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特殊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2020-06-03连岐国
连岐国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特殊儿童;教育现状;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特殊儿童的特点
在农村普通中小学中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主要以智力落后儿童、言语障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多重残疾儿童为主,这些儿童由于自身缺陷,在生理、心理、学习等方面存在各自的特点。
(一)关于生理方面
特殊儿童群体往往伴随着生理上的残缺,有的是脊柱发育迟缓,四肢能力不协调,有的是语言能力、听觉、视觉低下甚至缺失,很难脱离他人的监管和照顾,有些儿童从外表上看与正常儿童无异,但是其内在发育会比正常孩子弱,尤其是在思维和大脑的发育上,都有弱于正常儿童的现象。
(二)关于心理方面
特殊儿童的心理普遍是封闭的,其他人很难走进其内心,难以和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这一类儿童情绪波动较大,表现形式夸张,比正常儿童更容易愤怒、悲伤,更容易受到伤害。他们多数会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产生自卑感,严重的会因此而抑郁、焦虑,很难与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三)关于学习方面
特殊儿童群体往往伴随着智力上的困难,大脑系统发育不完全,交流能力弱,不愿与人沟通,因此他们也很难和正常孩子一样进行学习与思考。他们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理解,记忆力不全,对外物认知能力弱,在教育教学中引导他们学习相关知识会比较困难。
二、农村中小学特殊儿童教育现状
(一)家庭教育方面
特殊儿童的第一监护人肯定是他们的父母,而家庭是他们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做法与态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未来。因此,特殊儿童教育应该从他们的家庭和父母做起。首先,这类儿童的父母不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消极的态度,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以顺其自然的态度生活,告诉自己的孩子,生理上的不足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要正视自己的问题,不要因孩子的自身问题而全家感到自卑。其次,父母无需在外人面前隐藏自己孩子的不足,这样不仅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更会让孩子在与社会融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二)学校教育方面
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在智力、适应能力等方面与正常儿童的水平存在差距,在他们需要接受正规教育的时期,苦于地域环境、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能够到处于市、县区的特殊学校就读,这部分特殊儿童只能和其他适龄儿童一样进入本地普通中小学就读。学校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必然经历的教育模式,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普通中小学中,教师对这部分特殊儿童的帮助特别重要。教师要善于疏导孩子之间的关系,避免特殊儿童受到排斥,引导其他同学帮助特殊儿童。此外,教師应该以一视同仁的目光看待特殊儿童,给特殊儿童营造一个积极温馨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抽出时间,组织有效的活动,带领学生进行必要生活适应性学习,发展这些特殊儿童的自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因材施教,针对不一样情况的同学进行不同方面的训练,扩其长板,补其短板,如果有条件,应该让其有对性地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
三、针对农村中小学特殊儿童教育的具体方案
(一)良好的教育保障
特殊儿童群体的教育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为了保证特殊儿童本身的发展,以及考虑到特殊儿童家庭的负担,应该出台更加完善的教育保障制度。目前,对于儿童最大的保障就是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对于特殊儿童来说,较低的接受能力和自身的自卑感都可能使他们辍学,没有了教育的支持,这些孩子未来的人生将错失很多机会。而特殊儿童群体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受益者,社会应该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对这一群体提供更多的关注与关怀,不仅仅是教育者、家长,社会各界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培养和教育一个特殊儿童,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为了让这个家庭有更好的发展,社会上应该适当地对他们进行补助,保障他们最低生活水平,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也应该通过特殊儿童基金给予帮助,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使这些孩子得到基本的教育保障。尤其是在学校教育方面,应该认真调查分析农村中小学特殊儿童教育现状,并根据教育现状提出相关对策,对他们提供在学习方面的帮助以及生活上的关怀,让这一类孩子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农村普通中小学应动员和主动接纳这些特殊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在学习、生活上尽可能地给他们更多的方便和支持。
(二)重视特殊儿童心理建设
特殊儿童由于和普通儿童各方面的差距较大,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尤其需要教师、家人、同学的关注和教育。特殊儿童普遍的心理问题将是特殊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如果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都可以给特殊群体一个公平的待遇,那么这一群体将会更好地融入生活中。但是社会上戴有色眼镜看人的毕竟不在少数,因此,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特殊人群自身做起。所以,在特殊儿童进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之后,学校就应该给他们进行心理建设,让他们没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并以正常人的生活方式要求自己,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特殊儿童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有和正常儿童不一样的身心问题,不管是心理问题还是生理问题,在外界的帮助下,只能尽力让他们达到一个趋于正常人的高度,但是很难做到和正常人统一。因此,特殊教育机构应该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问题制定更适合他们的方案,而不是说所有儿童都是固定的学习方案。制定更明确的目标,让孩子们拥有一方面的特长或者优势。
(四)沟通应放在教育首位
人是群居性动物,无论是在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上,沟通永远占据首要地位。所以对待特殊儿童,应该着重培养这一群体的沟通能力,沟通是所有事的先行条件,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让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培养特殊儿童的沟通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可以通过场景模拟、游戏活动带领孩子们进行沟通,以此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五)看重与看轻
特殊儿童很容易因为自身的先决条件而自卑,这使他们不敢与常人交往,时间长了,特殊儿童将会让自己处在一个自闭的空间里。一方面要引导这些特殊儿童看清自身的弱点,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身体是自己无法左右的,但是这并不代表自己与正常人有所差别,应该积极主动地和别人交流,扩充自己的世界。另一方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要对他们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应该在教学中设身处地地为这些儿童着想,积极引导他们以阳光心态更积极地去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去创造和他人等量的社会价值。
农村中小学中的特殊儿童教育,一直是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特殊儿童的教育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努力。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缓慢的农村地区来说,各方面的沟通是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家庭要发挥出主要作用,给特殊儿童提供优良的发展条件;学校在培养特殊孩子身心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敞开校门积极接纳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在教学和活动中给予这些儿童适合的教育和积极的帮助;社会层面要积极发挥保障作用,通过一系列的保障和政策,给特殊儿童一个公平、温馨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