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微视频”助学教学探索
2020-06-08葛天美
葛天美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视频”展开教学调度和发动,可以为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刺激,其助学效果显著创设“微情景”、展示“微体验”、启动“微经历”、优化“微训练”,符合学生学习基本诉求,教师要做好精心策划和设计,以成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崭新教学促进动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微视频;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8-0079-02
“微时代”的到来,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更多冲击,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需要有更强洞察力,积极接轨时代脉搏,利用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教学服务。“微视频”是课堂教学辅助手段中的“轻骑兵”,教师集中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定点式解读,可以为学生带来鲜活的学习感知和体验。
一、创设“微情景”,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所谓“微情景”,是指教师利用微视频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为学生投放面面、视频、文字、音频等信息,都能够形成更多立体认知机会,给学生更多鲜活感,自然有更丰富的助学效果。
教师利用“微视频”展开教学导入,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信息支持,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冲击。如教学部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下冊《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一段小视频,并要求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说说观看感受。学生开始观看视频,很快就有信息反馈回来:“三国时期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老幼皆知,因为三个人脾气秉性相投,结成了生死弟兄,成就千古佳话。”“如果从脾气性格上看,张飞和关羽是截然不同的,与刘备也有太多差异,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好友呢?这里肯定还有维系其关系的深层意思。”教师参与到学生互动讨论之中,给学生提出一些意见和认知,然后顺利引入本文的学习内容:不一样的你我他。
教师利用“微视频”投放三国时期的结义故事,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从学生热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每一个人的脾气秉性展开了具体的分析,这说明教师设计切准了学生学习思维。学生能够根据微视频引导展开思考,为课堂教学顺利打开创造良好条件。
二、展示“微体验”,提升学生感知频度
“微体验”是教师以微视频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活动感知提示,利用动画视频、案例展示等形式,促使学生形成心理震撼和顿悟,以有效拓宽学生想象空间,打开学生心智视界。
学生生活中有太多的体验.但很多学生都不会在意这些体验带来的学习认知,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展示体验过程,可能会获得更多深刻的认知。在教学《我很诚实》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微视频”,要求学生观看视频,而且要说说观后感。视频打开后,学生开始对其中的人物进行点评。课堂展示阶段,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这个王丽虽然对奶奶撒谎了,但这个谎言是善意的,让奶奶更开心了,这无关诚实不诚实的问题。”“王丽说奶奶做的菜太好吃了,这是违心的说法,却给奶奶带来更多欣慰。这样的‘谎言表现出来的是善意,是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护,这当然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教师参与讨论,并给学生以更多提示:我们生活中需要做诚实的人,但有时候也要根据具体事情具体对待。仔细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呢?学生听教师这样一说,开始了热烈讨论。
教师为学生播放“微视频”,给学生提供直观学习机会,而且能够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崭新学习契机。学生生活中有太多的体验,教师成功引发学生讨论热情,让学生自觉展示这些体验认知,无疑给学生提供更多反思机会。
三、启动“微经历”,促进学生认知内化
所谓“微经历”是指学生实践活动中建立的心理感知体验,教师以“微视频”形式展示学生生活经历,将其拍摄成纪录片形式,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自然获得启迪。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教师有意识引入学生生活经历内容,学生感知更为深刻,其教育性会更强。
在教学《我的家在这里》时,教师打开“微视频”,让学生先观看学习案例。视频中,有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家。从家附近的标志性建筑说起,甚至讲到了家乡人的特点,还有一些有趣的事情。教师针对视频内容,给学生布设了现场展示任务:学习人家的介绍方法,说说你的家有什么突出特点。学生有了视频观看经历,自然学会了相关方法。有学生说:“我的家住在花园小区,从这个名字上可以看出,我们的小区有花园一样的环境。草坪、绿化带、广场,到处有看点和亮点,因为是高层建筑,地面上没有车辆停放,显得特别宽敞。”“我家住在小河边,门前有一座大桥,给人的感觉是很气派的。”教师趁机展开教育和引导:我们的家有太多的特点,也有太多的美景,我们能够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自然会有更多幸福感。特别是家里家外的哪些可爱的人们,这是需要重点介绍的。
教师利用“微视频”展开教学调度,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家的介绍环节。从学生讲述中可以看出,学生从视频中学习到了介绍方法,对家和家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家的热爱之情更强烈了。教师适时参与学生互动,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确保课堂学习呈现高效性。
四、优化“微训练”,形塑学生学科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训练设计时,教师利用“微视频”展开操作,给学生展示一些直观的生活案例,无疑能够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形成崭新训练形式。“微视频”形式灵活,操作简单,与学生学习兴趣相契合,具有丰富训练价值。
教师利用“微视频”进行训练布设,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直观感知机会,对有效提升课堂训练效率有一定帮助。在教学《大家的“朋友”》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微视频”展示一些面面,并给学生提出训练任务:视频中涉及哪些公共设施?你还知道哪些公共没施?平时你是如何对待这些“朋友”的?如果让你以这些公共设施为对象,创编一个小品,你会给出怎样的剧本?学生听说要自己创编小品,顿时兴奋起来。教师对小品创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逐一强调,并提醒学生要注意用童话形式进行设计,主要角色不要太多,可以对生活中某些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学生自然进入创编环节,教师巡视班级,对学生学习表现给出具体的指导。经过一番努力,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相关训练任务。课堂展示阶段,教师挑选一些典型作品,在班级里展示,而且要求学习小组进行现场排练,在课堂内演绎这些小品。学生学习热情再度被点燃,课堂学习研究气氛火爆起来。
教师利用“微视频”进行引导,展示了一些公共设施,引发学生展开针对性讨论,学生对这些公共设施都比较熟悉,自然有更多的见解需要发表。教师趁机布设创编小品任务,进一步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创作小品脚本多少有一些难度,教师给出了一些提示,确保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一个小品创编任务,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训练感觉,形成崭新学习成长点。
“微视频”内容广泛,操作形式简单,具有“短快灵”的特点,深受教师的青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视频”展开教学调度,为学生创设“微情景”、“微体验”、“微经历”、“微训练”等学习机会,都能够快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崭新学习成长点。学生对“微视频”有更高敏感性,教学契合性更高,其应用价值更为广泛,值得我们做深入探究。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