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奏高难度技巧性曲目的的心理训练

2020-06-01马堃杰

北方音乐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理训练

【摘要】钢琴演奏者普遍存在着临场心理紧张的现象,因此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在表演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演奏中,演奏者的状态如果不能达到生理与心理的高度契合,那么各种问题也就会随之出现。之所以钢琴演奏者在音乐会演奏时会出现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是心理紧张造成的。结合资料文献及本人举办音乐会的过程,笔者认为影响钢琴演奏者在音乐会中的表现的三大因素,分别为“生理因素、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音乐会中的钢琴演奏者水平的高低,离不开平时的刻苦练习和演奏过程中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同时达到这两点,才可以在舞台上得心应手,胸有成竹。所以,良好的心态对于每个钢琴演奏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心理训练;音乐记忆;舞台适应性;心理调节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047-02

【本文著录格式】马堃杰.演奏高难度技巧性曲目的的心理训练[J].北方音乐,2020,04(07):47-48.

一、心理素质训练的原则

(一)以正确地观念调整演奏心理

作为专业院校的演奏专业学生要想具备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质,必须重视每一节专业课的上课质量,要把每一次在专业老师面前演奏的机会都模拟想象成音乐会时的状态。演奏者的心理预期与能力要相符合,演奏者通常对自己演奏过程期望过高,很想一鸣惊人,这样的做法往往得不偿失。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演奏水平,正确对待音乐会举办结果的成功与失败。始终相信“今天的音乐会,不论发生什么状况都是为了下一次完美的举办音乐会积累经验”。只有保持稳定的情绪,才能够在舞台上发挥出应有的演奏水平。

(二)以熟练的记忆建立演奏信心

熟练的音乐记忆是树立演奏信心的重要因素,也是音乐会演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任何作品的背奏都取决于受到音乐记忆力的深度,只有通过熟练的记忆,作品才会深深的刻在你的脑海里。这种记忆包括乐谱中的音乐符号,也就是记住乐谱中的强弱关系、音符、表情符号、节奏类型、断句符号等所有的术语标记。很多钢琴家具有让人惊叹的音乐记忆能力,原因在于他们将曲目里的各种音乐细节都整理成了自己心中的一幅画,当钢琴家们在演奏时奏响第一个音符后,就會直接将整幅画从脑海中拉伸出来,自然在演奏时显得游刃有余,分外自信。只有运用音乐记忆能力对乐曲的音乐形象有足够深刻的认知,才能唤起听觉、视觉与记忆的相互统一, 从而使身体器官能够完美地配合在一起。通过良好的音乐记忆可以引导和控制音乐会演奏过程,这样音乐会演奏过程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协调统一,也能对演奏者的演奏自信起到极大帮助。在前期练习过程中可采取传统的练习方式,例如“双手慢速练习、分左右手慢速练习、分段落练习”等一系列的练习方法。在日常练习中,一定要慢,要与最终的正式演奏中的速度保持差异感。一定要知道,一味的快速练习是不能够提升演奏技巧的,慢速练习则可以便于自己检查出所练习的曲目中存在的薄弱点,为整个乐曲的演奏留有余地。选择自己熟悉的、能够发挥自己技术优势的曲目,这样弹奏过程中才能做到“水到渠成”,只有把曲子准备得足够充分,演奏者才会有演奏自信。否则,一旦选择与自己实际水平不相符的钢琴作品,肯定会感受到力不从心。

二、心理的舞台适应性训练

(一)培养演奏者适应舞台环境的能力

演奏者所拥有的舞台经验与高质量的演奏一首乐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舞台经验丰富的演奏者在演奏前期都会做到反复“试演”,以便能够适应舞台环境。经验丰富的钢琴演奏者都会对舞台灯光的角度、演奏使用的钢琴在音色、触键感、踏板等方面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在不同的演奏环境下,演奏者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在熟悉的环境下练琴,因为周围的环境都非常适应,也不会担心演奏时出错所带来的意外情况与后果,所以演奏者的心境是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且能够完全投入到演奏中去,往往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发挥出相对自己最好的状态,因此去适应不同的演奏地点是十分必要的。如果音乐会前没有条件去演出剧场试场地,也一定要去相似场景适应,尤其是要营造出音乐会现场的氛围,想象台下的观众已全部到位,使自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自己能够感觉到已经在举办音乐会。这样的演奏场景,无论你练习中演奏的好坏,你都可以通过以上方式增加自信心,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乐曲练习中的不足和弥补平时弹奏过程中不易觉察的问题。

演奏者应当对音乐会准备中的训练和日常演奏训练进行区别。在日常演奏训练时,演奏者往往不会有太多紧张感,这有利于练习时肌肉的放松,因为心里的紧张很可能会导致生理上的紧张。日常演奏训练可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曲目的熟练度,对技巧的把握上。除了日常演奏训练之外,对于即将进行舞台公开演奏的演奏者来说,还应进行有效的音乐会演奏训练,要求演奏者需要全方位的考虑自身的演奏,包括曲目的完整性、音乐的感染力、舞台心理的调控、对失误的应对等等方面,甚至是去模拟舞台环境,体验舞台心理,而不仅仅只是埋头“苦练”。

(二)用音乐内容的想象与设计引导演奏

我们在练习曲目时要合理运用想象,只有将曲目展开升华,才能够更好的使音乐感染到观众。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丰富的音乐想象能力,充分的发挥想象并将其与现实进行完美融合。演奏者可以尝试去挖掘曲目隐藏或者是与曲目有一定联系的音乐元素,展开对曲目的联想与构思,比如我们生活中的来自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还有市井生活中的“叫卖声、汽车鸣笛声”,这些都是可以叠加在乐曲的联想中。通过这些想象,定位乐曲所要表达的深层次的内涵和所要传达给听众的感知,从而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这样,真正演奏时就不再对舞台感到陌生,不再对舞台产生抗拒感,演奏者就能够把精力全放在音乐上,这样的演奏是自然和放松的。

三、音乐会的临场心理调节

笔者发现影响演奏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演奏者在候台时,没有有效的集中自己注意力。初次上台的大部分演奏者注意力都无法集中,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演奏者的臨场状态,其中就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音乐会会场的布置、灯光设置及钢琴的摆放等诸多陌生的因素,给演奏者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演奏者的注意力被这些因素分散,会使心思不能完全放在对钢琴曲目诠释上。因此在演奏开始前,演奏者应尽量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奏技术上和对音乐作品本身的表达上,抛开外部环境的干扰,要静下来,梳理自己即将演奏的曲目,避免在演奏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未知因素的干扰,影响了演奏曲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那么上台前的半个小时应当把自己的准备重点集中放在注意力的“回归”上,保持心态平和。适当的做深呼吸运动或者多做一些眺望活动,放松思绪和身心。也可以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去尝试一些带有干扰性的演奏训练,因为在音乐会过程中,观众难免会制造出一些噪音和骚动,对于心理素质过硬的人,这点小动作不会影响整个演奏过程,但是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演奏者,这些小动作会让他们心烦意乱,无法正常进行演奏。所以演奏者需要暗示自己保持一颗顺其自然的心,这样即使遇到外界干扰也能够从容应对。在演奏开始前,演奏者需要给大脑充裕的时间做准备,调节各生理机能良好有效的运作,便于演奏者控制表演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在上台前一定要排除杂念,例如“万一我背错谱、弹奏中断怎么办”这些消极念头一定要摒弃。

总而言之,不管作为高等院校的钢琴专业学生还是广大业余演奏者,都应当学会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各种心理品质,要使得自己的心理素质过硬,并使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调节与控制音乐会中的心理状态。这同时也需要我们“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学习收集与音乐会有关的一切信息。最终在众多音乐会的表演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演奏风格和演奏特点,从而让观众记住自己的表演。一个人在十分专注与陶醉的演奏时,内心还能够控制激动的情绪,使它不会失去理智的泛滥出来是较难做到的,所以优秀钢琴演奏者的理智与情感在钢琴演奏中是紧密的融合在一起的,因为没有理智的宣泄情感会使演奏无法正常进行下去,没有汇入自己丰富情感的机械般的演奏乐曲,乐曲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生命力的。

只有技术品质和心理品质都十分优秀的人,钢琴演奏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所以演奏者在演奏时,对自己心理状态的把控直接可以决定音乐会能否成功的谢幕。

四、结语

音乐会演奏中对心理素质的要求是极高的,是高质量音乐会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作为优秀的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所要具备的常规性要求。所以音乐会举行前期,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心理训练的过程,用来克服演奏中的出现的不适感,紧张感。只有解决了心理问题,才有完成高质量音乐会的可能。

参 考 文 献

[1](波)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露丝·C.弗里德伯格著,张志羽译.成功演奏家攻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俄)根纳季·齐平著,董茉莉,焦东健.演奏者与技术[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4] 孙铭.浅谈钢琴表演中的心理调控[J].科技信息,2010.

[5] 金鹤平.钢琴表演艺术的心理调控意识[J].音乐探索,2011.

作者简介:马堃杰(1992—),男,四川省达州人,硕士研究生,成都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心理训练
探析初中阶段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浅析小学阶段乒乓球训练
小学生抗挫折心理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跆拳道心理训练方法探讨
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
射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体校训练中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
浅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
青少年女子举重训练负荷探讨
校园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成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