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6-15杨秋玲唐小洁黄高雨
杨秋玲 唐小洁 黄高雨
摘 要: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改革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类课程的内涵、现状及改革方法进行梳理和研究,指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ADDIE模型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方法与考评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学方法;考评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8-0046-05
Abstract: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class curriculum refor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curriculum conno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methods for carding and research, some problems are pointed out, and combining the ADDIE model innov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and examination way to reform and innovation.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al courses; teaching method; appraisal way
一、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新路径,是高校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提升和创新的具体体现[1]。近年来,教育部实施了一系列有力举措,通过建平台、办大赛、重实践,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前已经有所成效。从2015年至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已拓展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重要环节,包括教师队伍搭建、课程设计、实习实践训练、教学方法创新、考评方式改革等[1]。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把握新时代要求,找准立足点,改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加强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综上,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的相关文献,基于对大学生现有双创实践能力的分析,以提升其双创能力为根本目标,对实践类课程的内涵、突出问题及改革措施进行整理和评价,并基于ADDIE模型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考评方式提出建议。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的内涵
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改革,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因类施教的教学模式,本项目组对全国1242所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进行归纳总结后,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归为基础类课程、专创融合类课程以及实践类课程三大类。其中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是指以基础知识、科研训练、创业比赛、实习实训互促互进为指导思路,以创新创业实践类平台为载体,以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平台呈现效果、多渠道进行实践为手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系列课程[2]。此类课程主要以知识、技能、素养三者协调发展为目的,通过实践进行训练的教育方式,主要针对创新创业意识较高、具备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及技能或已形成项目雏形的学生,使学生将前期所学的相关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以及交叉学科知识落到实处[3]。通过开展创业计划设计、进行市场调查、学习交流分享、项目成果转化等实践活动,将实践类课程落实到实践类平台上进行展现,形成以练促进的良好氛围 [4]。
高校創新创业实践教学需要重点强调两个部分。一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根本并不只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实习、就业问题而已,更重要的还是为了锻炼并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人才培养要求。二是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范围不仅仅指在读大学生,还包括已经毕业且仍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5]。
三、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发展现状
在前期资料收集过程中,本项目组对全国共1242所高校与创新创业教育所有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笔者发现实践类课程拥有越来越丰富的实践平台用以支撑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展示。其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笔者归纳如下。
(一)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覆盖面有限[6]
虽然全国高校实践平台数量远远超过实践类课程总数,但是往往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会因教学平台的局限性而受到限制,导致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支撑的实际覆盖面受限。例如孵化园可以支持实施运营的项目数量较少;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参赛名额有限;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容纳量较小等各种问题。因此,相较于创新创业基础教育来说,实践教育对主体的选择会具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不能满足所有有兴趣和有意愿的学生的需求。
(二)师资队伍结构性失衡[7]
截至2019年10月,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专职教师2.8万人左右、兼职导师9.3万余人[8]。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已推动各高校聘请行业中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程专兼职教师,但是具体到每一所高校之中,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仍远远少于兼职教师。同时,很多高校目前仍以校内其他教师兼职创业老师为主,但由于这部分兼职教师对创新创业的认知不如专职专业教师全面,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水平高度以及思维方式也不够专业,所以由兼职教师主导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可能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并且非专业的特质决定其大部分只能照本宣科,不能传授更多实践性的经验和知识,导致其创业实践指导效果并不理想,质量亦可能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
(三)侧重理论教学,实践与课程脱节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目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和落实,也是对理论教学课堂上无法完成的部分进行弥补。但多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脱离课程教学内容,以单独的主题或形式出现,与学生所接受的理论课程的关联性不强。甚至有的教学将实践归结为课程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导致创新创业实践与创新创业理论课程脱节,并不具有连续性和对知识的深度拓展,也不能完全达到对学生创业实践的有力推动的效果。
(四)考评方式单一,缺乏有效性[9]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考评方式多是期末测评。以纸质化、ppt为主,考勤、学习报告为辅。学生平时参加的各种实习实践、各类技能竞赛等不在考评的范围之中,高校偏重对学生课堂教学成果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双创能力在具体实践操作中的考核。由此可见这种单一评价方式并不完全利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
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构成体系
(一)国内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界定
基于对我国大学生双创能力相关文献的梳理[10-13],笔者将其概括为管理与控制能力、资源评估与整合能力、协调与沟通能力、机会把握能力、决策与行动能力、规避风险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七种实践能力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第一,管理能力是创业中所必须的能力,也是核心能力。管理指对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进行管理,物力资源管理又包括资源整合能力[10]。管理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在整个创业实践中都必不可少,其影响着创业团队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决定着创业团队的发展前景。第二,创业实践常常需要处理多方关系、面对多样化的外部环境,为了维持团队稳定、保持企业内外部关系、掌握客观环境中的市场机遇、快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11],资源评估与整合能力、协调与沟通能力等都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目前我国各高校采用的大学生双创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主要分为仿真模拟[14]、项目式[15]、交互式[16]、综合式[17]四大类,改变了原有较为杂乱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实践课程+实践平台+成果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式[18]。具体表现为通过创新创业比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仿真模拟实训平台等形式展现,通过开展市场调查、学习交流、成果转化等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双创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还包括创新创业的成果展、企业实习实训等活动,通过激励和实操等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创新创业想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三)实践课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起到的作用
由于培养创新创业实践类人才的需要,高校需多方面拓展师资力量,既要建设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又要完善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体系,最终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进而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现实转化创造良好的条件[19]。高校一直把培养大学生的双创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不断改进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全面激活大学生的知识和潜能使其成为具有决策与行动能力、资源评估与整合能力、协调与沟通能力、机会把握能力、管理与控制能力、规避风险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的创新创业者,从而使一批学生创业者脱颖而出[20]。
五、实践类课程教学方法与考评方式的改革分析
(一)分析阶段
分析(Analysis)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首要环节[21]。为了更好地将ADDIE模型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本过程将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本项目的教学对象是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应用型高校的特点是致力培养一批技术型人才。此类高校对创新创业的态度更偏重成果导向,因而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成果中。其次,教学目标是构建课程体系的核心,其对课程内容的安排有指向性作用[22]。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作用主要是让大学生通过学习创业实践类课程,提升双创能力,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可見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不仅应该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应当有一定的服务创新或产品创新能力。
(二)设计阶段
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是对与创业比赛有关的基本知识与流程进行讲授的课程,教学设计的流程与普通课程基本一致。一是设计教学目标,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唤醒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其创业精神及风险预判能力。二是设计教学方式,以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为目标,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突破传统“课内课外”概念,实现启蒙、讲授、训练、实战全覆盖,形成“线上+线下”的教学新模式。三是设计创业实践课程大纲[23]。创业课程大纲需要与教学方式一一对应,并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教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PPT、讲解视频等资料上传。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同步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规律。将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点进行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度。
(三)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通常指的是依据主要教材,编写教案,生成具体的单元教学内容,并借助相应的媒体手段,最大程度地传达教学信息量[3]。此过程属于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设计的优化阶段,需要制作课件、开发课程脚本、设置课间互动小游戏等[24],使得实践教学成果更加明显。
(四)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对前面已开发的资源的进一步实施,是借助课堂、互联网、实训室等各类实际应用场景,利用各种教学活动传授教学内容的过程[3]。学生使用在线平台配合老师开展混合式教学,同时还需要结合线下老师的教学活动方案开展学习,通过课堂互动与学生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根据每个章节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老师教学需要突出重难点,向学生传授创业经验与知识,以便学生从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创业实践能力,以达到由浅至深的深度学习效果。
同时,为了更好地将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体系运用与发展,高校可以设置完整的监督机制对教学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并调整,目的是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该实践课程[24]。
(五)評价阶段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改进课程问题以保证学生学有所获[13]。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注重创业基础知识、创业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的考核,考试方式注重过程性与阶段性相结合,评价方式多元化,注重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为了改变原有的单一式考评方式,笔者将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考评方式分为两类,一是以成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二是以目的为导向的评价方式。
1. 成果导向型
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创新创业实践更偏重于成果导向,因此运用的考核指标为结果导向型考评方式,即以最终成果为主作为量化指标,其他方面次之,因此实践类课程更注重成果性评价,具体见表1。
2. 目的导向型
创新创业实践类成果展、企业实习实训、项目实体运营等为目的性导向,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在考评方式上主要运用多方考评机制评价方法,即由导师、任课教师、企业管理者三者共同评定成绩折算分值,具体见表2。
六、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要以学生的体验为根本,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总结归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广泛整合政校企三者资源,利用实践平台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手段构建先进的实践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拓展。同时,高校应在尊重老师意愿的前提下,引导现有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将创新理念融进教学过程中,并为有精力、有能力的教师提供丰富的机会,如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进企业学习锻炼。在此基础上,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专业教师,并且利用各种渠道聘请校外优秀工作者作为实践指导老师,以此提升师资团队的水平,最终加快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的建设效率,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总的来说,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基于国内高校实践类课程现有问题改进其教学方法,设定准确、客观、深入的考核标准,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是本项目基于ADDIE模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汇聚中国新动能[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1300/sfcl/201910/t20191010_402406.html.
[2]鞠志宇,陈新华,贾晓红,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01):74-76.
[3]廖定安,肖海慧.基于ADDIE模型的高职数据库教学设计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1):130-132.
[4]史金联.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154-156.
[5]马永斌,伯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06):99-103.
[6]黎春燕,李伟铭,李翠.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0):17-20.
[7]李静.主体性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85-87+92.
[8]央广网.全国累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金课”2.8万余门[EB/OL].[2019-10-11].http://edu.cnr.cn/list/20191011/t20191011_524
810683.shtml.
[9]李琼元.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文学教育(下),2018(04):72-73.
[10]齐书宇,方瑶瑶.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 2017, 037(024):68-74.
[11]夏露.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7(05):12-14.
[12]尹忠红,郝振河,郝欣.浅析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探索,2010(12):153-154.
[13]管弦.高校课程评价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基于学生价值体验的视角[J].高等理科教育,2017(3):67-71,66.
[14]董青春,董志霞.高校创业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改革[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1):58-60.
[15]杨戈.基于项目的创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2):13-14.
[16]温馨,刘宁,刘玉梅.高校管理类专业创业课程交互式教学模式探析[J].高教论坛,2015(10):54-58.
[17]刘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8):128-129.
[18]曲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 2016(5):51-53.
[19]姚小玲,张雅婷.美国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探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1(05):128-133.
[20]李长庚,刘雄飞,李晓春.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S1):12-14.
[21]刘永建,魏章友.基于ADDIE模型的管理学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2):115-117.
[22]陈新民.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07):27-30.
[23]高珊珊.高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8(08):89-91.
[24]钱丽丽.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以“线性规划的MATLAB解法”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3(06):56-59.
[25]陈丽金,周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应用管理学课程考评改革[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0(0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