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系统化护理在冠心病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6-09朱玉芳黄娉欢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系统化重症护理人员

朱玉芳, 黄娉欢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 广东 汕尾516400)

冠心病监护病房 (coronary care unit, CCU) 是集中治疗心脏危急重症患者的主要部门, 属于临床高危科室, 纳入患者多为病情复杂, 需严密监测病情及各项生命体征, 对于临床及护理相关操作要求更高, 稍有处理不当, 极易发生生命危险[1-2]。此外, 对于CCU 患者而言, 出于对自身疾病的焦虑或恐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3], 这为医护人员相关工作的开展增加一定难度, 极易影响临床结局, 降低护理服务满意度。 因此, 在CCU 开展全面系统化护理服务, 加强护理操作、 沟通及应变能力至关重要。 本研究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我院CCU 收治的200 例心血管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全面系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我院CCU 收治的400 例心血管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223 例, 女性177 例;年龄19 ~71 岁。 纳入标准: 心脏危急重症; 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神志清楚, 可正常沟通交流。 排除标准: 精神疾病或意识模糊, 无法正常沟通; 预计生存期少于1 个月; 严重脏器损害。 本研究通过科室护理组成员同意,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200 例。研究组男性113 例, 女性87 例; 平均年龄 (54.12 ± 5.53) 岁;疾病类型: 急性冠脉综合征121 例, 急性心力衰竭79 例。 对照组男性110 例, 女性90 例; 平均年龄 (53.57 ± 5.12) 岁;疾病类型: 急性冠脉综合征114 例, 急性心力衰竭86 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 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全面系统化护理, 具体方案如下: ①胸痛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尤其是处于心肌梗死急性期者, 其疼痛强度较为剧烈, 可反射性导致心率加速, 诱发高血压危象,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 必要时给予吗啡肌注, 缓解其不适症状, 吗啡给药剂量为3 ~10 mg。 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严重可引起呼吸抑制,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症状, 如发生呕吐可给予拍背、 安抚, 并备好痰盂, 让患者感觉舒适。 ②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是患者常见病症, 护理人员持续动态监测患者的心电情况, 严密监测ST 段及高尖T 波, 严防再次心肌梗死或病情恶化。 一旦发生心室纤颤症状, 立即报告医生, 备好除颤仪及利多卡因纠正心率。 ③用氧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氧血症, 及时足量的吸氧支持对于心脏重症患者预后极为重要, 不仅有助于缓解其心肌缺血, 还可帮助稳定情绪, 减轻焦虑恐慌感觉。 ④血压监测: 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体温下降、 面色苍白、 精神萎靡, 甚至发生晕厥, 护理人员应及时开通双静脉通路, 严密控制输液滴速, 保证患者血压稳定。 ⑤排便护理: CCU 患者以限制性卧床为主, 加上进食减少, 胃肠蠕动减慢, 患者常合并便秘, 肠腔内胀气, 发生膈肌上抬, 可反射性加快心率, 加重心衰症状。而用力排便也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增加患者猝死风险。 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开展疾病教育, 指导调整饮食结构, 必要时予以灌肠。 对于高危患者, 可予以硝酸甘油口服预防心肌缺血。 ⑥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通过自我介绍拉近护患距离, 掌握患者基本情况,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CCU 环境及管理制度,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升护理依从性; 结合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方案, 掌握其负面情绪产生原因, 鼓励患者抒发情绪, 缓解其恐慌、 抑郁焦虑情绪, 必要时可给予身体接触, 如轻拍患者肩部, 握住其上臂, 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支持与鼓励; 列举同种疾病治疗成功案例, 为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 (再次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拟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分值100 分, 分为非常满意 (>80 分)、 一般满意 (60 ~80 分) 及不满意 (<60 分)三个等级。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n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再次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

3 讨论

我国属于心脑血管疾病大国,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已经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一病因。 CCU 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危急、 进展迅速特点, 多数患者出于对自身病情的恐慌, 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4-5], 这些不利心理因素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或疼痛程度, 也会直接影响临床诊疗及护理相关工作, 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不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因此, 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6]。 常规护理服务基本可以满足一般患者的日常诊疗需要, 但对于CCU心血管重症患者而言, 过于机械化的护理操作或病情监护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全面系统化护理是按照患者的就诊流程,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为其制定的个体化、 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结合CCU 病种特点, 从胸痛、 心电、 用氧、 血压、 排便及心理六个方面开展全方面系统化护理操作, 最大程度上减少重症患者病痛及心理负担。 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全面系统化护理, 结果显示, 研究组的再次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全面系统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CCU 心血管重症患者的预后,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进而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对CCU 心血管重症患者采用全面系统化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系统化重症护理人员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