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

2020-06-02阮立新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胜任卓越专家

阮立新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引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的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的专业改革机制和课程改革机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推动旅游科技创新,建设一批智慧旅游企业。现代酒店信息化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人才计划”)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研究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胜任力最早是由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教授于1973年提出,他认为,相比较学校的成绩、智力及能力倾向测验,胜任特征测试更能预测其职业或生活成就[1]。目前学界一般比较认同莱尔·斯潘瑟(Spencer L.M)和西格·斯潘瑟(Spencer S.M)于1993 年提出的定义,即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业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2]。胜任力模型就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必须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研究和判断个人的哪些特点是其成功完成某项工作的必需特征的过程,称为胜任力建模;一个完整的胜任力模型,通常包含多个群组,每个群组又由若干个具体的胜任力特征构成。我国有关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从以往的文献资料看,大多数研究着眼于高校教师的通用胜任力模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情境的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相对不足[3]。方向阳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提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胜任力应包括“教学能力”“科技素养”“实践能力”“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和“自我管理”6个维度和28个指标[4]。李媛媛、刘红从胜任力的基本内涵出发,阐述了胜任力理论与职业院校师资建设之间的关系,从人才招聘、教师培训、教师评价和教师激励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5]。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关于高职院教师胜任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均不多,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而针对高职教师的教学胜任力进行深入研究,并发表在重要期刊上的文献更为鲜见。本文在相关研究基础上,针对卓越人才计划的目的和要求,通过行为事件访谈、专家咨询、统计分析等方法,构建高职教师的教学胜任力特征模型;以期对卓越人才计划中的教师评价、培训等提供依据,也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的聘用、培训、绩效考核等,提供一种参考。

一、研究过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德尔菲法等方法。第一步,查阅、研读高校(高职)教师胜任力代表性文献,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凝练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概括性特征词汇;第二步,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心目中理解的以卓越人才计划为目标的高职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特征词汇;第三步,进行行为事件访谈,收集典型情景;寻求绩效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在知识、技能、人格特质和心理动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汇总整理后形成该类教师教学胜任力特征词汇初表;接着,编制胜任力指标结构问卷,二次函询有关专家,以获得专业意见和建议;第四步,确定高职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胜任力模型。本项研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胜任力指标构建,避免了行为事件访谈法中教师自述的主观性等问题,提高了模型构建的科学性。

(一)问卷调查

高职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是指高职教师所具备的、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所需要的特征群,其内容主要涵盖知识、能力、态度、个人特质和价值观等。组织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酒店信息工程专业2个年级中专业综合评分前10名的学生40名、已在旅游企业工作的往届学生60 名,进行了开放式的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以下内容:您认为基于卓越人才计划的教师教学胜任力特征有哪些、教师的哪些方面应该要改善或者提高等等。在校学生的问卷填写采取无记名方式,针对已工作的学生则采取邮件形式;结果得到90 份有效问卷,经提取和统计,得到特征词汇28项。

(二)行为事件访谈

成立3 人访谈小组,设计统一的、符合本课题要求的访谈大纲和访谈规范,严格遵循行为事件访谈研究程序。选取12 名酒店信息工程专业教师作为被试,让他们讲述自认为工作中较为成功或不成功的事件各3 项,内容包括:当时的工作任务、具体情境、行为措施、面临的困难、最终的结果等。通过对阐述内容的分析研究,挖掘受访者在代表性事件中的具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等详细信息,从中提炼胜任力特征。每位教师的访谈时间控制在1-2 小时,所有访谈工作完成之后,由3 人组成编码小组,整理录音材料,对访谈记录文本的意思进行解读。在正式编码前,3 人对同一份文稿各自进行试编码,然后进行讨论并制定编码规则,再根据规则,3 人分别对另一份文稿进行编码;通过比较编码一致性,选出2 人组成正式编码小组,对所有访谈文稿进行正式编码。经整理统计,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胜任力词汇35 项;将前述的问卷调查和教师行为事件访谈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并对词汇进行语义分析和讨论,最终筛选出有代表性的胜任力特征词汇40项;根据胜任力内涵和特征词汇类别属性,初步构成了由5 个维度、10 个二级指标和40 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卓越人才计划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初表。

(三)征询专家意见,完善指标体系构建

初步构建指标体系后,运用德尔菲法作进一步的验证修改。经过2个轮次的专家意见征询、修订指标体系,最后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

在这个过程中邀请了浙江、江苏和山东3个省市从事高职教学与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25 位专家作为咨询对象;其中,教龄(或教学相关工作年限)为10-20 年的有8 位,21-30 年的有13位,31 年及以上的有4 位;职称情况为副教授10位、教授15 位;此外,专家中有省级教学名师4位,其他均为校级教学名师。总体上看,专家群体具有专业代表性、地域代表性和权威性。在第一轮意见征询中给他们邮发了现代酒店信息化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及上述的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初稿,请他们进行评估;同时,也请专家们提供了自己对咨询内容的熟悉程度以及进行判断的主要依据等重要信息。指标重要程度依据里克特(Likert)的5 分量表尺度进行评价,数字“1”-“5”分别依次代表“特别不重要”-“非常重要”;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Cs)和判断的依据(Ca)表明了专家的权威程度。

在第一轮专家函询中,各位专家基本上同意由“知识素养”“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人格特质”5个一级指标维度构成的整体框架设计,但多数专家认为现有的三级指标项目中,分类和归纳不够恰当,比如,“教学反思”“教学改革”不应归属二级指标“教学实施”,而应增设一个二级指标单独设置;同时,对部分指标用词表述的准确性和层次性提出了修改意见;专家还提出:指标的涵义应处于同一层面,注重表述的精准性,避免指标的交叉重叠,指标表述尽量选用中性词为宜。根据专家建议,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删减了“教学动机”“善于沟通”等与教学胜任力关联度不高或交叉重复的条目;调整后的二级指标包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研究”“专业素养”“实践经历”“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自我特征”和“人际特征”11 个。接着,进行了第二轮咨询。此轮共向22 位专家邮发了咨询表,回收了22 份。专家认为,修改后的卓越人才计划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维度及指标的设定较为全面和系统,既涵盖了作为一名高绩效的高职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胜任力,也呈现了卓越人才计划教师胜任力的结构特点。经过两轮的专家函询、修订,得到了卓越人才计划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各指标项目的得分情况(见表1)及胜任力模型;模型包括了5 个一级指标、11 个二级指标和34 个三级指标(如表2所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1.指标项目得分情况

表1是经函询、讨论和修订后的基于卓越人才计划的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各指标得分情况。

表1 指标项目得分情况

2.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建构

表2 是经函询、讨论和修订后的基于现代酒店信息化卓越人才计划的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

表2 基于现代酒店信息化卓越人才计划的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

续表2 基于现代酒店信息化卓越人才计划的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

(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1.专家的学术水平

参与本研究的22 位专家以中年为主体,青年及资深专家各占一定比例;同时,专家的学历与职称层次都很高,有着长期的教学及教学管理经验,保证了他们对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各项指标内涵有很好的理解和判断力。

2.专家的权威程度

专家的权威程度取决两方面,即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和判断的依据。专家的判断依据从4个方面分大、中、小三个等级进行评分;根据专家的判断依据及影响程度量化表,可以得出本项研究咨询专家的判断系数Ca=0.861。专家的判断依据及判断频数、频率分布情况见表3和表4。

表3 专家判断依据及影响程度量化表

表4 专家判断依据频数分布

从22 位专家的判断依据及其频数分布来看,在较大判断依据方面,工作经验的频数为13,占比50.1%;在中等判断依据上,理论分析的频数为17,占比77.3%;说明绝大多数专家是根据其实际工作经验或理论分析来提供咨询意见的。

专家们对问题的熟悉程度分为5个等级并依次赋值(见表5);通过计算得出本研究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Cs=0.8818。频数及频率分布见表6。

表5 专家对问题熟悉程度系数

表6 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

权威系数是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的平均值;本项研究的权威系数Cr=(Ca+Cs)/2=(0.861+0.882)/2=0.8715。一般认为Cr≥0.70 为可接受的信度。说明本项研究的函询结果可信。

3.专家的积极程度

专家的积极程度是指专家们对研究是否关心,可以通过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来衡量。美国社会学者艾尔·巴比(Earl Babbie)提出,调查问卷的回收率达到60%就算是好的,而达到70%就非常好[6]。本项研究的第1轮共发放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22 份,回收率为88%;第2 轮发放问卷22 份,全部回收且有效;表明该研究得到了专家的积极支持。

聚焦现代酒店信息化卓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问卷调查及行为事件访谈,汇总、提炼出的教师教学胜任力特征,经过两轮次函询和修改完善后,22 位专家的意见基本达成一致;专家整体的学术水平、权威程度较高,对研究问题的关注程度也较高;研究结果是可信的。

猜你喜欢

胜任卓越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请叫我专家
卓越之梦
专家面对面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