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栓药管理预防高龄患者静脉输液港并发症的效果

2020-06-09黄月娥资青兰李丹莉朱丽丽陈碧璐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抗栓高龄输液

黄月娥, 资青兰, 李丹莉, 朱丽丽, 陈碧璐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老年病科, 广东 广州510180)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venous port access, VPA) 是一种完全植入皮下, 由港体连接导管而建立的中心静脉输液装置[1]。 高龄患者血管状态较差且需长期反复接受输液治疗, 此时通过植入静脉输液港可减少长期输注药物及反复采集血标本等操作引起的损伤[2]。 但长期留置输液港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包括囊袋感染、 出血、 血栓等, 而当高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上常同时广泛使用抗栓药。 有研究[3]表明, 抗栓药物有引起植入起搏器囊袋等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对预防静脉输液港并发症的抗栓药物管理少见报道。 本研究探讨抗栓药管理预防高龄患者静脉输液港并发症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 年9 月至2018 年9 月期间行抗栓治疗后植入静脉输液港的高龄患者102 例。 纳入标准: ①年龄>75 周岁;②植入胸壁静脉输液港; ③口服抗栓药治疗; ④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 ①不愿参与研究; ②临床资料不全; ③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1 例。 对照组中, 男31 例, 女20 例;年龄80 ~92 岁, 平均年龄 (88.6 ± 2.4) 岁; 反复肺部感染20例, 肿瘤10 例, 冠心病15 例, 糖尿病4 例, 贫血2 例; 口服阿司匹林16 例, 氯吡格雷22 例, 替格瑞洛9 例。 观察组中,男30 例, 女21 例; 年龄80 ~92 岁, 平均年龄 (87.6 ± 2.8)岁; 反复肺部感染22 例, 肿瘤12 例, 冠心病14 例, 糖尿病2例, 贫血1 例; 口服阿司匹林15 例, 氯吡格雷23 例, 替格瑞洛7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管床护士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①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血常规及凝血功能; 有无胸闷、 胸痛及皮肤黏膜出血倾向。 ②术中止血: 与手术医生进行沟通, 告知患者的情况, 请求手术医生认真进行止血处理并加强检查。 手术过程中直接留置好蝶形针。 ③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返回病房, 管床护士查看输液港囊袋处切口情况, 观察是否有渗血及血肿等情况, 24 h 后换药,评估无异常后方可输液治疗, 如果发生皮下出血等并发症要暂停使用, 并告知医生积极处理。 术后第7 d 拔出蝶形针, 第8 d 维护, 维护期间观察切口整体愈合情况, 是否合并感染及皮下出血等症状, 关注患者的症状、 体征及主诉。 ④质量管理:建立高龄患者输液港相关护理流程、 制度, 加强护理人员输液港相关护理操作的培训、 考核、 督导等管理工作, 减少因护理人员发现不及时或不当操作引起的并发症。 ⑤健康教育: 加强输液港植入相关知识宣传, 提高患者对输液港知识知晓程度,同时就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进行具体阐述, 提前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减少疾病并发症发生。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抗栓药管理。 ①植入前管理:患者植入输液港前, 核查抗栓药的名称、 种类、 剂量、 使用方法和时间; 与管床医生共同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 药物特性、出血和血栓的风险, 以确定停用抗栓药的时间, 经过全面评估, 最后确定观察组患者在植入前5 ~7 d 开始停用[4]。 其中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植入前5 d 停药, 氯吡格雷植入前7 d 停药。 ②植入后管理: 植入输液港当天, 与管床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切口是否有出血肿胀情况等, 若无出血风险则在24 h 内恢复口服抗栓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后并发症 (出血、 感染、 切口愈合不良) 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n (%)]

3 讨论

输液港相关并发症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高龄患者通常合并糖尿病、 冠心病、 肿瘤、 贫血等多种疾病共存, 机体免疫力低下, 营养不良, 加上抗栓、 降糖、 降压等多重用药治疗,尤其是抗栓药物的广泛应用, 导致植入静脉输液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关研究[5]表明, 对于出血风险低的小手术, 可以不终止抗栓治疗; 对于出血风险高的外科手术, 则采用足够长的时间停用抗栓药物, 降低术中出血风险。 吴忠东等[6]的研究表明, 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围术期服用抗血栓药物, 术后并发囊袋血肿风险明显上升。 张元红等[7]的研究显示切口出血发生率为9.18%, 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6.12%。 赵金凤[8]的研究认为高龄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后发生局部皮下淤血可高达25%。 本研究通过规范的抗栓药管理, 包括植入前对疾病种类、 药物的原理以及作用时间和方法等综合因素的评估, 能够客观掌握植入静脉输液港患者的病情, 合理、 安全地使用和停用抗栓药; 植入静脉输液港后通过动态连续地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局部穿刺口的肿胀、 出血情况, 及时恢复抗栓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植入静脉输液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植入静脉输液港后出血多发生于术后1 ~4 周, 以2 周内最为常见。 对照组有1 例在术后7 d 发现出血, 继而并发港体翻转、 血栓形成, 导致输液港无法保留; 其余5 例发现出血后通过护理干预, 均能成功保留, 但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较高。 对有周围瘀斑、 伤口少量渗血的患者应继续观察,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沙袋加压, 喜疗妥外涂瘀斑处。 少数患者触之皮下有波动感, 局部肿胀伴压痛时, 应及时请静疗专科护士及手术医生会诊, 必要时无菌操作下抽液。 相关研究[9-10]表明, 抽液一方面可以判断液体性质, 并进行细菌培养协作治疗, 另一方面能缩短液体吸收时间, 降低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 抗栓药管理可明显降低高龄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抗栓高龄输液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冠心病患者四联抗栓治疗出血风险的观察及护理
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抗栓治疗进展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颈枕输液袋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