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2020-06-08林文娟
林文娟
摘 要:初中数学作为众多科目里面非常关键的一科,在学生们的综合成绩里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所以老师更应该注意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里找到乐趣,打好学习基础。对数学来说,教学方式太过于刻板反而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篇就对生活化视角下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思考,谈一谈怎么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枯燥无聊的学科,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学习起数学可能会觉得比较乏味,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从生活化的视角出发,也许能给初中数学教学有更多的启示,更加能体会到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一、生活化视角下怎样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一)培養学生生活化学习习惯
老师想要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化相结合,首先就要先培养学生们生活化学习的习惯,养成一个学习生活化的心理,也就是说,老师要让学生们有一种,生活中处处是知识,知识源自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想法。对于数学来说,它本身就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老师应该在刚开始这门课程的时候,就倡导学生们要有一个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概念,要带着这样的想法去学习[1]。
因此,老师要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提及数学生活化的理念,让学生们在心里潜移默化的知道并且接受这个概念,虽然刚开始可能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数学生活化的意思,但是随着日后教学的开展和实践,学生们就会越来越明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含义。不仅如此,当学生们心中有了数学生活化的理念的概念之后,就会在自己今后的学习中习惯性的带入数学生活化的学习,养成这样良好的惯性思维,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在概念教学中融合生活中的事例
想要让数学教学和生活化结合,就一定要在对数学的概念性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中的实例,数学中的很多概念都是很抽象的,比较难理解,但是如果和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就会变得通俗易懂很多,而且也会让学生们对概念性的知识更进一步的理解,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介绍这三种线的概念,如果仅仅只是从概念来看,这三种线是很容易被混淆的,也是很复杂的,但是如果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就马上变得不一样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完它们的概念之后,可以马上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们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这三种线的认识和记忆。
在介绍完射线的概念以后,老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射线,比如汽车的车灯,手电筒的灯光,红外线等等。在介绍完线段的概念之后老师可以 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线段的存在,例如毛线、公路、书本的边线、斑马线等等。老师也要列举说明生活中没有绝对的直线,可以通过让学生们提出自己所认为的生活中的直线老师来反驳说明,由此让学生们懂得生活中没有绝对的直线的意思。通过这样讲概念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初中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同时也让学生们对于数学概念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三)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不同于把数学中的理论知识和生活事例相结合,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是要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一些问题,并且用所学的数学里的知识去解决它们,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体会到数学源自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同时还让数学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增强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趣味性[2]。
这些生活中的事例是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来发现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纪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的内容的时候,老师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先给学生们看一些生活中的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图片,比如马路、天线、扶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然后再带入对相交线平行线的教学,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前,老师可以让不同座位的学生们描述一下自己的座位在班级中的位置,之后再进入课堂学习,教给学生们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对生活中的数学更感兴趣,更能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同时也调动了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氛围。
二、结束语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来说,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将来的升学和更进一步的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一定要在初中阶段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上打好基础,老师要多尝试多改变教学方式,找到最适合初中阶段学生们的一种教学方式,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和生活相结合,让数学更加生活化,更加易懂化,提高数学趣味性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瞿燕.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112-113.
[2] 倪立强.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考试周刊,2018,000(05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