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卡奇早期思想与晚期思想之间的关系

2020-06-01刘昱江

文存阅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卢卡奇异化

摘要:本文将从“异化”“实践观”“主体性”三个思想方面来表现卢卡奇早期思想与晚期思想之间的转变关系和发展。早期,卢卡奇是在黑格尔的影子中来思考马克思的思想,带有唯心主义者的色彩,造成了脱离现实的狭隘实践观、以主体为基础的主观辩证法等,由于后期经历与立场的不同,对自己的早期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逐渐转变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立场上,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追索一直没有停止。

关键词: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异化;社会本体论

一、思想发展脉络

卢卡奇的一生经历坎坷,他曾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也曾因匈牙利共产主义的失败流亡过。他发表的理论思想总是引起巨大的争议,获得许多人的追捧与信奉,也遭受许多理论家的批评与指责,无论对他的思想褒或贬,都未影响他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持和对哲学的执着,有许多思想家(霍克海默、马尔库塞、阿多诺等)都是在他的影响下转向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就此在客观上形成。

思想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浪漫主义的反资本主义”时期,卢卡奇理论生涯的准备时期。

救世主式的马克思主义时期,将《历史与阶级意识》发表,带来一些关于物化、总体性、阶级意识等思想的新的理解。

斯大林主义时期,对《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做了大量理论研究、著述以及同时进行了自我批判。

批判的改良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时期,发表了《社会存在本体论》试图以社会存在本体论、日常生活等新的理论来阐释自己的观点。

二、早晚期代表著作

了解卢卡奇的思想必须要知晓他一生坎坷的经历,由于外部原因的影响,使处于不同时期的他有了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思想,以下两部著作是其早期思想和晚期思想的代表:

(一)《历史与阶级意识》。该书非常具有争议性,出版后在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对待: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会议上,引起了巨大争论,遭到季诺维也夫的严厉批评;而在德国左派知识分子中,却赢得强烈共鸣,成为人们重新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新典范。卢卡奇开始对第二国际把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化和实证主义化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指出马克思主义应该主要被理解为哲学而非经济理论或者社会理论。

(二)《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该著作在当时所受到的关注和后世影响力并没那么巨大 , 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新性研究自成体系 ,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中的重要遗产,是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成果。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他则彻底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 使马克思主义和本体论紧密结合起来, 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

三、思想关系

(一)异化观。1.早期。卢卡奇早期的物化思想是对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异化思想—商品拜物教的研究和对西美尔和韦伯的理论探究所表述的。简单得出对象化就是异化,所有的对象化都应被看作人的存在相对立的异化现象加以批判。

(1)商品拜物教与物化现象。卢卡奇认为,这种商品结构使人的关系变成一种物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现代人面临的特有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拜物教的本质导致了物化现象的产生;物化现象伴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剧。

(2)物化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对人的数字化、主体的客体化、人的原子化等物化形式的剖析,较深刻展示了工业社会下由于技术性过分发达而导致人的文化困境。

2.晚期。卢卡奇对早期的物化自我纠正,是转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对异化作出清晰的界定,引入劳动概念,研究异化问题落实到个人,从现实的人出发。指出异化是一种特定社会状况影响下的存在,同时与劳动、实践、再生产、意识形态之間形成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共同发生着作用,构成社会存在的整体。

早期物化到晚期异化观的转变实现了卢卡奇思想从黑格尔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转变。

(二)实践观的转变。卢卡奇早期和晚期的实践观差距很大,在早期, 卢卡奇的实践观是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觉醒为出发点的狭隘实践观, 而在晚期, 卢卡奇将劳动范畴引入实践观。

早期的实践观:用阶级意识解读实践,在黑格尔的认识观来看马克思的观点, 认为实践就是通过阶级意识的觉醒来指导的, 具有很强的唯心主义色彩。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中, 人与人的关系转化为物与物的关系, 所有现代人都处于物化的状态,为了摆脱这种状态,卢卡奇提出了总体性辩证法,将自我意识解放才能影响阶级意识主导革命实践,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晚期把劳动引入实践范畴,集中体现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 在反思了早期实践观后,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从更深层次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将劳动作为社会存在的出发点,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事物。

(三)主体性思想。早期抬高了人的主体性,陷入主观主义与唯意志主义的意识决定论。认为人及其历史是真正的主体,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辩证法的关键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自然中没有主体也没有辩证法的存在;意识等同于实践,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历史的真正推动力。

晚期认为,人及其历史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过程, 自然先于社会而存在;客观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前提 , 历史是一个自在的过程;劳动实践是存在总体的核心范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晚期坚持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继承了唯物辩证法,并对资本主义社会各方面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结语

从早期的到晚期,卢卡奇是一步步向正统马克思靠拢,不断地对思想进行自我否定,是一个动态的、联系的发展过程。着重反思了自己早年的唯意志主义错误,并和当时的各种思潮联系起来, 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批判。

卢卡奇在中西方都饱受争议,对于其著作的研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的自我批判精神是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的榜样,启示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要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联系。

参考文献:

[1]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张亮 冯潇 夏凡 陈硕.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4]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5]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下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刘昱江(1996年-),女,山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卢卡奇异化
论瓦尔特·本雅明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在布达佩斯“寻访”卢卡奇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马克思如何阐释异化与非异化的内在关联
从阶级伦理到日常生活伦理
唯物辩证法本质和核心的两种解读
归化与异化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