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初探
2020-05-26严令
严令
【摘要】 本论文是在新高考改革过程中,基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而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所做的探讨。在当前教学改革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切实推进和贯彻新高考改革精神。本论文是笔者在实践中自觉贯彻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经验总结和研究。主要从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和方法两个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学生 语文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161-01
自从去年广东开始新高考改革以来, 在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到处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与新高考改革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改革。如今,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场关系子孙后代成长的运动中来。那么,随着经验的增加,探索的推进,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之进行思考和总结。基于此,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在语文教学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极其评价标准。
一、新高考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提到实践能力,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理科等课程的任务。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尤其是全面实施新高考改革的今天,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日益加强,不管是任何学科,都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本学科的 重要任务之一。对此,我们必须跳出单一学科的狭隘性,全面实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语文学科来说,也非常有必要改变过去的一节课一本书从头讲到尾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应首先改变观念,树立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大有可为的理念。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传统的古文教学方法,一般来讲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仔细讲解字词句意思,概括文段内容。教师这么做,主要是担心学生古文底子薄,难以理解课文,还不如采取“广而告之”的方式,一方面“教师有东西可讲”,一方面学生记下来了,有助于他们快速理解课文。这种做法出发点是好的,教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可以说,这是建立在完全忽略学生作为接受个体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的。而实际的效果却是“赶鸭子上架”,事与愿为。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教师苦口婆心,“口水都讲干了”,而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还是难以恭维的原因。 鉴于此,笔者就借鉴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教授学生古文的做法。具体是,在讲古文单元之前,先定好学习小组,每一小组分配一篇古文,由该小组成员全面负责对其所负责的古文的全面内容把握。
二、语文新课程改革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所谓语文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就应该是在语文教学中尽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效。根据笔者的实践,具体来说有如下做法。
第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自己提问学生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筛选,使提问的问题更有探讨意义。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传统的提问方式是教师事无巨细都要向学生发问,目的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短期来看,或许会有一定效果。但从长期来看,这会使学生处于疲劳应付的状态,使他们产生一种倦怠感,从而不利于他们深入思考问题。所以,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考虑到有足够的探讨价值,这样才会把学生吸引近来,激发他们探讨的热情。这样,他们的思辩能力就在探讨中培养起来了。
第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贯彻让学生多动手的原则
提到让学生动手,有的教师往往觉得太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其实,所谓的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解。只要能培养起学生实际的语文能力,就不存在浪费时间的问题。我们应把“老师是课堂的中心”转移到“学生是课堂的中心”的观念中来。这样,我们就不会有错误的观念。笔者在实际操作中,经常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写。如讲授作文课《写出人物的个性》,让学生现场动笔,刻画本班自己认为很有个性的同学。短短的时间过去,学生居然写出了一些非常生动的短文来,连笔者都赞叹不已。
第三、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里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首先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就是有时让教师和学生进行适当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当老师,老师暂时放下架子,“谦虚”地当学生。有时让学生参加到教师设定的环节中来。比如,在学习现代诗歌时,在对诗歌的基本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后,笔者就把每一篇诗歌落实到一些学生或者学习小组上。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对于学生来講,他们将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关系个人“面子”和声誉,所以他们都会进行认真周密的准备。而从实际的检验效果来看,确实也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目的。从参加对诗歌分析的学生来看,他们锻炼了自己搜索信息的能力、辨析信息的能力、操作多媒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能力、整体协作能力,所获得的提高是全方面的。
以上三点只是笔者一系列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中的一小部分。实际上,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不断地进行探索,大胆地尝试,切实把课堂的主体转换成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那么,我们才能够抓住新课程改革的精髓,真正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 参 考 文 献 ]
[1]《语文教学是师生精神层面的对话》 (2006.10《师道》).
[2]《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006.9《师道》).
[3]《让你的语文课充满阳光》(2006.4《中学语文》).
[4]《转变观念》 (2017年《中山语文教师论文集锦》).
[5]《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2005.10.广西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