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应用于超早产儿脐动脉置管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0-06-13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广东 佛山 528500)
0 引言
超早产儿是指胎龄<28 周的早产儿,此类患儿需要频繁监测患儿血压以及动脉血气,病情严重。脐动脉置管可及时、准确、直观、动态的发现超早产儿内环境以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并且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损伤及痛苦[1]。但在直观过程中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和维护,从而降低护理风险和并发症风险[2]。风险管理是指在护理中预防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从而降低护理风险和并发症风险[3]。本次研究中,在超早产儿脐动脉置管护理中加以风险管理,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5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间收治的58 例超早产儿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 组,对照组29 例中男性19 例,女性10 例;胎龄25~27 周,平均(26.11±0.39)周;体质量901~1021g,平均(991.23±99.59)g。研究组29 例中男性17 例,女性12 例;胎龄25~27 周,平均(26.08±0.21)周;体质量912~1017g,平均(997.31±98.46)g。两组间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
纳入标准:(1)出生胎龄<28 周;(2)脐带未干结,脐动脉血管未闭锁;(3)患儿脐部无任何异常;(4)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脐部组织出现脐膨出、脐肠瘘、脐茸、脐窦、脐疝、腹裂等;(2)单脐动脉;(3)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及其他原因导致出凝血时间异常。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常规脐动脉置管护理,包括妥善固定导管、体位护理、保持导管通畅、预防感染等。
研究组加以风险管理。(1)成立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加强培训工作,提高临床护理技能。小组长远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医院实际临床经验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环节以及问题,制定风险管理预案。(2)存在问题。①置管失败。引起原因是:没有预留足够长度的脐带残端、助手不能有效配合、不熟悉脐血管解剖位置、置管时机过晚等原因。②脐部渗血。引起原因是:导管置入深度计算不精确在插管后跳转至尖端位置引起、肝素溶液使用不当、脐带缝合过松、操作不熟练、患儿自身凝血功能紊乱等。③导管脱出。引起原因是:脐部护理不当、“搭桥式”固定方法繁琐、脐动脉导管包内缝线不结实、脐带留置过短。④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引起原因是:脐动脉导管留置时间过长、采集血标本无计划、脐部护理不当、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技术不规范。(3)风险管理方案。①根据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②对全科护士进行有效培训,组织学习脐血管解剖位置以及X 线胸片、脐动脉置管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提高其专业技能以及风险防范意识。③由经验丰富的护理组织进行置管培训,查看护士的实际操作水平,并定期评估,直至护士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操作标准、维护流程、风险处理方法等。(4)实施干预。①置管前。在患儿入院时预后脐带3~5 cm,了解患儿病情情况以及产妇病史,根据患儿返回时间做好置管准备,把握好置管时机。严格规范无菌技术,并依据患儿情况计算导管插入深度。②置管中。结合超早产儿情况播放《圣母颂》、《托塞里小夜曲》、《莫扎特小夜曲》等儿童摇篮曲,音量控制在50~60 dB。根据患儿解剖位置更改导管推进角度,脐动脉导管进入腹壁后调整角度使之与腹壁成45°角,在插入4~5 cm 后更改角度使之与之前相反继续推进。固定方法改为“夹心圈式”固定。将无菌透明贴膜及皮肤保护敷料在中心剪去1 cm 圆孔后贴于患儿脐周并进行有效固定。③置管后。根据患儿情况,集中有计划的采集血标本。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避免感染风险,全面监控患儿病情情况,并评估是否需要保留导管,根据患儿病情情况缩短留置时间。在封管时持续泵入生理盐水代替肝素盐水,从而降低穿刺点的出血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置管过程中心率、呼吸、舒张压、收缩压等情况。
记录两组患儿置管成功情况以及脐部渗血、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研究组心率、呼吸均低于对照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表1 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2.2 置管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置管成功率比较[n(%)]
2.3 置管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脐部渗血、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置管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超早产儿在进行脐动脉置管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置管失败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风险管理是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护理质量[4]。
有研究表明,适宜的舒缓音乐可降低患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5],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并且可促进体内内啡肽等物质的释放,发挥催眠、镇静的作用[6]。本次研究中,给予研究组加以风险管理,在置管时,给予患儿播放儿童摇篮曲,可降低针刺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对疼痛的反映[7],进而有效维持呼吸、心率稳定,降低对血压的影响,保证各项操作顺利进行。因此研究组研究组心率、呼吸均低于对照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
通过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加强小组培训,可提高护士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风险意识,进而保证护理安全。通过相关文献以及临床实际工作经验综合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8-10],包括置管失败、脐部渗血、导管脱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针对性的制定实施方案,可有效避免置管失败、脐部渗血、导管脱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发生情况,因此研究组患儿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应用于超早产儿脐动脉置管护理中可保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