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抛物线标准方程中参数p的探究

2020-06-04邹施凯江苏省东台中学224200

中学数学月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抛物线课本习题

邹施凯 (江苏省东台中学 224200)

1 基本情况

1.1 授课对象

学生来自江苏省四星级重点高中,基础较好,有一定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

1.2 教材分析

所用教材为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第2章第2.4节抛物线.本节包含两段内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本节课作为节后探究课,侧重对抛物线标准方程中的参数p作进一步探究,旨在对参数p的相关问题进行数学建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抛物线标准方程中参数p的探究,理解并掌握与参数p有关结论的发现与求解,提高观察、分析和建模的能力,拓展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2)在对教材经典问题的发散探究中,置身于自主探索、质疑思考的氛围,感悟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不断提升直观想象能力[1].

教学重点 探究与参数p相关结论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建构对抛物线本质属性的研究路径.

2 教学过程

2.1 回顾教材,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等有关知识,请大家回顾一下:在抛物线y2=2px(p>0)中,焦点的坐标、准线方程分别是什么?参数p的几何意义是什么?x的系数2p的几何意义又是什么?

师:很好!由此我们发现在对抛物线y2=2px(p>0)的几何性质的研究中,参数p的价值举足轻重,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对与参数p相关的问题作进一步探究.(教师板书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课本第54页第12题: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此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 (x2,y2),求证:y1y2=-p2.

师:(追问)x1x2是否为最值?在此过程中,大家还有什么发现?

生2:在解题过程中,我发现只要直线方程x=my+t(m∈R)中的t为常数,y1y2就一定为定值,也就是说,如果经过x轴上一定点M的一条直线和抛物线y2=2px相交,那么两个交点的纵坐标y1,y2也满足积为定值.

图1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探究非常有价值,他们发现了体现在“数”上与p相关的定值.其实利用这些定值,我们也能发现体现在“形”上的“定”,如课本第54页第10题:如图1,已知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A,B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A1,B1,求证:∠A1FB1是直角.

生:设F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为H,在△A1FB1中,因为FH2=p2=-y1y2=-A1H·B1H,所以△A1FB1为直角三角形,即∠A1FB1是直角.

师:根据我们已获得的解题经验,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54页第11题“直线y=x-2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A,B,求证:OA⊥OB”后思考:若OA与OB是抛物线y2=2px(p>0)内互相垂直的两条弦,则直线AB有什么特点?

2.2 聚焦p值,发散思考,拓展探究

图2

师:为进一步探究抛物线y2=2px上点的坐标、弦长等与参数p的关系,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弦AB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F,且倾斜角为α,你能用p和α表示出焦半径FA和FB吗?进一步地,你能求出弦AB的弦长吗?

图3

师:同学们对此问题还有其他发现吗?

2.3 总结提炼,分类思考,升华探究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提炼,分类思考,凝炼出如下结论:

结论2 过定点M(2p,0)的一条直线与抛物线y2=2px相交于A,B两点,则OA⊥OB,反之亦成立.

3 回顾与反思

3.1 教学设计的立意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是要教师以教材为蓝本,对课本中呈现的概念、例题、习题进行科学整合,博采众家之长,设计出立足课本、立足经典的鲜活课例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研读课本内容,吃透课本精神,把握课本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从课本习题出发,以课本问题为依托,结合学情适当整合,展开探究.从这个意义上说,立足课本,自然节约,是一种“原生态”;用足课本,适当拓展,是一种“生成态”;用活课本,焕发活力,是一种“生命态”.通过建构“原生态、生成态、生命态”的三维数学生态课堂,让学生在探究的殿堂中生态化地健康成长.[2]

本节课的探究设计体现了三维数学教育思想的核心:建模的思想、辩证的思维、化归的思路[2].本节课建构了对抛物线标准方程中参数p的探究模式,由定义理解到课本习题分析,生成了参数p有关的坐标、线段长度、相关数量关系的架构结论;在可逆问题的探究、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应用中形成了辩证思维的观点;并在复杂问题的探究中形成了将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的化归思路.

3.2 教学反思

(1)要重视教材中经典习题的教学研究

教材是知识的根本,是经典的结晶,是问题的源泉.面对经典的课本和浩瀚的资料,要构建和谐的数学生活情境,教师就必须牢固树立课本比资料重要、课内比课外重要、概念比题目重要、典型(经典例习题)比非典(非典型性问题)重要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围绕“三课教学法”[2]——夯实课本概念、消化课本例题、引申课本习题来教学,才是有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课本第54页第10~12三个题目,看似云淡风清,实质上蕴含了波澜壮阔的联系与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2)要重视教材中经典变量的教学探究

(3)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

教材无非是个引子,教师无非是个引路人.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会学”数学知识.[3]本节探究课,在教师引导下,师生、生生合作探究出与参数p相关的一系列结论,这只能说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半.事实上,教无止境,探究无止境,我们还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更为广泛深刻的研究.另外,在探究性教学中我们发现,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张扬,要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兴趣的激发以及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教学中要小心呵护学生研究的热情,要充分肯定学生在探究中的思考与付出.

猜你喜欢

抛物线课本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巧求抛物线解析式
赏析抛物线中的定比分点问题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抛物线变换出来的精彩
玩转抛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