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探讨
2020-06-03潘玉洁
潘玉洁
摘 要:在课程改革逐渐深入背景下,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对知识的讲授,也需要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是其需要关注的重点,通过对语文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思维;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其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也是学生是否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关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一种语文思维。
一、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运用,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同时需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学生在方向上的引导。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能够使整个语文课堂更具生机和活力,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例如在学习《雨巷》这部分内容时,在正式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写作背景以及作者自身的特点,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对文章的主要感情基调有更深入的认识,使其对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入认识。然后让学生从作者的视角进行朗读,并且在朗读之后将自身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形成语文思维。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积极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自身积极影响,发挥课堂主观能动性,并且做好对节奏的把控,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
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
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其独立思维的培养,并且将独立思维的培养作为在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应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思考,选择适当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以课程内容为基础,逐步思考,促进其在学习中独立思维的形成。如在《荷塘月色》中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此相关的视频内容,让学生将学习的内容和视频结合在一起,然后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维会得到较好发展。
三、加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语文是和实际生活之间联系比较紧密的一门学科,其中蕴含的内容以及情感都会对学生思维的形成产生影响,同时语文这一学科有着发散性特征,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散思维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使其在学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学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教师就可以在讲授完这篇文章之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是一个要演讲的人,会运用什么样的方式以及怎样的情感进行演讲?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实现对知识的积累,也会将自身想象成演讲的人,然后运用自身想象力,合理想象在演讲时需要注重哪些内容,并且将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充分融入进去,进而为自身演讲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在正式演讲之前,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自由交流和讨论,将自身对这部分知识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实现思维的碰撞,进而在学习中取得更好效果。
四、强化培养学生情感感知能力
语文实际上有一种抽象性,需要运用文字的方式来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化对学生实际感知能力的培养,构建语文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画面感,受到多感官刺激。例如在讲授《祝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播放电影视频的方式为学生讲授,使学生在观看视频中了解到祥林嫂在一生中的悲惨遭遇,对当中社会主要矛盾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封建礼教的弊端。同时在讲授时,教师应该注重對细节的把控,使学生通过对细节的学习对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这种情境下,不仅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得到培养,自身对事物的情感感知能力也能得到较大程度增强,进而透过事物的表面发现事物的本质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问题,并且学会对问题进行总结,进而逐渐形成相应的语文思维。
五、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实现理念和方法的转变,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注重对知识的灵活讲授,使学生受到自身潜移默化影响,帮助其理解和吸收,促进其语文思维的形成,增强自身语文学习能力,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创新和思考,提高自身情感感知能力,进而为写作和阅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彦.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J]. 新课程·下旬,2019(9):177.
[2]周永平.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 学周刊,2019(30):80.
[3]邢立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语文天地(高中版),2019(1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