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2020-06-03李琴

关键词:培养学生语文教学

李琴

摘 要:语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这是由于语文内部的规定和教学活动的内部规律所决定的,现代化语文教学就是要做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用有限的知识孕育和启迪最多的能力。尤为重要的是,我们把人格构建塑造能力视为语感能力最高层次意义上的目标,这不仅对深化语文教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也展示出广阔的前景,更对社会,文化意义上人的素质培养具有现实的意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真正重视听和说的训练,并采取切实的步骤和方法,使之落实到实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感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其它都是‘目;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纲,其它都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既不举,目亦难张。”因而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

一、语感的含义

我们经常谈的一个词叫“语感”,那么语感到底是什么呢?对于语感的定义有不同的说法。“‘语感就是对于作品内容的感知,他意味着用自己的身体去接触、感受、领悟、认知、验证、考察,从而深入具体地把握作品的本质。‘语感是在阅读时,读者凭着积累的语言经验而又自觉或不自觉地综合运用语言基础知识感受语言的过程。‘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语性,是一种直觉,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感是人与语言这一对象相适应的感觉,是人们直接的感受、领悟,把握语言这一对象的一种能力,一种方式,一种结构。‘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是对语言文字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一种顿悟,一种心理体验。”这些观点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语感的性质和特点,丰富了我们对语感的认识。对学生加强语感的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是指主体在自然母语环境中,通过接触大量看似杂乱无章的言语材料,以一种我们至今还难以解释清楚的语言学习能力抽绎出复杂的语言规律并据此去运用语言,尤其是母语的口语学习更是如此。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越的母语环境,让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语言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中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感受。格式塔心理学告诉我们,直觉性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语言的直觉也不例外,而与语言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靠平时的积累。

三、加强语言的强化训练,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

(一)通过教师的“讲”启迪学生的理性思维

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要加强诵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停顿、重音、节奏、韵律中体会文章的音乐美,从迂回、低沉、热烈、昂扬、饱满、凄凉中感受文章的情韵美。诵读时必须让学生开动脑筋,高度集中注意力,要动眼、动口、动脑、动情,逐字逐句理解。

(二)通过教师的“导”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学生是阅读对话活动的中心,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自主地与文本(作者)对话,去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这样他们才会学会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并能在阅读中激发语感,体会文章的真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教师还是文本与学生对话的中介。一般来说,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应该也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不能越俎代庖,去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取代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让学生通过阅读接触各种语言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形成较强的语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话实现这种向导作用,常常表现为:激发情趣、启迪智慧和丰富想象。当然,也不排除教师在不影响学生自主阅读的前提下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更好的与文本对话。

四、结束语

郭沫若同志曾经说过:“大凡一个作家和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是很必要的。掌握语文的最高境界,即相当于具有丰富、敏锐而完美的语感,否则语文造诣肯定不高。因而要求在语文学科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符合素质教育的原则。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教学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将“语文教学由面向作为物的工具转而面向作为人的学生,由旨在使学生获得一种工具转而以语感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整个文化心理素质。从而真正直接面向学生的成长和發展。”的确,具备良好的语感不仅能使人“感受到语言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之步入丰富而又精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熏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应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王尚文. 语文教学的错位现象.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2]刘永康. 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