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历史发展 感悟数学本质
——“弧度制”教学实录与感悟*
2020-06-04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215600
李 萍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215600)
1 基本情况
2019年10月在江苏省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中,笔者执教了“弧度制”一课,得到了评委的认可与好评,荣获一等奖.现将本课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1.1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一(6)班,该班学生基础较好,理解力强,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已经学过角度制以及圆的有关知识,掌握了任意角的概念及扇形的弧长和面积公式.
1.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必修4教材第1章第2课时,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首先引进任意角的概念,然后介绍角的另一种度量制度——弧度制,这样就可以把三角函数看成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为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等知识做了准备.弧度制的引入使三角函数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弧度制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2)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可以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3)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会利用弧度制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经历构建弧度制的探究过程,领会弧度制定义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培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弧度的定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教学难点 弧度制概念的生成.
2 教学过程
2.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量,例如,长度、温度、重量,等等,度量不同的量要用不同的单位.对于同一种量,也可以有不同的度量单位.例如,在测量长度时,我们可以用米,也可以用尺.但是在不同的场合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单位,否则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问题130°+sin 30°等于多少?
生:我认为它们不能相加.
师:为什么?
师:很好.我们在必修1里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一起来回顾一下.(投影展示函数的定义)
函数是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对应,这里的集合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我们把角度当作三角函数的自变量合适吗?
生:不合适,因为角度不是实数,不符合函数的定义.
设计说明由问题30°+sin 30°等于多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意识到角度不是实数.高中函数强调实数集与实数集之间的对应,如果把角度当作三角函数的自变量,不符合对应关系的函数定义.事实上,初中学习三角函数是为了解直角三角形,若要进一步讨论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就得用实数作为自变量表示三角函数.
2.2 自主探究,动手实验
问题2能否给出角的另一种度量方式,即用实数来度量角的大小?
师: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角的一种度量制度——角度制,大家还记得1度的角是如何定义的吗?
生:将一个圆周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度的角.
师:很好!大家知道为何分成360份吗?
(学生没有准备,充满了好奇)
据说古巴比伦人观察到地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360天,于是创设性地把圆周分为360份.事实上,角度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划分成其他份数也是可以的.
初中我们还学习了扇形的弧长和面积公式,是什么呢?
师:如果当时古巴比伦人不是把圆周分成360份,例如分成了60份,那么扇形的弧长和面积公式有变化吗?
生:有变化,分母变成了60.对圆周的划分不同,公式也随之改变.
问题3能否在改变度量方式的同时简化公式?
生1:可以,让分母为1就行了.
生2:我认为分母为2更简单.
师:以弧长公式为例,分母为1或2都可以简化公式,但从效果上看,2比1更好,它使得系数变得更简单了.分母为2,就是把圆周分成2等份,与古巴比伦人把圆周分成360等份本质是一样的,既然角度不是实数,那么用这样的方式定义角也不能满足用实数来度量角的大小.
(学生受到启发,继续思考)
生:可以试一下让分母为2π.
师:如果分母为2π,由于π是无理数,所以不能看成把圆周2π等分,这和角度制就有本质区别.那么以这样的方式定义角,有没有可能用实数来度量角的大小呢?我们继续研究下去.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发现在改变度量方式的同时,扇形的弧长与面积公式会随之改变,那么改变度量方式的同时又简化公式成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令圆周角为2π个单位可以简化公式,但是否可以用实数来表示角的大小仍需进一步研究.
问题4如果令圆周角为2π个单位,那么如何作出 1个单位的角?
动手操作:准备圆形彩纸和细绳,让学生动手尝试作出一个单位的角.
师:很好!如何找到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呢?
生:在圆形彩纸上任意画一条半径,在绳子上截取和半径等长的一段,将绳子沿着圆周截取一段等长的弧.画出这段弧所对的圆心角,这个角就是1个单位的角.
师:角的大小与圆的半径有关吗?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1个单位角的大小.教师展示学生在半径不同的圆中作出的同样大小的角,说明角的大小不会受到半径的影响,并且利用弧长公式严谨的证明,进一步验证这种度量方式的合理性.在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作出1个单位的角,这既是一种自然的顺应,又是科学的跨越.
2.3 形成概念,构建新知
问题5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是1个单位的角,那么如何度量其他角呢?
给出定义:将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radian)的角,记作1 rad.用弧度作为角的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称为弧度制(radian measure).
1873年,詹姆斯·汤姆森(James Thomson)教授在其编著的一本考试问题集中创造性地首先使用了“弧度”一词.当时,他将“半径”(radius)的前四个字母与“角”(angle)的前两个字母合在一起,构成radian,并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引用.
早在18世纪,伟大的瑞士数学家欧拉(1707-1783)在他的名著《无穷小分析引论》中倡导用弧度制,即以半径为单位来量弧长,统一了角和长度的单位.
师:很好!也就是l=|α|r,这就是弧度制下的扇形弧长公式,比角度制下具有更简单的形式.同学们认为还有什么公式可以简化?
师:在弧度制下,扇形的弧长和面积公式得以简化,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角的概念推广后,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就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三角函数看成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统一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进位制.在直角三角形中,弧度作为三角函数的自变量,等于弧长与半径的比值,而对应的因变量是三角形的边长的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形式统一了.弧度制的引入还体现了数学的和谐之韵、对称之美.
问题6弧度制与角度制之间如何换算呢?
生:角度制下圆周角为360°,弧度制下圆周角为 2π rad,它们既然表示同一个角,二者肯定是相等的,也就是360°=2π rad.
注:用弧度表示角的大小时,只要不引起误解,“弧度”二字或“rad”可以省略不写.但是“度”(°)为单位不能省.
2.4 学以致用,深化理解
师:我们先来练习一些特殊角的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图1).
图1
注:用弧度为单位表示角时,一般不将π化成小数.
例2把下列各角从度化成弧度:(1)252°;(2)11°15′.
例3已知扇形的周长为8 cm,圆心角为 2 rad,求该扇形的面积.
2.5 归纳小结,提炼升华
角的度量有很多进制,如百分度制,它常用于建筑或土木工程的角度测量;毫弧度,一般用作空间分辨率单位;密位制,它被广泛用于航海和军事上.在日常生活中常用角度制,因为它直观方便,便于测量.在数学研究中,我们常用弧度制,它使得我们对三角函数的研究大为简化.从历史过程来看,数学家欧拉之所以引入弧度制,主要原因是为了适应微积分创立之后的科学计算上的需要,它使得微积分中关于三角函数的公式大大地简化.
在角度制下,30°与sin 30°作为三角函数的自变量与函数值不能相加.弧度制统一了三角函数自变量与应变量的单位,于是三角函数就可以通过运算法则形成其他初等函数,使得三角函数有了更广泛的应用性.
3 教学感悟
3.1 揭示概念背景,感悟数学本质和意义
弧度制一直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难点,但教材对弧度制的介绍十分简单.大部分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弧度制与角度制的相互转化上,忽视了弧度制这一概念本身的意义,导致学生并不清楚引入弧度制的必要性.事实上,弧度制在高中数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弧度制的引入为我们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2 遵循历史发展,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同一个内容的探究或者接受过程中,不论是学生还是历史上的数学家,都可能存在认知上的障碍,数学家遇到的困难之处,也是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所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具有的能力或者使用的方式具有相似之处.因此在弧度制概念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历史的足迹中寻找启迪,引导学生“像数学家一样思考”.
3.3 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它是经过长久的积淀而形成的,是人们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成果.数学文化的存在,使数学不再是单调的数字与公式,教师在课堂上时常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领悟数学的魅力,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弧度制及其名称符号的发展历史,以及弧度制彰显的简洁美、对称美,让学生了解弧度制的引入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了解数学家欧拉、汤姆森教授等为弧度制的建立所做的贡献,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之后又介绍了其他量角制度,如百分度制、毫弧度、密位制等,进一步展示弧度制下的一些有关三角函数的公式,如正弦函数的泰勒展开式、欧拉公式等,让学生感受引入弧度制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优越性,体会弧度制的意义所在.在课堂结尾处笔者再现了课堂引入部分的问题“30°与sin 30°能否相加?”,首尾呼应,揭示弧度制的数学本质,让学生了解弧度制的引入是数学内部发展的需要,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这样的设计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本节课笔者利用弧度制的历史及意义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沿着数学家欧拉的步伐去探寻弧度制这一概念的产生、发展的历程.通过有趣的数学实验,把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在掌握、理解概念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