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和宽容
2020-05-26汤秀娟
汤秀娟
【摘要】 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同时又非常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常常犯一些小错误,教师应该在尊重每一名学生的基础上,多用宽容的态度和教学方式教育学生,从而开启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健康和快乐地成长。小学生对这个世界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渴望,有着自我实现的设想,还有很多解不开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关注和爱护每名学生、尊重和善待所有学生、宽容和理解问题学生。
【关键词】 尊重 宽容 心灵 德育教育 关注 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187-01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才能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有了信任之后,教师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与交流,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想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实现心灵上的沟通,为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打好基础。小学德育教育中,当听话的学生犯错误时,又或者是教育一些不听话的学生,都不应该用大肆批评和惩罚的方法,这样只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应该在尊重和宽容的基础上,了解实际情况和走进学生心灵深处,进行引导教育。
一、关注和爱护每名学生
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小学生非常希望得到同伴、家长和老师的关注,非常渴望被人疼、被人爱,从而实现某种自我价值。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大部分教师的关注点会放在优秀学生和成绩较差学生的身上,而很少去关注、关心和关爱一般的学生或者中等生。对于优秀学生,不论是各科教师还是班主任,都会给予表扬,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多会对其提醒和警告。因此,小学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关注和爱护每名学生。
记得有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真的太高兴了,因为我上课回答对了一个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还有一名学生写道:“长期以来,我在班级中属于中等水平,很少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今天考试成绩下来了,我的成绩退步了,却引起了老师的注意。”通过这些日记可以看到,中等生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这也正是很多教师所忽视的。因此,小学班主任、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都应该关注和爱护每名学生,特别需要关注中等生,用爱的思想和理念教育学生,多进行表扬和引导,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应该多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究小学生所思、所想,适当进行挫折教育或者抗打击训练,以此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尊重和善待所有学生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个人人格,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特别是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年龄多在12岁左右,正在迈向青春期,对于人格的需求愿望慢慢地提高。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以及德育教育中,教师既要严格管理和要求学生,又应该尊重和善待所有学生。尊重和善待所有的学生,不是宠爱或者溺爱,而是应该通过尊重和善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改变过去“一棍子打死”和翻旧账的教育方式,应该在遵循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因循善导,启发学生,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唤起学生内心的思想和道德觉悟,实现教学目标。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发现每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克服首印效应与刻板效应的影响,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名学生,用尊重的心态对待每名学生,从而促进所有学生健康成长和更好发展。关于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例子:一是不窥视学生,可以尝试通过单独谈话的方式指导学生;二是对于迟到的学生,当堂应该让他们安静地走进教室,在一节课结束之后再单独找他们谈话;三是当面对学生的问好或者询问一些问题时,应该做出热情的反应,不可冷眼应对;四是在日常语言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差生”等字眼,善待每一名学生;五是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就事论事,不翻旧账、不影射其他内容,尽量避免搞分数排位。
三、宽容和理解问题学生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使人大度,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教育学生,教师都应该秉持宽容的心态,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宽容。小学生正处在成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世界万物和周围的人和事充满好奇心,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导,以及做出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都应该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宽容和理解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和教育。由于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在宽容和理解之外,应该向好的方向引导和教育学生。
教育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应该严格要求学生,但是所谓严格并非不通人情、一味地严格,而应该多关注学生、多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对于问题不太严重的学生应该给予宽容和理解,科学合理地进行引导。现在的小学生受到互联网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成熟较早,特别是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意识,但是心理不成熟,常常不遵守规则,难免出现一些错误。大部分学生在犯错之后,经过点拨和提醒都能够自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正;对于少部分不知悔改的学生,教师应该通过举例子、讲道理、设置奖励和联系家长的方式进行教育,从而开启学生心灵之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尊重和宽容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在小学六年级的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关注和爱护每名学生、尊重和善待所有学生、宽容和理解问题学生等,更好地教育和指导学生,促进小学生快乐地成长和更好地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齐金环. 尊重和宽容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J]. 活力, 2017(12):39-39.
[2]姚毅. “润物细无声”的小学班主任工作[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11):234-234.
[3]许小漫. 不求群星同时闪耀 但求个个皆能发光——以宽容之心关注小学生差异性发展[J]. 课外语文:下, 2015(8):23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