既能为社会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又能迎合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三、《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原版教材案例的不适应

案例教学是《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案例教学,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又利于培养学生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调查,我国各高校在实行《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并广泛涉用英文教材中的案例,而中国的大多数高校学生由于缺乏对西方国家政史地和文化背景的熟知,缺少对西方公司品牌,公司文化的了解,并不能实现通过案例理解加深理论学习的目的。另外,大多数的中国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仍会选择在国内工作,多数情况需要在国内市场环境下开展国际营销工作,与本国人士打交道,而原汁原味的英文外国案例在某些地方可能与中国市场的现实情况大相径庭,不能给学生今后处理实际问题提供很好的借鉴。

(二)授课对象英语底子薄弱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其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开展的效果。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约只有50%左右的高校学生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的四级等级考试,学生整体英文水平相对薄弱,在高校各个专业中普遍开展全英文教学的可行性较低。若不顾及学生的英语基础情况,盲目硬性地实施《国际市场营销》这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學习效果,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既影响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不能达到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能力,最终会导致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双语课堂处于迷茫、困惑,甚至畏惧的状态,真正的让双语教学流于形式,失去其价值和意义。

(三)双语教学教师资源匮乏

复合型的双语教师是推行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当一位普通的专业授课老师难,当一位优秀的双语教师更难。《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既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英语功底,又精通国际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兼备丰富的国际市场营销实践经验。此类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紧缺性人才,双语教学需要攻克的最大困难就是用流利标准的英语自然熟练的传授专业学科知识。因此,英语和专业双向综合素质高成为衡量双语教师素质的关键。而目前,《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授课老师毕业于英语文学专业,未系统的接受过该课程的英语或双语培训,更缺乏前沿的营销实践经验,甚至很多双语教师的英语语音、语调不正确,只能讲课堂讲授流于课本表面,甚至误导学生,不能起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标。所以,挑选和培养优秀的双语教师,是搞好《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首要难题。

(四)双语教学授课方式呆板单一

由于授课教师双语能力的欠缺,为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多数老师会在课前利用做好十足的准备工作,例如进行授课内容的翻译,课堂用语的精心撰写、准备。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多采用传统式的讲授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也局限于课前准备的教案和演讲稿,难以进行知识的深度拓展和情感的自由发挥,这样的单一的授课方式也会将课堂死板的拘泥于教案之上,枯燥乏味。学生听课也会变的拘束、小心,对于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学生甚至会“未卜先知”,感觉缺乏学习兴趣,更缺乏师生间轻松自如地交流。如此呆板单一的授课方式违背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更加限制了双语教学综合教学水平的提高。就教学本身而言,教师如何运用先进技术和理念,根据各专业学科的自身特点,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整合外部优秀资源,改革创新灵活多样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式学习积极性成为保证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当务之急。

四、“互联网+”背景下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一)“因材施教”的教材选用

现阶段《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在教材选用上一般存在“东西不通”的问题。学校要么采用西式的原版英文教材,要么采取的是中式的双语教材。然而,西式的国外原版英文教材,语言表述通常艰深难懂,且主要以西方国家的营销环境为视角,主要针对西方国家的企业展开案例讨论和举例,在案例分析的观点和看法上与学生的认知产生分析,导致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教材真正要传达的讯息。而中式的双语教材又存在语言不够地道、表述欠缺规范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国际市场营销》要想顺利有效的开展双语教学,教师必须结合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接受能力,“因材施教”的对教材加以处理,注意中西营销背景和营销文化的拓展融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被培养成通晓中西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等营销背景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驾驭好中国经济出口、投资和消费的三驾马车,在这种人才的驱动下,中国的传统企业才能华丽转身,迈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登上世界舞台。另外,确定好教材只是第一步,还需要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编写好教案,能够使教材的选择达到难易适当,教案的编排要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

(二)“互联网+”双语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析法中发现,双语教学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先教后学”的教学流程,往往将教学效果流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上,欠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训练,更不要谈用英语思考、分析、评价、创造能力的培养。而翻转课堂式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流程则将教学中心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上,利于学生创意的自由发挥。而在“互联网+”的时代,教师可以借助富媒体性质的图片、音频、国内外双语教学视频、甚至直播资源展开“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的转变,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多方位使用教学资源,培养英语学习思维,深化学生的学习层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终回归课堂, 由双语教师面对面解惑。而在课堂解惑过程中,教学内容应该实现由“传授知识”到“问题探究”的转变,将问题探讨作为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讨论,让学生的学习上升到认知层面,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做学问,并借助互联网和教师双方有效深入学习,从思考中学习与提高。

(三)“互联网+”助力考试制度的改革

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挑战,因此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课后也要多下苦功夫,鞏固课堂所学知识。因此,全面、合理、公平的成绩评估对学生和教师都极其重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与便利,《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考试评价可以由“传统式纸质试卷测试”向“多角度、多方式的评价方式”转变。“互联网+”带给我们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也利于多方位、多角度教学评价的成功脱变。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可以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对学生课前学习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平台用英语进行交流互动的评价,对学习成果展示的评价,更有多元化评价主体(平台上的校外专家、课堂中的教师、学生自身、学生学习同伴)的有效评价。同时评价形式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多样化,如基于语音技术的营销沟通技巧口语评价,通过直播、在线功能的专家在线评价等。多渠道、多方位的评价体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新时代产物,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它的研究也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和学校必须拥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认识,并坚持不懈地对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进步,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会取得大的突破,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国际化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鹏云.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及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04):60-61.

[2]任康钰.金融类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探讨——基于我院“货币金融学”本科教学及调查问卷的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06):28-30.

[3]张群卉.国际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方法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7(10):10-11.

[4]李源,赵惠.浅谈国际市场营销学的案例教学[J].济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8-59,62.

[5]许红.《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思路[J].统计教育,2007(S1):101-102.

[6]周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方式的转变[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1):112-114.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互联网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