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2019年浙江高考第21题的研习经历

2020-06-04周丕芬浙江省宁波中学315100

中学数学月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韦达共线抛物线

周丕芬 (浙江省宁波中学 315100)

徐春波 (浙江省宁波市鄞江中学 315151)

遇到“好题”,特别是对“好题”经历一番备尝艰辛的研究和学习过程,对笔者而言好比如获瑰宝、如沐春风.在对2019年浙江高考第21题解析几何问题的研习过程中笔者深有感触,能将亲身经历的解题和反思过程写下来,之于笔者是一种释然、一种乐趣.

1 解题

这一阶段笔者通过“初次解题、对比解题、参考解题、调整解题、优化解题、简化解题”六个环节展开.

乔治·波利亚的解题理论主要观点是:弄清题意,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反思题目.笔者的初次解题是根据上述理论,从明确数学运算对象开始.

图1

问题(2019年浙江高考第21题)如图1,点F(1, 0)为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 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C在抛物线上,使得△ABC的重心G在x轴上,直线AC交x轴于点Q,且Q在点F右侧.记△AFG, △CQG的面积分别为S1,S2.

(1)求p的值及抛物线的准线方程;

拟定计划 尝试从面积运算出发探寻运算思路,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并设计行之有效的运算程序,最终求得运算结果.设计的运算流程图如图2.

图2

实施计划 如下.

1.1 初次解题

解法1线参——以直线AB斜率的倒数m为参数进行运算.

Step 1 引参.

Step 2 用y1,y2表示.

Step 3 用参数m表达.

Step 4 计算面积比及最值.

反思难点1:限定y1>0比较关键,能有效避免y1符号不定带来的运算困扰.

图3 图4 图5

1.2 对比解题1

解法2线参——用直线AB的斜率k为参数进行运算.

Step 1~2略.

Step 3 用参数k表达.

Step 4 计算面积比及最值.

1.3 对比解题2

解法3点参——用y1为参数进行运算.

Step 1~2同解法1,略.

Step 3 用y1表达.

Step 4 计算面积比及最值.

1.4 参考解题

解法4点参+韦达定理——化用抛物线的参数方程引参.

Step 1 引参.

Step2 求得关键点与直线,限定参数范围.

Step3 计算面积比及最值.

反思参考答案步骤清晰、结构紧凑、思维严谨,化用抛物线的参数方程,参数与韦达定理完美结合,凸显“点参”的威力.

经历解法1、2的运算艰辛,感叹解法3、4的优美和谐,疑问在笔者的脑海中随之产生:韦达定理是标配吗?可否用双参数表达呢?于是重新调整运算流程图(图6).

图6

1.5 调整解题

解法5双点参+三点共线——利用三点共线合理规避韦达定理.

Step 1 三点共线.

Step 2 用y1,y2表示.

Step 3 面积比及最值.

反思解法5是通过双参数列式,再转化为单参数计算,与解法4殊途同归.从后续题目的推广及深入研究来看,解法4~5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图7

1.6 优化解题

解法6平面几何法——面积比、距离比、坐标比.

图8

反思解法6不走寻常路,巧妙之处在于比值转化.注意到向量在比值运算中的独特作用,于是尝试向量处理.

1.7 简化解题

解法7向量法——面积比、模长比、系数比.

反思解法7虽然抛弃了圆锥曲线的常规解题途径,但不可否认的确简化了计算.仔细分析解法7,笔者发现“抛物线”这一载体完全可以去掉或者更换.继续探究下去,发现此题有着广阔的推广空间,非常适合变题.

2 变题

笔者以解法5和解法6为解题范本,提出以下9种想法.

想法1 去掉“抛物线背景”,将题目变为一道纯粹的平面几何问题.

想法2 一般化:“焦准距p=1”这一常数不给出,是否有类似结果?

想法3 再一般化:“直线AB过x轴上一定点F(a, 0)”,是否有类似结果?

想法4 更一般化:“解除直线AB的束缚”,即去掉直线AB过定点条件,是否有类似结果?

想法5 更加一般化:“让点G自由一点”,即G为中线AM上任意一点,是否有类似结果?

想法6 终极一般化:“让G彻底自由”,即G为△ABC内任意一点 ,是否有类似结果?

想法7 推广到椭圆.

想法8 推广到双曲线.

想法9 去掉圆锥曲线背景,变成一道解三角形问题.

猜你喜欢

韦达共线抛物线
小议共线向量问题
向量的共线
巧求抛物线解析式
平面几何中三点共线的常见解法
方程之思——从丢番图到韦达
圆锥曲线中“韦达结构与准韦达结构”问题探析
圆锥曲线中“韦达结构与准韦达结构”问题探析
赏析抛物线中的定比分点问题
抛物线变换出来的精彩
玩转抛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