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T程专业建设研究
2020-06-15郭玉波
郭玉波
摘 要:“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重要一环,为水泥、陶瓷、玻璃等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但也对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拓展包括外语、经营管理、沟通交流等国际化技能,为中国建材企业建设“一带一路”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8-0017-04
Abstract: Interoperability of infra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providing not only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such as cement, ceramic and glass, but also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talents and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So the traditional major must be reformed, which mean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innovation and expand international skills including foreign languag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and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in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for the building materials enterprises of China.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发展状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二级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与分析、材料制备、材料成形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一个具备较长办学历史、招生规模大、培养模式相对稳定的传统专业。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演化
1949年以前,由于连年战乱,造成社会急需的基础原材料极度匮乏,国家对开发材料资源的矿冶人才急需,于1948年在辽宁鞍山设立了鞍山钢铁学院(现辽宁科技大学前身),设置了冶金学科,主要培养矿山冶金方面人才,教学内容包括采矿、选矿、冶金、材料等,要求具有较宽的知识面;1949-1966年期间,中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面临工业化所需生产要素的极度匮乏,像货币资本、有一定素质与技能的职工、工业原料和土地、机器设备,以及能源、交通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社会需求的是担任设计、施工和工厂运行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才,要求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国家就按照产品种类、工种分工,设立了如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专业;1978-1997年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始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但当时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落后,社会需求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工艺优化、工程设计开发、工程管理人才,材料专业的设置更加细化,按三级学科设置专业,设置了如高分子材料、硅酸鹽工程、建筑材料、热处理、焊接、铸造等专业,要求有一定的专业适应面,具有较好的单一材料专业基础;1998-2003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国企改革的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经济由追求“量”向追求“质”转变,社会对材料科学的需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求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教育部对材料专业的设置进行了整合,材料学科就相应设置了按材料化学、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等专业,要求厚基础、强能力、宽专业;2004年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由“吃穿用”发展到“住行”,人民的生活质量亟待提高,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发展迅速,社会基础产业需要改造和升级,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力发展,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如具有高强、轻质、耐磨、抗腐、耐高温、抗氧化以及特殊的电、光、声、磁等一系列优异综合性能的新型材料也被应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也有传统的研究水泥、玻璃、陶瓷等,发展成为了一个范围更广的复合专业。[1]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无机非金属材料已经从传统的建材、冶金、轻工、化工扩展到新能源、环保、信息通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也成为研究传统材料和战略新兴材料的复合专业。
目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主要培养以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方面具备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应用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理论、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条件间的关系,具有材料测试、生产过程设计、材料改性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设备及技术管理的能力。主要开设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热工基础、热工设备、粉体工程、无机材料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及研究方法、无机材料工艺学、水泥工艺设计、陶瓷工艺设计、陶瓷基复合材料等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训练、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实践训练、毕业计。主要专业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实验,专业课程综合实验。专业培养目标笼统宽泛,考核难度大,对学生毕业达到的目标要求不明确。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就业
职友网对全国89所开设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高校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30天(2017年11月15日)577份样本进行统计,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所有1117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589,在工学类170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84,在14个材料类专业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排第10名,专业需求量最大的地区为上海,占20%,专业需求最大的行业为建筑、建材、工程,占36%,该专业薪酬在月薪五千元左右①。图1为2015年1月到2017年11月15日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与材料学科高分子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就业走势。
从上面就业形势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就业在所有专业中等水平,而在材料科学相关专业中就业较差,就业相关度偏差大,其主要有几方面因素:一是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属于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升级缓慢,新兴产业和新的有效需求增长缓慢且规模体量小的行业[2]。目前,领域内正在推进联合重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企业产品进行升级,受国家去产能政策影响,企业用人减少。二是学生就业意识在发生深刻变化,认为传统的建材行业脏乱差,再加上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影响,学生不愿意去,即使去离职率也很高。三是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于实践,所设课程内容与工作需要不匹配,毕业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人才需求。
二、“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能力的新要求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下文简称《愿景行动》)。《愿景行动》明确指出“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五通”人才培养是关键,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基础设施联通是关键领域,在沿线中亚、南亚以及中东欧国家和地区65个国家中,约40个国家需要道路桥梁建设,基础建材的需求巨大,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众多国内建材企业投入“一带一路”建设。据中国建材行业数据,“一带一路”沿线65%的水泥、玻璃都由中国建材协会企业提供。这种在不同原材料条件、不同市场环境、不同气候要求等背景下开展大规模建设的状况,对专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产品适应性研究开发能力
“一带一路”覆盖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 5 地区,国家多,沿线长,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资源状况,人们的生活习惯,学习能力以及研究开发机制都存在巨大差异,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具备的基本条件也存在较大差异,要求人才能够服务于一定领域、行业和地域,所学专业知识是沿线国家的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急需并且能够与沿线国家情况相融合,拥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下基础设施等其他相关领域的人力资源和创新技术。
(二)外语沟通协调能力
根据2007年,贸易组织世界(WTO)和国际劳工组织(ILO)提出:国际化人才是具有参与全球化社会能力,具有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语言技能和技术技能,与不同机构、不同文化打交道的技能的人才。目前,传统建材行业正在推进的联合重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推动了行业整合优化和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发生了重大变革与调整,企业发展更加需要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际产能合作也成为行业的战略着眼点。材料生产企业对人才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就业市场应该面向国内和国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市场的需求。
(三)运用国际规则开展经营管理能力
考虑盈利性、多方面沟通能力。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沿线国家具有复杂的国情、不同宗教信仰、民心社情,地域文化不同,各个国家的地区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就需要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某一行业的专业技术,他们还要充分了解当事国社会状况,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懂经营会管理,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
三、推进专业教改,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
1. 外语教育
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加深,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已经成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外语能力的提高,可以加深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人才需求的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应开拓国际化视野,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教育,在现有基础外语不减少的情况下,加大双语教学、改善英语教学模式、增加外语选修课的设立等,实行“专业+外语+技能”培养模式。要与现有的基础外语教学有所区别,基础外语教学以学习外语知识为主,培养的是学生读说等语言技能,没有加强对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专业+外语+技能”模式,注重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常识、工艺加工和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人文等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注重专业性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2. 合作办学
根据“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人才需求,转变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一带一路”中各个国家的留学生的留学教育。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学生需求不同,开设不同的留学教育课程,吸纳“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留学生开展合作办学。同时,也可以推进我国学生到“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目前,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约旦等十多个国家已经向中国发出了赴境外办学的邀请[3]。埃及、约旦等国家已邀请中国应用技术学院和相关专业赴当地办学。“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水泥、玻璃、陶瓷需求极大,而沿线国家又具有丰富矿产资源,我们有丰富的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到当地办学具有十分有利的條件。开拓思路,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为依托,实行老师、学生到国外学习、实习。
(二)专业知识结构的重构
1. 专业与企业结合的培养模式
随着国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入加大,专业性的管理人才和综合性的复合人才以及创新性较高的贸易人才需求将会不断加大,实现教育与产业同步发展,高校与“一带一路”中的特色产业相结合,与“一带一路”中相关的特色企业联合办学,更能适应专业人才、复合人才及创新性外贸人才的培养。“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企业有1万多家,建材行业投资项目也有30多个,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通过加强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合作,推行“产学合作”借鉴企业环境,把需求引进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参与项目实施过程,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企业对学校专业的人才依存度。学校可以模拟企业真实情况,改善教学实践环境,建立教学实训车间,把岗位需求引入教学,实现项目教学,让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对学生的实训指导,实现零距离校企合作。
2. 专业体系的重构
根据“一带一路”战略对人才需求,以扎实的专业科学基础、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丰富的国际人文素养和国际化的专业能力为目标,构建专业+外语+应用技能的课程体系[4]。调整学科,应用和国际化的相关课程设置比例,在传统课程中增加国际化内容,开设与国际主题相关的选修课,注重研究国际新技术,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的应用技术课程,引进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互联网+”的人才培养,长期以来,一提起水泥、玻璃、陶瓷行业,就是“矿业+窑业”,对建材生产服务业及其延伸产业链则很少提及,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建材企业“走出去”的意愿和步伐也在加速,国际产能合作的内容与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以水泥和平板玻璃产业为例,合作方式由工程总承包、“交钥匙工程”等,向委托经营与合作经营拓展,其远程诊断、系统流程服务、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等新业态应运而生[5]。这就要求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要以企业“需求”为切入点,零距离对接产业办专业。“以学生为本”,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大学生自主选择与自主学习的空间。在专业课的教学方面,通过完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跨专业、跨学科学习的机会,培养出精通多门交叉学科知识的创新型人才。
(三)综合素质的提高
1. 加大专业教育国际认证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要求教学方案、教学过程聚焦学生能力培养,认证是对学生能力是否到达毕业要求的具体量化。“一带一路”建设目标的实现,人才是重点,加强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关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行专业教育国际质量认证是加强人才质量的可行方法。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水泥、玻璃、陶瓷所需的专业人才,又是国际教育认证的熟悉领域。通过专业教育国际认证,可以使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不断改进,保持动态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培养机制。同时通过认证可以促使专业办学条件的改善,促进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促进专业办出特色。
2. 加大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培养
“一带一路”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有复合型的师资做保证,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外语+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首先,学院可以考虑从思想过硬,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中选拔部分教师进行专业外语的培训,通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实现教师外语知识向复合型转变。其次,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培养模式,通过国家“一带一路”信息平台,引进国外优秀的专业型的教师到学校进行交流教学;通过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专业知识过硬,有意愿的教师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调研、学习、考察等,提升教师的复合型教学能力。
四、结束语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基础设施联通是关键领域,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培养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人才的重点领域,在专业建设中要结合“一带一路”特点,对专业进行重构,实行“专业+外语+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人才的外语和经营管理能力及实际应用技能;实行专业与企业结合的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行专业教育国际质量认证,加强人才质量保证。
注释:
①http://edu.jobui.com/major/feijinshucailiao/
参考文献:
[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J].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1,12:9.
[2]刘珊珊,刘敬疆.发展绿色建材是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J].建设科技,2016,08:15-17.
[3]周龙英.“一带一路”战略人才需求效应下的高等教育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04:39-41.
[4]陈静,张敏,王周红.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构想[J].课程教育研究,2016,02:1-2.
[5]创新模式 转换动能 加快推进建材服务业发展——访中国建
材联合会副秘书长、結构调整与发展部主任潘东晖[J].中国建材,2017,0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