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0-06-09王振炳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预见性负性心肌梗死

王振炳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冠心病重症监护室, 河南 南阳473000)

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在冠心病的基础上极易出现心肌梗死,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老年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因对疾病不熟悉, 加上身体不适等,往往更容易出现焦虑、 抑郁、 恐惧等负面情绪, 不利于其预后康复。 如何给予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 对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意义重大。 相关研究[2-3]表明, 给予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预见性护理, 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92 例, 进一步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至2019 年2 月我院收治的92 例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各46 例。观察组男25 例, 女21 例; 年龄60 ~82 岁, 平均年龄 (70.23± 5.42) 岁; 病程1 ~8 年, 平均病程 (4.15 ± 0.58) 年。 对照组男24 例, 女22 例; 年龄61 ~83 岁, 平均年龄 (70.35 ±5.51) 岁; 病程2 ~8 年, 平均病程 (4.31 ± 0.63) 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临床对重症冠心病的诊断, 且合并心肌梗死; 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③年龄≥60岁, 心功能分级为Ⅰ~Ⅳ级。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②患有精神疾病、 沟通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③合并严重肝肾器官疾病; ④过敏体质。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健康宣讲、 病情监测、 饮食干预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①预见性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采取积极的沟通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多谈论患者较为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 从而使患者敞开心扉, 主动进行沟通交流, 利于护理依从性的提升。 同时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 详细告知患者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 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从而利于患者治疗信心的提升。 ②预见性并发症护理: 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极易出现心律失常、 压疮等并发症, 可通过进行全面的心电监护、 定时协助翻身等,及时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有效处理, 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③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干预, 指导患者均衡饮食, 多食新鲜蔬菜, 以清淡、 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同时, 可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按摩腹部, 以促进排便, 改善病情。 ④活动护理: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可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运动, 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 逐渐增加运动量。 对于长时间卧床患者, 可定时协助其翻身或床边小坐10 min 左右, 3 次/d; 若患者可自行下床或行走, 可鼓励其每日进行散步, 每次30 min 为宜。

1.4 观察指标

①负性情绪。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 抑郁情绪进行评价。 SAS:包含20 个项目, 采用4 级评分法, >50 分为有焦虑症状;SDS: 包含20 个项目, 采用4 级评分法, >53 分为有抑郁症状。 两个量表满分均为80 分, 分数越高, 患者的负性情绪越严重。 ②并发症。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压疮、 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 表示, 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SAS 评分、 SD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护理后, 观察组的SAS 评分、 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 评分、 SDS 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 评分、 SDS 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SAS 评分 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6 56.35±3.76 41.38±2.53 59.16±3.42 43.37±2.66对照组 46 56.93±3.82 47.65±2.49 59.33±4.05 49.26±2.75 t 0.734 11.980 0.218 10.441 P 0.465 0.000 0.828 0.000

2.2 并发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9%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n (%)]

3 讨论

老年重症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具有发病率高、 致死率高等特点。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退化, 身体耐受能力相对较差, 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高, 加上患者对疾病不够了解, 负性情绪往往更为严重,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预后和康复产生影响[4]。 因此, 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其心理状况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 该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 通过对患者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件进行提前预测,制定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 以达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5-7]。 本研究中,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从预见性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预见性并发症护理、 饮食护理、 活动护理等方面实施预见性护理, 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后的SAS 评分、 SDS 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表明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究其原因在于: 预见性护理能够对患者的心理状况、 并发症等方面展开预见性指导, 增强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 提升其对疾病的重视程度, 缓解其负面情绪; 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延长患者生命, 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此外, 对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 不仅能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也可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与活动耐力, 加快恢复速度。

综上所述, 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 抑郁情绪, 减少并发症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预见性负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