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赋权到赋能:教育培训的力量
2020-05-28王雪萍
王雪萍
摘要: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性别平等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妇女教育与培训基地的妇干校,面对妇干培训的困境,努力探索适合不同妇女群体的培训形式和载体,尝试通过参与式培训、推动草根组织发展和农民演出队等活动形式,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力量,从赋权到赋能,推动基层妇女工作的跃进,实现“援助妇女弱势群体,增强妇女的权利与能力,推动性别平等”的目标。
关键词:赋权;赋能;性别平等;参与式培训;草根组织;农民演出队
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性别平等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从1999年开始,我们关注和研究社会发展中的性别问题,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渠道,在社区教育中宣传性别平等意识,推进性别意识主流化。尤其在基层妇女培训方法上进行了新的尝试,赋权妇女,使妇女拥有资源和应有的发展空间,努力将社会性别纳入决策,推动妇女教育工作的不断跃进。
一、平等对话——唤醒主体
参与式是国际上普遍倡导的培训、教学和研讨方法。它利用成人教育的特点,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所有在场的参与者都能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交流和分享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通过参与者自主建构经验,进而提高个人或群体改变现状的信心和能力。
2000年以来,为推动妇女教育工作,我们举办了农村妇女/村民、城市妇女工作者、外出务工者/打工妹、公安/司法人员、女领导干部、媒体人员、大学生志愿者、农民演出队、手工艺协会生产骨干、社区健康骨干、家暴受虐妇女、艾滋病感染者等不同群体、不同主题的参与式培训百余期,培训人员数万人。
参与式不仅仅是培训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平等、尊重的理念,尤其是尊重参与者/学员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学会倾听和对话。“通过对话,一起反映出彼此的所知与未知”,来表达对话双方间的民主关系。这对于早已习惯了采用“满堂灌”传授式教学的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参与式培训过程中,协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参与者/学员也不再是温顺的听众,他们都有“认知力”和“讲解力”。“通过相互教育,他们实现了知识的创造”。
二、组织建立——表达心声
草根组织指扎根基层、在一定地域内有共同利益和兴趣的一群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相应活动的组织。它可以使弱势群体互助合作,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有利于提升弱势群体的自尊、自信以及对社区的归属感;为弱势群体参与社区事务提供载体,逐步改善她/他们在社区中的地位;有利于重建社区文化,培养人们的合作精神。自2000年开始,我们为推动妇女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草根组织的建设,培养社区自己的力量。这里简要地介绍我们较早推动的登封农家乐文化协会的建设过程。
由登封东张庄村彩霞演出队演出的反映农村土地权益问题的独幕现代曲剧《山花》在复排的过程中,主创人员和演员多次流露出成立一个协会的想法,希望有一个活动场所能自娱自乐,靠自己的力量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我们首先到张庄村进行了参与式需求评估,与他们共同讨论了协会的宗旨、架构及会员、理事的条件和产生办法。2005年2月14日(农历初六),农家乐文化协会挂牌成立,当地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报道。他们在春节期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演出,在当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关注基层群体所处的具体情境,尊重她/他们的经验知识是教育者顺利进行培训、推进工作的条件。然而,尊重她/他们的经验知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抛弃自己的理论知识,使推进工作停留于经验知识,也不意味着我们要用和他们一样的角度看问题。因此,在讨论农家乐文化协会的宗旨时,我们提出能否加入“倡导男女平等”的内容,协会成员欣然同意。正是因为有了前期社会性别参与式培训的铺垫,教育者和参与者同时走入对方,从经验出发,又超越经验,形成了各自新的认知和行动。农家乐文化协会正通过自编自导、自娱自乐实现着“活跃农村生活、表达农民心声、开展自我教育、倡导男女平等”的宗旨。
农家乐文化协会成员增加了,组织健全了,更重要的是她/他们的社会性别意识和合作理念增强了,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在推动组织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社会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公以及代言人的缺失,推动以“性别平等”为目标的社区组织建设,在妇女中有很强的号召力,她们有极高的热情。同时,社区中所承担的具有社会性别敏感、致力于改善弱势群体处境的项目,在社区中的关注度较高。因此,推动组织建立及初期发展相对较为容易,但要使这些草根组织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要做很多工作。
三、社區行动——影响公众
为了寻找适合基层妇女发声的载体,我们结合河南的特点,尝试运用了农民演出的形式来推动妇女工作,进行公众性别教育。采用“组织农民演出”的形式在公众层面上推动性别平等,在开始的时候完全是“无心插柳”。
“彩霞文艺演出队”创作的戏曲《山花》在登封市“维护妇女权益培训班”上首次公演的效果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随后,演出队不断接到周边村庄、基层政府部门,甚至当地驻军的邀请,接连演出了20余场。后来更应各方需求,我们将《山花》的首场演出实况制成了VCD光盘。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也先后采访了“彩霞演出队”。自此,我们有意识地将文艺演出的形式作为一项策略,纳入对公众的社会性别教育活动中。
2001年9月,我们与合作伙伴登封市妇联一起,在当地组织起9支农民演出队,为其骨干成员举办了为期4天的“社会性别与文化传播”参与式培训。在此基础上,我们编排了反映农村妇女参政问题、财产继承权问题、老年妇女赡养问题、女童失/辍学问题、家庭暴力问题、农村少女遭受性侵害问题等9个剧目,于2002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在登封市进行了汇演。
如果说登封的农民演出一开始是“无心插柳”的话,那么漯河则是“有意而为”。2001年12月,我们得知合作伙伴漯河市妇联与当地公安局联合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家“110反家暴中心”,不断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案件,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我们便利用“官方行动”这一有利时机,举办了一场由农民演出队担当、以反对家庭暴力为主题的电视晚会,通过主流媒体公开表达对家庭暴力问题的感受和认识。
因晚会采取了演出队表演、观众参与、现场访谈、女子监狱采访外景回放等综合手法,用的是当地的土话俚语,反映的是农村实际生活,所以能很快拉动观众的参与热情。这场电视晚会应观众要求,在漯河市电视台重播了四次。
将这种乡土气息浓郁、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与推进性别平等结合起来,既易于使公众接受和传播,又能吸引男性自觉参与,体现了更强、更充分的参与性。
演出队不仅仅是推进社会性别教育的工具,它实际上是农民“自组织”的一种形式。它的延续和发展表明农民自组织的发展和自治能力的提高。农民演出队不仅能达到开展公众教育的目的,还为农村妇女发出声音、表达愿望、参与社区事务提供了一个组织基础。
四、结语
平等参与赋权基层群体,以提升她/他们改造现实的行动能力,使她/他们自身成为改造现实的主体,这就是教育培训的力量。当然,推动性别平等是一个漫长、艰辛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随着基层妇女/民众各方面多元化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将不断进行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索尔,弗莱雷.解放教育学:转化教育对话录[M].林邦文,译.台北:巨流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8.
[2]汤美娟.从代言到行动:教育底层研究的跃进:弗莱雷对话教育思想的方法论启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3]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学[M].顾建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吴延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