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库理念下呼吸科医生专业提升的信息需求的调研

2020-05-22秦茵茵洪紫莹高国英王璐琳林心情谢晓鸿陈颖黄庆晖

医学教育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智库循证决策

秦茵茵 洪紫莹高国英 王璐琳林心情谢晓鸿陈颖 黄庆晖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510120;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呼吸内科,佛山528315;3.广州医科大学,广州511436)

智库,主要是通过提供专业知识和思想创意等形式去参与政策决策并施加影响作用的,对公共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其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思想”,即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产生,以服务于国家和公共利益为目的,提供新的政策建议与公共决策,引导和教育大众;具有研究客观性、影响广泛性、组织稳定性、独立运营性、公益性等特点[2]。随着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的相继出台,高校智库成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然趋势,高校智库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明显。作为高校信息前沿阵地的图书馆,是建立高水平高校新型智库的保障[3];尤其对于医学高校更为突出,既为高校培养人才、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同时,又能更好地为地方医院广泛服务。

本文以广东省各大医院呼吸科医生为例,采用电子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呼吸科医生目前的信息需求、获取信息的原因、渠道、障碍因素及期望等情况,旨在明确目前医学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和改革目标,以进一步改善和推动医学高校图书馆乃至高校智库的建设和改革。

1 对象及方法

1.1 入选对象

以广东省各大医院呼吸内科医生为入选对象,共发电子调查问卷360份,有效问卷336 份,回收有效率为93.3%。

1.2 调研方法

通过邮件、微信或QQ 发送电子调查问卷,回收后进行数据采集与整理。问卷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入选对象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单位名称、医院级别,工龄、从事本呼吸专业年限、学历、职称、有无兼顾教学任务等。第二部分为入选对象获取专业信息的原因(关注学科前沿、提高业务水平、解决临床难题、科研与撰写论文、教学需要、兴趣爱好或其他),常用渠道(互联网免费医学信息、专业图书文献及数据库、学术会议、同行交流、继续教育、专题学习、微信QQ 等其他),获取的障碍因素(时间少 、检索不全、权威资源少、专业信息更新慢、外语水平较低等)及满意度(满意、良好、一般、不满意)。第三部分为专业信息服务项目需求及对未来图书馆的期望(参考咨询、行业研究报告推送、培训讲座、科技查新、定题服务、文献传递、数据统计分析、语言翻译和润色等)。第二、三部分除了满意度选项外可以复选。

1.3 数据统计

电子调查问卷信息内容由两名工作人员(实习医生和研究生)独立完成,分别登记在研究前预先设计好的数据Excel 表格中,并计算比例。然后交给第三方核查,对于两者不相同之处,进行再次查对是否有提取及登记错误;意见分歧时进行讨论或向相关专业的专家请教后决定。

2 结 果

2.1 第一部分

336名入选对象中,女性42.7%,男性57.3%,基本均衡;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医生分别占58%、42%,兼顾不同学历、不同职称。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2.2 第二部分

2.2.1 获取专业信息的原因

获取专业信息的首要原因是“解决临床难题”,有262人、占78.0%;次为“提高业务水平”,有175人、占52.1%;第三原因为“科研和撰写论文”,有127人、占37.8%;原因为“教学需要”、“关注学科前沿”、“兴趣爱好”、“其他”分别为97人(28.9%)、87 人(25.9%)、50人(14.9%)、20人(6.0%)。

2.2.2 常用渠道

大多数临床医生(205人,占61.0%)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首选的途径是互联网免费医学信息;58.0%(195人)的医生依靠专业图书文献(如权威专著、经典专业图书、国家药典等)及数据库作为常用渠道;53.0%(178人)的医生通过学术会议来获取专业信息;其他几种渠道(同行交流、继续教育、专题学习、微信QQ等其他方式)的人数比较平均,分别为125 人(37.2%)、116人(34.5%)、103人(30.7%)、90人(26.8%)。

2.2.3 获取的障碍因素

尽管医生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但是也有不少的障碍因素。其中,大部分(258 人,占76.8%)医生,是因为临床一线医疗工作忙而时间少;其次63.1%(212人)是自身未经系统培训而检索能力不良、效率低;再次,41.7%(141人)是认为权威的资源少且专业信息更新慢;外语水平有限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生获取医学先进技术的信息量,有95 人(28.3%);其他原因有43人(12.8%)。

在现实工作中获取资料的障碍因素也不少,直接影响到医生对获取信息乃至高校图书馆的满意度。“满意”仅102人(占30.4%)、“良好”152人(占45.2%)、“一般”61人(占18.2%)、“不满意”21人(占6.3%)。

2.3 第三部分

2.3.1 专业信息服务需求

对于医学院校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项目中,医生需求量最大是参考咨询和行业研究报告的推送,有212人(占63.1%);次之是科技查新,有155人(占46.1%);随之是培训讲座和定题服务,有127 人(占37.8%),文献传递、其它分别为94人(28.0%)、52人(15.5%)。

2.3.2 对未来的期望

大部分医生(319人,占94.9%)最关心的是服务素质,如图书馆员是否经过专业的培训、能否准确理解医生/用户提出的要求,图书馆中是否具有全面的专业检索词;其次,还有262人(78.0%)关注的是,是否具有准确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210人(62.5%)要求及时提供文稿语言专业的翻译和润色。

3 讨 论

3.1 医学高校图书馆的现状

基于“智库理念”,医学图书馆被国外学者认定为“连接研究到实践”的中间机构[4],主要是面向医学研究、临床医护等专业人员提供系统评价性文献的检索服务[5]。而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医学图书馆是为临床医师寻找证据的机构,医学图书馆的查证优势和临床医师的循证具有融合性和交集性[6-7]。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在时代发展的需求开展了社会化信息及查证服务,但其实质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纸质文献的借阅、电子资源的访问、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定题服务、查新服务、代检代查等简单的信息服务形式,只是作为单纯的“查证机构”、并未真正转型为提供附加信息的“智慧库”[8];临床医学图书馆员也只是扮演较为单一的“证据员”,并没有从整体上转型为聚焦临床医师的“决策咨询员”。这种状况远远达不到高校新型智库的建设要求,也未能促进决策科学化的要求。

正是如此,如我们的调查结果,大多数临床医生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首选互联网而不是医学图书馆,若高校图书馆不能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将逐渐失去优势;临床医生更为关心的问题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临床医学图书馆员的水平。临床医生都期望高校图书馆和临床医学馆员能随着需求的不断变化,其角色能逐渐演变,本质能“脱胎换骨”;也就是说,目前的高校图书馆仍需不断改革,以进一步为医疗卫生团队提供更好的知识和服务工作,为高校新型智库的建设奠定基础。

3.2 医学高校图书馆的改革目标

3.2.1 促进医学图书馆向“信息库+智慧库”转型

从以往单纯的只专注于查新等功能的“查证机构”逐渐转化为具有决策指导能力的“信息库+智慧库”,是医学图书馆的时代要求,也是智库理念的重要体现。既往医学图书馆所一直充当的“查证机构”角色,本质上发挥的还是“信息库”的功能,主要目的是分派临床医学馆员帮助“查找证据”,并为临床医师提供循证医学信息资源。“智慧库”的角色则是通过整合分析“信息库”所查找到的“证据”,为临床医师出谋划策;新视角下,我们需要医学图书馆聚焦于“智慧库”的角色,提高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水平和信息处理、分析水平,积极参与决策。但医学图书馆作为“信息库”的意义不容否定,不仅是循证医学信息资源的主要建设者,也是重要的关键点。一旦忽略,医学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将会失去信息保障基础与起源。综合来看,保留“信息库”角色继承了医学图书馆的优良传统并延续了医学图书馆的历史职能,而新增“智慧库”角色是面向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创新和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3.2.2 促进临床医学馆员向“证据员+决策咨询员”转型

随着医学图书馆角色——“信息库+智慧库”的转变,临床医学馆员的角色也应从普通的“证据员”转化为具有“决策权”特点的“证据员+决策咨询员”,提高了医学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在循证医学过程以及信息-知识-智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新时代新要求下的医学馆员应向临床医师准确提供循证医学文献的综合及“循证咨询”,并及时为临床医师提供承当“临床信息专家”的服务[9-10],尤其在信息决策、教学实施等过程中。正如医学图书馆的转型观念,不能一味地否定“证据员”的作用,“证据员”是临床医学馆员历史角色的传承,“决策咨询员”则是医学图书馆“智慧库”角色的根基和时代要求。

3.2.3 如何改革医学高校图书馆的建设

基于知识服务的医学高校图书馆要根据知识服务的需求,应引入全新的理论依据、重视分析医生/用户需求、组建科学的知识管理机制,广纳高素质的图书馆员和创建科研团队。要兼顾“学”与“研”,打造多重发展的适合新型高校智库理念的医学图书馆。

(1)引入全新的理论依据:20世纪末,我国信息学家钟义信教授提出“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并在21世纪初进一步发展、完善[11]。“转化律”中提及的“提出问题、信息获取、信息认知、策略生成、策略执行”的转化步骤,深刻反映了在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中所存在的内在必然联系。循证医学的步骤分为:提出问题、系统检索、严格评价、临床决策、后效评价。由此可见,两个转化过程十分类似。比如,在“转化律”中“策略生成”是转化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它的实质是形成谋略、为科学的决策而服务;而在循证医学过程中,它则表现为临床决策服务,但同样起到关键性的决策作用。在循证医学中引入“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同时聚焦于决策,可为信息服务主体完成本质转型、角色转换提供理论依据。

(2)重视分析医生/用户需求:医学图书馆应将分析医生/用户需求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图书馆应定期分析目标医生/用户的相关信息,包括近期的检索情况、借阅习惯和需求方向,掌握医生/用户的大致取向,定期定时为其提供特定的个性化服务,比如:更新提醒、文献推送等,真正实现“需人之所需”的服务理念。同时,通过分析各专业用户的需求机制,有效地对不同需求者进行知识信息定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断搜集与分析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用户意见和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次为医学图书馆提出改进要求,做到从具体的知识服务和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从而构建一个面向知识服务的医学图书馆乃至新型智库的个性化服务机制。

(3)组建科学的知识管理机制:科学的知识管理机制包括采集和加工、存储和积累、传播和共享、使用和创新四个步骤,每步骤按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相互衔接。在医学高校图书馆和新型智库中具体表现为知识的采集、转化、加工、存储和对外服务。医学知识的采集是医学图书馆构建新型智库的起点,也是有效应用医学知识的第一个关键节点,直接关系到能否构建一个有质量的医学高校图书馆新型智库;医学知识的转化是指将杂乱无章的知识和信息根据知识能否明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归纳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部分,在决策中分别发挥作用;医学知识的加工,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不同的要求,将获取的无序的、零散的知识和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分类、剔除和整理,从而医学图书馆新型智库中的资源信息更具有条理性、更准确和更规范,使医学知识内容具有更直接的应用价值,便于下一步的储存与使用;医学知识的存储,指将医学知识进行科学、有序和安全的存放,方便用户的检索和阅览,提高知识和信息的可及性和安全性;医学知识的对外服务功能,也就是知识管理机制的最后一步,也是医学图书馆发挥主要关键作用的一步,是将医学知识高效地且全面地传递给用户,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4)广纳高素质人才和创建科研团队:医学图书馆新型智库的特点在于多学科的交叉和多维度的决策。因此,图书馆智库构建不仅要对日常临床和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还要延伸至科研领域。在专业医学知识学科信息资源和咨询服务复合效应要求下,医学图书馆必须既要考虑短期目标,又要注重长远发展;兼顾“学”与“研”,建设创新的图书馆科研团队。具体策略首先体现在临床医学馆员的选择:为更好履行“决策咨询员”的角色,临床医学馆员需以医学和循证医学知识为基础理论支撑点,以计算机、信息知识、英语知识为信息检索的技能知识支撑点,以科学决策知识为决策咨询服务知识支撑点。决策咨询员应严格基于证据评价,并结合医学知识提出客观的决策建议。对于没有医学领域知识的候选人员不予考虑。此外,通过在校正规课程教育、毕业后继续教育;循证医学信息服务过程中的自学等途径,以提高医学馆员素质;定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多种形式的相互交流,如小沙龙、座谈会等[12]。最后,提升图书馆管理者、图书馆员的业务技能。定期开展团队业务培训,对前沿的医学动态进行了解和分析,定期将医学研究项目进行汇报、讨论;鼓励国际交流、支持国外进修学习。

4 结 语

目前的高校图书馆未能很好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但作为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应以为教学、科研提供系统、权威、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为己任,应加强基于高校智库理念的相关建设,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成为高校智库建设的坚实基础,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猜你喜欢

智库循证决策
《循证护理》稿约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循证护理》稿约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微智库
微智库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