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外汇衍生品在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实践运用

2020-05-25王鹰

对外经贸实务 2020年4期
关键词:汇率风险套期保值外贸企业

王鹰

摘 要:现如今,外汇衍生品在我国发展速度加快,自2014年起,人民币汇率已开始向单方面升值的方向突破,基本上进入双向汇率渠道,8.11汇率修改以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呈上升趋势。外贸企业实施趋向推测的困难程度明显提高,然而汇率避险管理和套期保值的要求随之大范围提高。根据实际情况,论述外贸企业在目前汇率风险敞口逐渐显露的状况下,怎么使用远期、期权掉期等衍生金融产品完成风险对冲、稳固财务成本,此外,根据目前的情况,一些外贸企业只有一种形式的衍生保险,缺乏金融中立性、运用汇率套利等实际状况给予处理方法,针對企业外汇衍生产品使用推行带来的机会提出建议,旨在进一步协助外贸企业实行套期保值、应对汇率风险、加强财务运用的稳固性。

关键词:外贸企业;汇率风险;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

自2015年的8.11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自断崖式贬值以来,汇率也逐渐走进了双向波动的渠道,预估企业的实施趋势及汇率投机的难度显著的增加,外贸企业汇率必须先行管理,然而在此之后套期保值的需求却大规模的增加。本文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在汇率双向浮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大环境中,外贸进出口企业怎样使用外汇进行交易,更好地面对市场风险等问题,并加以论述,希望可以协助企业建立并落实财务中性原则,科学有效地避免风险,加强企业财务的稳定性。

一、当前外贸企业风险敞口暴露的现状

(一)未套保企业已出现或即将面对的汇兑亏损

由于国内市场的发展相对较慢,人民币汇率在单侧大幅上涨或下调时,进行汇率投机比较简单,容易出现长期或短期的市场集中。就规模而言,根据现有数据统计来看,多方面数据显示2007―2016年在我国的覆盖率仅有6.39%的时候,而澳大利亚和美国衍生商品的覆盖率分别为高达301%和145%,在期货合约交易量和全球外汇期权方面,在全球货币期权和期货合约方面,当时名列前十的金砖国家有印度、俄罗斯、南非以及巴西。另外,依照国家外汇管理局整理的数据得知,2017年的时候,各大银行代客结汇总额高于105300亿元人民币,发现外汇销售总额超过110065亿元人民币,远期结算占外汇交易总额的9.48%,远期外汇买进外汇购买总额的10.61%。远期套保的比率明显偏低。但是,由于缺乏外汇衍生工具的危险避免工具,丧失了保险功能,导致境内企业由于汇率市场的动荡出现大批量的汇兑损失。在2017年已经披露半年报的企业当中,超过1200家上市企业在本年度上半年发生汇兑亏损现象,其中有16家企业累计汇兑净损失接近59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的近21亿元人民币相较而言,出现一倍的翻番,所以汇率套保刻不容缓。

(二)人民币双向浮动的范围不断增加

在2017年度,因为特朗普通胀交易水平出现大幅度降低、财政刺激政策进展迟缓等各方面因素,美元指数波动下行,美元的下跌导致了对我国国家货币的压力增加,自2018年开始,人民币汇价居高不下,仅半个月最高涨幅直接突破1.2%,打破6.43关口,是两年内的历史新高度。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我国通过经济企稳、风险缓解和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减轻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而且我国企业个人本外币资产分散化配置需求不曾变化,推测将来人民币双向浮动的范围会不断增加。

二、衍生产品交易套期实务案例分析(以出口采办企业为例)

(一)远期结汇

1.固定期限远期结汇。案例:某家钢板出口企业将货物远销欧美各国,其交易币种为美元。随着进出口贸易的逐步增加,外汇风险敞口将增加,利润将在汇率变动的影响下扩大。该企业签署了出口合同,预计到2017年8月底,外汇收缴量将达到300万美元,为了避免汇率波动、固定成本造成的危机,企业预先选择外币结算产品,价格定在6.6599。到期日的财务结果如下:美国的一次性汇率在交货日降至6.5900,因为其之前办理了远期结汇业务,不但避免了美元贬值的问题,而且相对于即期结汇的方式而言,收益有所提升,其收益多出了近21万元人民币。

假如之前企业只是根据收付时间办理即期交易,或许就会出现较大的汇兑亏损。签署远期合约无需支付额外的费用,远期价格可以绝对锁定,避免人民币汇率波动造成金融成本的不确定性问题。然而远期对冲的结果可能只有一个,也许是收益,但也有发生亏损的可能,假如到期时间市场的价格高出协议价格,那么企业依然要根据协议的价格结账。

2.均价远期结汇。企业将来具备持续、固定的现金流量,而且信用情况良好,企业对于将来各个期限的远期结汇,需交割价格保持相同,方便财务成本预估核算。

案例:某一出口企业在2017年12月份签署出口订单,未来6个月,每月有五百万美元的外汇收入,银行根据一致的结算价格来估计价格。根据加权平均数,银行的平均远期价格为6.6430(见下表)。

到期兑现的财务结果是:之后的六个月时间内,在变幻莫测的汇率市场中,跨越时间太长,汇率预测显示出较为显著的双向浮动。然而不论市场怎样浮动,企业的外汇结算收入全面定格在6.6430,可便于企业进行财务核算和规避汇率风险。

(二)外汇掉期产品

1.提升美元资金收益率。案例:一家企业拥有美元的收益率是2%;人民币一年的资产管理收益率为4.2%,即期汇率是6.58,一年期掉期点是960BP。公司使用远近购买的方法,将近距离结算获得的人民币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这种业务的处理需要有实际的背景,无论远近端都必须达到审查文件真实性的标准。到期日的金融效应是: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为4.2%-0.0960/6.5800=2.74%,高于同一时期美元的回报率。

2.内保外贷+外汇掉期。案例:某一跨国公司在国外拥有附属公司,由于自主经营会有流动资金贷款。总公司向国内银行申请开办融资性保函,国家银行向外国附属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提供担保,向分支机构提供贷款。分行接受一年期外汇资金融资,并以跨境融资和外汇结算政策的宏观综合审慎管理,是以外汇结算政策的全面宏观审慎管理为指导的。分支机构取得的外币资金,可以通过发行外债、向社会资本投资等方式返还境内使用。由于国内对使用人民币的需求,美元应该偿还。所以可以利用近端结汇远端购汇的掉期交易处理资金错配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两次交易前后,本币和外币交易量相同,时间不同,方向相反,共同实现近端结汇和远端还款的固定汇率风险要求。

(三)货币掉期产品

1.近远端都交换本金的货币掉期。案例:近些年,国内企业全球配置资源的走向逐渐突出,投融资“走出去”的速度逐渐加快,海外债券发行是企业走出去融资的关键渠道,在利率和汇率方面优于国内债券发行。一家集团已在海外发行5000万美元的一年期债券利率和人民币贷款利率分别为1.76485%和4.35%。企业和银行在货币下跌业务上签字时,美元端和人民币端的利率分别为1.78%和 3.59%。当时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为6.5800,一年期的跌点为1100BP,长期价格为6.6900,如果公司在该期間开始时和结束时在主要货币中支付了折旧期,该公司在该期间开始时向银行交付了500万美元,获得3.29亿元人民币;到期时,企业将收回本金,然后按一次总付方式向银行支付商定的本币和外币利息(人民币利率和美元利率分别为3.59%和1.78%),根据以上市场价格推测,企业货币掉期的综合利率能够稳定在3.57%。

期初:企业支付本金5000万美元,取得人民币3.29亿元人民币,即5000万美元×6.5800。

期末:企业支付的本金和利息总额为3.408111亿元人民币,计算方法为32900+32900×3.59%。

企业收取美元本息共计0.5089亿美元:即5000+5000×1.78%。

掉期总成本:(34081.11- 5089×6.5800)/(5000×6.5800)=1.81%或3.59%-1.78%=1.81%。

到期实现财务效益:融资总成本为1.81%+1.76485%=3.57%,低于人民币直接融资利率4.35%。

2.近端不交割本金、仅远端交割本金的货币掉期。案例:原油进口企业定于2017年9月7号签发了为期三个月的信用证,要在信用证到期后支付一千万美元。当前企业只拥有人民币,所以要购汇偿还。如果不办理套期保值,企业考虑到在信用证到期时美元若出现反弹,就会出现购汇成本增多的问题;但是若运用远期购汇预先锁定购汇敞口,美元出现大概率降低的问题,那么该企业或许会出现盯市损失,对企业财务制度考核具有不利影响。根据公司自身财务会计的要求,将汇率风险转换为利率风险。因此,当三个月期限签署时,本金不能在近端进行交接,远端交接的本金的货币互换可以代替常规的长期购买;它不仅可以抑制汇率的风险,而且还可以防止汇率显示对市政府财务会计损失的控制程度。9月7日的即时购买汇率为6.5300,该公司必须兑换1000万美元,截至远端日期12月7日没有本金交接,企业与银行交换远端利息时企业支付6530万元人民币。银行人民币汇率和美元利率分别估计为4.20%和0.95%,因此到期日的财务影响是,买进外汇的汇率为6,5829,大大低于同期签署的3个月期远期汇率6,7750元,企业节约的成本为192.1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即使美元在到期日贬值,由于客户的账目显示利率,交易最终不会造成市场损失。实际交易的时候,部分企业由于关系到信息披露等因素,以确定和降低费用为目标,可以选择远端交换本金的货币掉期业务。

三、外贸企业目前开展外汇衍生交易存在的问题

(一)套利行为仍然存在

衍生品的产生能够协助实体公司科学合理地套期保值、减少成本、对冲风险,而且在宏观角度而言还有助于利率形成机制的革新。然而因为交易期限及市场的错配,市场中也会有一些企业产生套利行为,例如,外汇结算(购买)和国内外汇结算(购买)用于利用国内外市场和价格进行套利交易。  然而,套利不能作为衍生品交易的主要方式,衍生品交易必须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其市场才能够维持长久稳健的发展。

(二)欠缺财务中性原则

现在多数企业针对衍生交易的态度进入极端化,一种是欠缺套保思维,由于害怕衍生品的杠杆作用和风险,他们有消极的抵抗心理;另一种就是套保思维过分先进,一些企业就算无套利行为,依然将衍生品看做是盈利工具。然而,衍生工具基本上是风险对冲和套期保值的工具,并非是企业运用汇率的变化而获取收益的方式,企业的收益只有本源业务。怎样知道企业实现套期保值、止损设定及市场反方向运行的计划,是成功的市场管理者和参与者必须具有的素养。例如我们能够了解到大部分外贸企业会选择销售期权收取期权费,然而,那些拒绝认购期权的人将支付期权费。因此,企业应改变对冲衍生产品的思维,确立财务中性原则,不赌方向、不困惑于汇率变化,实行衍生品交易时不将获利作为目标,要根据自身收付汇头寸,科学配置本币和外币资产负债,重视主营业务收益,不过分关注赌判汇率趋向及套利盈利交易。

(三)预防各种风险隐患

选择衍生产品保值依然无法全面避免价格变化产生的风险,此外,衍生品本身也是杠杆作用和风险放大的结果,这可能意味着风险的增加。实际上,市场风险损失还包括盯市的损失和违约损失。企业必须确定外汇收付期限和动态套期保值时,同时须抑制反向关闭所造就的市场风险,并认真选择高杠杆期权产品。在实务中,商业银行不但要遵守外汇政策,抑制影响外汇政策违法行为的高压线路,而且外贸企业也是市场的直接参与者,自然也是外汇政策监督的对象。因此,外贸企业应重视政治风险。依照行业规范和标准,防止和企业银行签署无实需背景的掉期业务,更加不可以将衍生品交易作为理财产品交易;部分企业签订期权交易,并不是因为套期保值,而是要粉饰其财务报表,这方面的业务显然并未遵守外管政策的实需性原则。

四、未来衍生品套期保值发展方向与展望

(一)衍生交易种类更丰富,人民币期货交易或引入期权发展逐渐深入

目前,中国的外汇期权是以银行间货币市场为基础的自由销售交易,必须加强期权交易。虽然期权组合方式多样化,但是数字期权、汇率区间敲出型期权的限定依然有所差异。将来汇率市场化不断加强,企业对于衍生交易接受度更高,此类业务开放程度会进一步扩大,达到外贸企业的相关需求。此外,我国期货和期权发展连贯性较差。2017年12月7日,中国外汇贸易点根据优先价格和时间优先事项,正式启动了美元与人民币的即期配对交易。撮合交易上线尽管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小,但是其有利于健全外汇市场价格发现机制,而且能够给予中长期充实外汇市场参与者和种类作出铺垫,涵盖引入人民币期货等衍生品。此外,在未来市场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推测它将能够进入对冲基金、企业,包括外汇经纪人和零售业网络。中国对外汇保证金交易的需求将随之而来,将来衍生品交易的种类会逐渐增多,能够达到企业多元化需求。

(二)套期会计的推广,有利于远期结售汇等衍生品的进一步广泛普及

把衍生品的执行价和市场价作出对比是大部分企业的做法,而且会将其当做财务管理部门的业绩考核根据。这种评估制度的实施将导致财务部门无所作为,不要注意衍生产品。此外,如果没有实行套期保值会计,购买远期产品时可能会发生市场价值损失,而购买期权产品时只会发生财务支出,不会发生市场价值损失,企业在选择衍生产品时处于被动状态。到2017年3月底,财政部修订并公布了关于企业会计的第24号会计准则,该标准自2018年起生效。其中,确定和计量金融工具的标准简化了嵌入式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这有利于在公司金融中使用衍生工具,必然会促进企业对远期合约等套期保值工具的广泛推广。

(三)境外投融资活动逐渐强盛,货币掉期业务发展潜力巨大

貨币掉期是长期限资产负债配置工具的效用明显,在避险保值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货币掉期本金与收益交换形式变通性高,能够依照企业风险习性及保值成本限制的差异实行多元化套保对策。然而在实际情况下,目前,货币互换不如外汇互换适用于企业。  2017年后,监管机构逐步放宽企业跨境融资和资本结算政策。同期,银行贷款减少,国内债券发行成本上升。更多国内企业利用境外发债的形式获取资金,货币掉期在配套海外债券发行、海外并购和海外直接投资方面具备特殊亮点。未来,更多国内企业将要去境外寻找投资及运营机遇,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和特别提款权相关业务的创新,企业对资本项下跨货币资产和负债配置的套期保值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和细化。增加外部资金或资助投资项目的货币贷款将逐步扩大,以增加出境速度。推测将来因此而产生的货币掉期保值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货币掉期业务的繁盛期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四)金融科技手段会应用于外汇衍生套保

目前,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是金融和技术领域的关键性问题,发达经济体利用金融科技促进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在金融科技产业方面领先于其他地区,或许可以将其放入衍生交易中使用,例如在衍生交易确认、清算以及风控等流程中都能够加入金融科技手段从而达到减少成本、掌控风险和提升效率的作用。然而在使用金融科技时,会造成顺周期行为加重,因为信息处理速度提升,传染性增强,运用金融机构的决定更加敏锐,假如发生突发性冲击,普遍快速处理金融科技的交易方式也许在短时间内会有巨大的影响,外汇市场交易量大,交易速度快,价差大,每个市场都可以和其他原因联系起来,极易造成系统性风险,为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监管机构可以采用科技手段集中大数据的剖析,预防各类风险。

参考文献:

[1] 赵峰, 吕媛, 程悦. 外汇衍生品监管政策与海外企业的投资效率[J]. 财贸经济, 2019(2):20-29.

[2] 李刘阳.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格局下的外汇衍生品发展[J]. 新金融, 2019(6):56-78.

[3] 侯娉. 银行外汇衍生品业务实需管理方法研究[J]. 吉林金融研究, 2019(3):89-93.

[4] 单冰. 外贸企业应用外汇掉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三大功能分析[J]. 对外经贸实务, 2017(2):64-67.

猜你喜欢

汇率风险套期保值外贸企业
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及操作对策
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下商品期货会计处理思考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外贸企业收支的影响分析
基于ECM—GARCH模型的
利率期货的套期保值研究
我国大豆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的持有期效应分析
“营改增”全面推开对中小外贸企业影响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