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实施策略研究

2020-05-28王玮高飞

高教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王玮 高飞

摘  要:产教融合是教育与产业全方位融合,文章从产教融合的含义入手,分析了产教融合的积极意义,研究了目前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产教融合的实施策略。融合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产教融合格局形成,高等学校要积极拓展思路,主动推进产教融合,各类企业要立足长远利益,兼顾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产教融合。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0-0059-04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the all-round integration. Starting from the meaning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studi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formulate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pattern of integration, 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expand their thinking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Enterprises should consider long-term interests, taking into account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industrial upgrading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促进教育与产业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进行了全面部署。实施产教融合,不仅是对国家教育改革战略的响应,也是满足行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是实现地方高校转型升级的重要策略,是企业对接产业需求、支撑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

产教融合中的“产”和“教”可以理解为动词,分别代表生产和教育,意为将生产活动和教育活动融为一体;同时,“产”和“教”也可以理解为名词,分别代表产业和教育,意为将社会产业和教育事业有机结合,即产业界和教育界的融合。产教融合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融教育教学、技术研发、生产劳动、技能提升、经营管理等于一体的行为或过程,其本质是以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为基础,强化实践教育,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是校企双向互动与整合的过程,具有较高的交融性和稳定性。

二、产教融合的积极意义

1. 产教融合有利于优化高校专业设置。产教融合让高校对产业需求更加敏锐,各高校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名额,增加符合产业需求的专业及招生人数,对产业需求小的专业,减少其招生名额并逐步实施改造升级,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2. 产教融合有利于优化高校课程设置。产教融合让高校和企业结合更加紧密,能够让学校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及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能让学校更加熟悉企业各个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与管理制度等,这将促进学校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为培养符合行业需求,胜任目标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3. 产教融合有利于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过程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也是企业学徒。在产教融合机制下,学生既能够在学校学到完备的专业理论和基本的人文素养,又能在企业接受真实岗位实践和严格的管理训练。产教融合要求学校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储备;要求企业全程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改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

4. 产教融合有利于支撑地方产业发展。企业和地方政府为解决用工和人才缺口,积极推进将院校建在产业园区、专业建在产业链上,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口吸附力和城市竞争力,把人口变成人才,把人才留在当地,让高校毕业生适应当前产业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连接,推动高校源源不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产教融合可以让学校快速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快速应变供给侧改革。

5. 产教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产教融合过程中,教师更了解企业实际问题和实际工作过程,课堂题材丰富、内容充实、生动有趣。教师更了解企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或管理问题,为教师科研提供了选题方向和实践环境。学校教师可以定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在企业岗位上亲自操作,获得企业各方面的真实知识和专业技能,充分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模式和操作流程。到企业实践,教师既能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又能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增强,大大提升学校教学水平。

6. 产教融合有利于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教融合过程中,学生将部分学习环节转移到生产实际当中,能利用所学知识生产出各种专业产品,甚至还可以生产自己设计、研发的个性产品,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知识的用武之地,能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增加学习动力。

三、产教融合的重要特征

(一)学校基础育人与企业能力提升融合

学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基本数理基础、專业理论、技术伦理、人文素养以及家国情怀的重要场所。企业是高级人才需求者,是科学技术的实践者,是产业升级的践行者,是技术前沿的开拓者,是各类人才能力提升的重要基地,是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以及社会责任和企业当担的历练平台,是跨学科思维能力、跨专业整合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提升的重要平台。产教融合中,高校发挥育人的主体性作用,而企业则发挥育人的主导性作用。学校和企业资源整合,深度融合,形成合力,各尽所能,协同育人,共同发展。

(二)校内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融合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支撑高校教学体系的两块重要基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互影响,互助互利的,两者的完美结合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业结束后快速适应生产活动,并借助良好的理论基础,在生产活动中不断创新。企业的工程实践和应用研发是理论教学内容的延伸,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检验,是学校教学过程的延伸和拓展。产教融合是校内理论教学与企业工作实践融合,是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融合,是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融合。产教融合实现了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的对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有效破解了当前技能人才供需“两层皮”的难题。

(三)学校教学评价与企业职业标准融合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产教融合中,教学过程被分散到学校(教室)和企业(工作岗位)。教学内容以适应岗位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强调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内容、真实的工作流程、解决真实的产业问题。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评价,不限于教室、不限于教材,不限于考试,不依赖于分数。在评价中,结合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科技伦理、团队协作等企业岗位必不可少的人文素养;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基本理论、了解行业标准、熟悉工作过程、掌握岗位技能等职业素养。

四、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 学校(或教育)和企业(或生产)真正融合的格局尚未确立。良好的产教融合依赖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地方经济产业制度等,任何一方热情缺失都不可能让产教真正融合。当下大部分产教融合仅仅是校企合作的扩大化,还未能上升到企业和学校的融合、生产和教育的融合层面。在学校和企业间缺乏起全局统筹、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作用的机构,缺乏政策引导和鼓励措施,未能提高企业和学校融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学校与企业、教育与生产、教学评价与职业标准等各要素尚未真正融合。

2. 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尚未形成。目前我国产教融合层次低、关系松散,企业几乎不能在融合过程中获得人力资本效益和经济利益,导致企业不想融合;与此同时,企业难以承受学生生产实践时的安全风险、产品质量风险等,使得企业不敢融合;学校教师或学生参与研发、设计的产品的知识产权归属容易引起法律纠纷和利用纷争,导致企业不愿融合;企业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缺少话语权,企业给出的建设意见难以在高校教学中实现等,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地跟高校融合,企业未能成为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尚未形成。

3. 支撑产教融合的管理制度尚未形成。“产”与“教”的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物理场地上看,学生不仅在校园上课,还会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技能提升,学习地点由单一的校园拓展为校园+企业,教学场地突破了原有的边界;从学习内容上看,学生要学习的不仅是书本理论,还包括实际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管理等;从人际关系上看,学生不仅要处理传统意义上的校园人际关系,还要学会处理与企业师傅、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从经费管理上看,产教融合让学校的办学经费与企业的运维资金部分融合。这些超越和突破,给学校和企业均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急需一种新的管理制度,能有效管理产教融合下的学生、学校和企业。

4. 产教融合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产教融合下,企业拿出资源、腾出空间、安排人力对高校学生进行培养,企业贡献不再是仅靠利润来体现,其中有一部分已经转移到人才培养上,学校和企业不再彼此独立,无论是对学校还是企业,评价维度、参考指标都应该发生变化,传统的评价体系不再合适。产教融合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新的评价体系。

五、对策建议

深化产教融合:关键是“真融”与“真合”,产教融合是生产和教育的融合,是两种不同工作的融合。产教融合要求产业界和教育界融合,是两个不同的行业领域的合作。这种跨界融合往往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需要企业、学校主动融合。

(一)政府部门要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产教融合格局形成

1. 牵线搭桥:产教融合既能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又能促进当地企业发展,有助于产业升级。作为地方政府应该通观全局,积极稳妥地为地方高校和地方企业的融合牵线搭桥,搭建舞台,鼓励高校放手融合,促进企业敢于融合,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同步推进。

2. 资源整合:将产教融合作为教育改革新举措,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融入产业升级各环节。在产业规划中布局教育,将教育资源融入产业。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支持学校融入企业、学校融入产业园区、企业与多所高校合作等产教融合模式,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引导商业保险机构为进入企业学习的学生提供工伤、意外等保险。

3. 协助改革:支持高校改革,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形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建立学校、企业人才双向交流机制,让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管理。让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内容设置以及实践教学等,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各要素全方位融合。

4. 财政支持:支持高校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支持产教融合专业建设,将产教融合项目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甚至增设产教融合专项引导基金,对产教融合项目在基础建设、设备购置、技能培训等全过程给予补助。允许学校将部分土地、校舍、设备等用于产教融合项目,以有效降低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成本,节省学校开展产教融合的开支。对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金融优惠,建立成本补偿机制。

5. 优化管理:政府部门应理清产教融合的制度堵点,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教育、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各个部门共同推进、各项政策相互协同、各个要素相互融合的良好局面,真正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融入各项政策,形成提升教育质量、支撑产业升级、引领经济转型、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6. 完善评价: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进行评价时,评价体系要体现产教融合的特点,适应产教融合的模式,有助产教融合的开展,具有引导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产教融合中,学生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对学生的评价需要从理论学习成绩、职业道德素养、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产教融合中,教师要融入企业,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学生管理,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不能再停留在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上。学生融入企业,也给企业的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员工安全等带来挑战,对企业的评价也不能仅仅考虑利润和纳税额。

(二)高等学校要积极拓展思路,主动推进产教融合

1. 面向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为了促进产教融合顺利发展,高校必须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布局,为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做好学科规划。

2. 面向岗位需求,调整课程设置。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在满足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知识基础上,应充分考虑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让每个岗位技能都有对应的课程设置,让每个课程标准都符合行业职业标准。

3. 面向工作过程,改革教学方法。产教深度融合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需要高校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主、局限于校园内的教学模式。产教融合以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依据,重组原有的教学过程,将部分教学内容搬入企业,结合具体的项目研发、设计、生产和管理,以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管理协作能力等。

4. 面向市场变化,共享研发成果。产教融合过程中,为了增加企业的参与热情,高校可以企业为平台,将丰富的人才资源转换为人力资本,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与企业一起,不断推出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让企业在产教融合中获得收益,提升企业产教融合中的积极性,增加企业的获得感。

(三)各类企业要立足经济效益,兼顾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产教融合

1. 立足长远利益,积极参与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举措,也是企业长足发展的新思路。企业应及时转变落后的理念,以长远利益为重,加强与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借力高校研发力量,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努力营造人性化、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留住产教融合中的优秀学员,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企业运行效率。

2. 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寻求对口高校。产教融合过程中,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需求,同一个企业有多种需求,大的企业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系统集成、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均需要人才,这样的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既需要跟研究型高校融合,以获得强有力的基础研究支撑,又需要与应用型高校融合,以便获得大量的系统集成、生产、销售人才支撑。企业要抓住时机、用好政策,积极寻找对口高校,借产教融合助力企业发展。

3. 抓好企业文化,积极酿造共融氛围。产教融合需要将两种文化融合,在校企利益共同体层面形成集体、共融文化。让学生在理论学习、技能实践的同时,受到企业文化的浸染,培养学生具有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让学生更快地熟悉职场情景,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而企业则可以吸取对口学校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和科研文化,更新员工知识体系、创新员工思维方式。通过相互融合对方文化理念,让学生更理解企业文化,给企业融入大学精神。

4. 共享企业资源,主动参与人才培养。企业要安排技术骨干、管理骨干、研发骨干等指导入驻学生,积极分享企业骨干的成长经验,共享人力资本。企业要积极帮助高等院校開发基于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资源,将实际生产案例融入课程,将企业最新技术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主动与融合高校共享技术资源。只有企业安排人力、拿出资源、分享技术、真心诚意、实实在在参与人才培养,让高校学生有收获、让合作院校尝甜头、让人才培养高效率,产与教才能真正融合,学校和企业才能双方受益。

六、结束语

产教融合可以推进高校和企业利益融合、技术融合、资源融合、人员融合,可以突破理论教学和产品开发的壁垒,丰富高校课堂,支撑企业革新,促进产业升级,可以整合高校与企业资源,让高校拥抱企业资源,让学生融入行业产业,增加办学成果、提升育人质量,实现校企合作质的飞跃。产教融合将有效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对于建设高水平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19-04-0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904/t20190404_376681.html

[2]李永生,牛增辉.论产教融合及其深化内容[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8(5):19-22.

[3]刘忠彬,程潞,李玲娜.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课程体系建设[J].职业,2018(24):77-78.

[4]张禹.新时代产教融合的意义、障碍和解决途径[J].中国经贸导刊,2018(8):65-66.

[5]陈年友,周常青.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