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策略探析
2020-06-08徐洁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改后有效实现了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目的,而数学活动课校本化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环境中综合掌握数学知识内容,让学生灵活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并使数学知识有效的应用到生活当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考能力,增加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得学生在数学知识“充电”过程中不断产生进取心理,进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走向更加专业化的成长道路。由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活动课校本化的开发策略进行以下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校本化;策略
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师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实施与推进后,学校在坚持国家课改纲要基本精神前提下,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全面规划了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同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调整
与修订,使得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进一步明确了教学课程目标和预期达到的效果,数学教学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实践和应用。
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作用
(一)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课改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综合的总结和反思,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步骤,适时的将课堂带入生活,将生活内容引进了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课堂知识海洋里解决生活遇到的问题。
(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发生了改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兴趣点的转移方向时,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心理进行及时的教学调整,让学生不再厌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发表自己见解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对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纠正,使得学生们的智慧潜能得以开启,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的进展,从而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二、 数学活动课的效果
传统的数学课程一直是一节课一个内容,是典型的打一枪换一个点的教学过程,小学学生的身心又不具备成熟特性,使学生对数学的知识掌握没有连续性。特别是在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两方面更是不能实际应用到生活当中。所以,增进实践性的数学教学方式就成为数学教师们首要考虑的内容。
(一)有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单一式的教学早已不适合现代小学学生的身心特征,小学是学生的成长阶段,也是心理结构和个性最难掌握的时期,所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数学教师一大难题。而数学活动课在教学中做到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成为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对于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个性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有助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影响到日后数学学习发展,所以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是每一个小学学生应具有的行为能力。但是该阶段的学生对于繁复的数学知识内容与刻板教材内容理解能力有限,导致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的进展受到阻碍。数学活动课则给予了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们可以把烦琐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图像或事物进行理解与掌握,给了学生们拓展思维空间的方向,使得教学活动更加高效。
(三)有助于丰富精神生活
部分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或生活原因对数学知识产生极度的厌学情绪,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情绪怠倦,使教学活动难以进行。数学活动课程的开展,让学生们从死板课本教材中解脱出来,放松学生们紧张的心绪。去掉空间限制也使得学生们自主、积极的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开阔了眼界,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增加了对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的认知,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有助于强化所学知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从实践中来并应用到实践中去。数学活动课在课堂中贴近生活并让知识在生活中使用。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有效的帮助了学生强化所学数学知识并真实的实践到了生活当中。
三、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校本化策略
自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出,为教学提出了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的要求,主要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能力的培养,通过教育与社会发展相关联,实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因此,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探索,围绕亲近自然、融入社会、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所展开,将学校以及周边环境相互结合,共同打造成形式丰富、内容多彩的实践活动课程,使数学活动课程校本化。
(一)因地制宜,开发资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活动课的开展就要紧密围绕生活而进行。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学校附近学生们感兴趣的、具有特点的场地或者场景开展最贴近教材内容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社会学习空间和实践空间,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课程中发现大自然蕴藏的奥秘,并在孩子完全愉悦的心理活动中植入了数学知识内容,使得学生自主启动思维进行思考。
例如,《100米有多远》对于米的认识、《东南西北》认识位置与方向、《认识路线图》对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还有《猜猜颜色》《“时间”的妙用》《游戏中的加、减法》《二进制》《量角和画角》等等。
“活动是个框,问题往里装”,数学教师通过校本化的数学活动课,使学生们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最后通过自主思考来解决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动脑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结合教学内容提高活动层面
评价是活动课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通过评价可以促进数学课程的有效实施,评价的过程需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方法的应用,只要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有效的体验或者得到一个问题的另一种解决方法时,就给予积极的评价。最后,我们将这些评价进行整理和总结,在回到数学课堂中进行分享与讨论,使学生把活动中所得进行分析,使全班同学得到豁然开朗的感知效应,增加了学生积极分享、相互合作等良好的品质。高质量的数学活动课,可以把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展开七巧板拼图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对生活事物的印象,使用七巧板拼接出不同的形状或图形,比如拼一个小鸟、拼一个小鱼、拼一个飞机、拼一个小船等等。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七巧板中都有哪些形状,这些形状都具有哪些特点。在学生回答形状的时候老师就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最后让学生们对自己拼的图进行分享,为什么要拼接这个图形,这个图形都具有哪些特征,这七个小小的板子都有哪些不同和联系等。最后通过学生对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给予评价和纠正,最后进行总结。
校本化的数学活动课使学生获取了参与感和体验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心理品质,让其在自然环境中增强对数学的热爱。
(三)建立数学课程目标
要使学生有好的教学体验就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知识目标为中心开展数学活动课,使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到数学知识,让学生发觉数学本身就是一个好玩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综合素养,同时还增进
了学生对学校和家乡的了解,激发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让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形成一个能发现问题的态度,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随着学生年龄进行调整,使学生在教学品质不断提升和知识引领下,形成以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养成一个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数学活动课的有效融合
单纯的知识灌输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新课改后对所有教师的一个挑战,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进行学以致用。本土教师任务已不是单独的教授学生们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到“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实践中去。实现学校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让学生不再受课程的约束,让他们变成为课程的主人,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身心需求不断调整活动内容,实现“自上而下”的引导方式,让学生们更自然的提升了数学的知识素养。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100米有多远》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学校旁边的公园,在出发的时候告诉学生,从教室门口走到学校门口是100米远,从学校走到公园是300米远。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在教室门口走到学校门口自己走了多少步,用了几分钟。然后在学校门口走到公园又走了多少步,用了几分钟。一直到最后提问,100米大概需要几分钟,从学校走到公园一共走了几个100米,走的步数与米有什么联系等,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给大家,在这期间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进行引领和纠正,最后进行综合的总结和数学知识的引入。
數学活动课的有效融合可以使学生放松身心,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实现学习在生活中的实际实践,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四、 结束语
课程只是一种结构,是为学生构建未来的学习框架打下的良好基础,校本化的数学活动课可以使学生更贴近自然、更贴近生活,在愉快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做到了认识自然,将知识实践于自然。地方的原生态资源是数学教育的优越资源,是为小学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的优质资源。教师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些资源,达到数学教学质量的最终提升。
参考文献:
[1]金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素养的诉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15-17.
[2]王灿.语文活动课与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整合[J].中华少年,2018(20):232.
[3]邹开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必修课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核心内涵概述[J].福建教育,2018(19):27-29.
[4]陈小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探微[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8(6):95.
[5]李然,赵鹏飞.初中历史实践活动课中探究方法的运用:以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历史活动课的实施为例[J].考试周刊,2019(15):149.
[6]孙燕.众里寻他千百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题的几点思考[J].好家长,2019(25):188-189.
作者简介:徐洁,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