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预防交叉感染的护理管理探讨
2020-06-02吴邵鸿王晓娟
张 敏,吴邵鸿,王晓娟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增加的趋势下,开始更加注重牙齿的美观度,因此对口腔诊疗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由于患者在接受口腔诊疗时需要借助于大量医疗器械,和血液、唾液产生过度接触,因此会增加器械污染风险性,导致口腔内科交叉感染发生率增加。因此需要加强在口腔内科中交叉感染发生率的预防和管理,护理管理的规范性对降低口腔内科交叉感染发生率意义显著[1]。基于此,本文以口腔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对照分析,进行护理管理在预防口腔内科交叉感染发生率的效果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口腔内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00例,分析患者入院就诊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8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最小值为14岁,最大值为62岁,年龄均值为(37.41±4.16)岁;观察组男性患者59例,女性41例,年龄最小值为16岁,最大值为61岁,年龄均值为(37.54±4.32)岁。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统计分析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包括主治医生、医院环境等,缓解其负性情绪。诊疗室、医疗器械定期消毒。
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加强护理管理干预措施:(1)健康宣教:对口腔内科医护人员实施安全知识宣教,在患者就诊时也需要实施健康宣教,详细讲解自身病情的变化情况,疾病诱因、发病机制、治疗措施、预期效果、护理干预以及日常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从而提高对交叉感染的认知情况。(2)器械、诊室消毒灭菌:为了避免患者在就诊时有空气中气溶胶微粒漂浮物对诊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对诊室实施定期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借助于空气消毒机在诊室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每月监测一次空气微生物。医疗相关器械需要制定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消毒,口腔器械使用后应与废弃的物品分开放置,及时回收,根据器械材质,功能,处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放置,严格遵循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干燥、检查与保养,并进行包装,根据临床需要对器械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对灭菌后仪器定期监测。(3)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医护人员手部卫生也是产生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以及相关流程,同时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进行自身行为的规范,以便于护理人员提高工作中手部卫生的重视程度。(4)患者自我护理:向患者明确正确刷牙方式,尽量在日常生活中选择质地柔软的牙刷,在刷牙期间需要控制力度,避免造成牙龈出血等不良现象。针对易感染群体,医护人员需要在就诊之前询问病史,设置诊疗空间的隔离,严格落实无菌操作[2]。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患者治疗期间交叉感染发生率,依照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表进行护理措施满意度的评估,将其按照调查问卷分值划分为三个范围,分值于85分以上表示为十分满意;评分范围于60-85分以内则表示为满意,不满意则调查分值于60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数据借用SPSS23.0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检验值用t,表示为平方差,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表示为n、%,P<0.05即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交叉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交叉感染发生率对比量表(n,%)
3 讨 论
口腔内科诊疗的相关操作会与患者口腔血液、黏膜发生一定接触,如果消毒不完全会导致细菌传播,从而发生交叉感染,因此口腔内科的感染控制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
此次研究数据表示,观察组患者交叉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原因如下:在此次研究中针对于口腔内科诊疗患者实施加强护理管理措施,在护理措施落实期间更加注重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进一步提高了交叉感染的防范意识[3]。此外对诊疗环境以及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消毒,能够从源头上进行感染的预防;针对诊疗环境中的空气因素,定期开窗通气保证气流畅通,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在最大限度内控制污染源头,对抑制交叉感染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口腔内科落实护理管理措施以后,能够针对危险性因素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在治疗中出现交叉感染等不良现象[4]。
综上所述,于口腔内科中实施加强护理管理措施对提高患者自身的抗感染意识意义重大,能够保证交叉感染预防措施的规范性,从而控制环境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