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思想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探讨及运用

2020-05-26欧阳红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3期
关键词:无为而治以人为本

欧阳红梅

【摘要】  本文是笔者在多年班级管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就如何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思想——儒、释、道、法诸家学说的管理思想进行了探讨及运用。

【关键词】  建立规则 无为而治 以人为本 和谐自律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182-02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对我国青少年影响越来越大,加上网络媒体、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更是触目惊心。当今身处多媒体信息社会的未成年中职学生面对各种信息,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缺乏判断是非的标准。部分中职学生缺乏人生远大、美好、无私的梦想,意志薄弱,个人主义思想较为严重,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他们在习惯养成问题上表现较差,自治自理自律能力也不尽如人意。这给一线的班主任增加了教育管理难度。班主任如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能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呢?笔者认为班级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对团队的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那些积极的管理智慧和思想对班级管理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只要运用得当,必然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一、法家学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建立规则,自主管理

接手新班级之初,笔者与学生共同确定以“自尊、自信、自觉、自省、自律、自主发展”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把树立学生的“自信、自觉、自省、自律、自强、自主”作为班给文化建设的切入口,构建班级特色文化,创新班级管理,引领学生自主发展。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家学说强调他律,注重在管理中运用制度、规则的力量。

要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只有在制度的规范约束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根据班级的精神文化和发展目标,笔者实施了班级岗位责任制、自立自理制、每日反省制、每日点评制、正面评价制、一事一议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形成自主管理。

二、儒家学说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为政以德,和谐自律

“为政以德”是儒家国家政治管理中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对管理者有着严格的精神要求。其讲究的是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必须在各个方面都以身作则。儒家学说通过言传身教道德约束方式达到规范个人行为的目的。儒家学说内容庞杂,博大精深,笔者取其管理思想中之德治、和谐为我所用。

1.德治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德治思想强调道德感化,强调自我约束、自律。 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就是通常说的 “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班”,即班主任要注重自已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化力。 《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①故班主任要注重个人修养,要意识到自我行为对学生的显性和隐形影响。 班主任要强化自己的人格力量,要给予学生坚毅、自信、乐观的人格形象,用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2.和谐自律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和谐自律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之一,在当今的学生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中仍有着极其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和谐自律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实操性最强的首推《弟子规》。《弟子规》是儒家学说的基础,人性的基础,是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 班主任在班级推行和落实《弟子规》,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兴趣是前提。《弟子规》是根据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制而成。 这样的儒家经典对于00后的学生来说,接受是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推行落实之前,首先要做到的是讓学生对它产生兴趣,进而认同。 2.理解是关键。 《弟子规》采用的是古文,有许多生僻、晦涩难懂的词语。对于文学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理解是有困难的。所以在学生对它认同后,要注重学生对《弟子规》内容的理解环节。 3.背诵是基础。 只有熟记于心,学生才能在实际的学习与生活中时时用《弟子规》来提醒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达到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该做的事情也要分清先后,正所谓“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②4.落实是目的。 《弟子规》不能仅停留在嘴上的说说背背,更重要的是落实、力行,做到知行合一。只学不做或只说不做,就好像只开药方不吃药,很难见成效。 《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是拿来照自己的,不是照别人的,班上每个同学都做好了本份——自律,整个班级就和谐了。

三、释家学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以人为本,人为为人

佛教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在东方管理学中将其称为“释家管理思想”。

佛教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主要表现为众生平等思想,具体在班级管理中是指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班主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跟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尊其师,信其道”。

佛教主张 “无我利他”,普渡众生,处处为天下众生着想,这就要求班主任树立“人为为人”的管理思维。根据佛教比起的说法,任何个人、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各种条件独立存在。让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就得从“人为为人”的思想中学会责任担当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从而使整个班级在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理的氛围中团结进取。

四、道家学说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行有可依,无为而治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③《道德经》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④老子认为: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应该懂得自然之道,顺应人的天性,让下属各尽所能、各守其职、在自律的基础上自主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以“有为之心”来成“无为之事”,进而实现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

1.知人善用。在使用班干部上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培养一批得力的班干部,指导他们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高度信任他们,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调动、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责任感和管理能力。

2.组织学生深入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让他们行有所依。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全文如下:

1.爱祖国,有梦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志存高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2.爱学习,有专长。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不会就学,不懂就问。

3.爱劳动,图自强。尊重劳动,勇于创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脚踏实地。

4.讲文明,重修养。尊师孝亲,友善待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见贤思齐。

5.遵法纪,守规章。遵守法律,依法做事;遵守校紀,依纪行为;遵守行规,依规行事。

6.辨美丑,立形象。情趣健康,向善向美;仪容整洁,衣着得体;举止文明,落落大方。

7.强体魄,保健康。按时作息,坚持锻炼;讲究卫生,保持清洁;珍爱生命,注意安全。

8.树自信,勇担当。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珍惜青春,不怕挫折;敬业乐群,勇担责任。⑤

在深入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在日常践行中根据《公约》反思评价自己的行为,开展每日对照反思、周周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典型案例评析等活动,引领学生不断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不足,在反思过程中感悟、体会、思并积极改进,养成内心自律的良好习惯,不断向既定目标靠拢。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有很强的班级管理实践意义。班主任应在班级形成之初注重法家思想中他律制度规则的运用,让学生在建立规则意识后学会自主管理。在班集体成形之后,应施以儒、释、道三家学说管理思想的运用,让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进而行有可依,无为而治,从而优化班班级管理,潜移默化的引领学生自主发展。

注释:

①引用自《大学》.

②引用自《大学》.

③引用自《道德经》.

④引用自《道德经》.

⑤引用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 参  考  文  献 ]

[1]屈荣芳《佛陀教育与青少年品德修养》 佛教在线 2008年10月20日 网络.

[2]史文政《[弟子规]的德育思想探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12月第10卷第6期 第95-97页.

[3]老子《道德经》北京联合出版社 2015年7月.

[4]曾参《大学 中庸》北京联合出版社 2015年10月.

[5]李逸安译注《第子规 千字文》中华书局 2012年11月.

猜你喜欢

无为而治以人为本
“无为而治”引领下的班级自主管理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无为而治:走向中学班级管理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