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2020-05-22郑好飞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8期
关键词:麝香稳定型西药

袁 媛,郑好飞,徐 博,郑 悦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037008)

冠心病是以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为基础病理,以血管腔狭窄、阻塞致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数据显示,冠心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因冠心病致死的人数已超过100万[1]。因此,加强对该病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已成为目前心血管科医学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麝香保心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推荐用药,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本文以18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94例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观察组男50例,女44例;年龄48~76岁,平均(63.16±4.52)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20例,Ⅲ级56例,Ⅳ级18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1.32±0.23)年。对照组男48例,女46例;年龄47~75岁,平均(64.05±4.12)岁;NYHA分级:Ⅱ级22例,Ⅲ级56例,Ⅳ级16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1.26±0.3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照《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中有关标准[2],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参照加拿大心血管病学学会的心绞痛分级[3]。②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胸痹病的诊断标准[4]。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能配合完成各项临床检查者。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有心脏手术史者。②合并肺、肾、肝、脑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③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心脏康复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心理疗法、心肺功能评估、运动能力测试、运动指导、饮食疗法、生活方式改善、指标监测等。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片(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3839)口服,每次20 mg,每日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488)口服,每次20 mg,每日2次;阿司匹林肠溶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931)口服,每次100 mg,每日1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苏州俞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71)口服,每次12.5 mg,每日2次。疗程为6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1020068,22.5 mg/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3次。疗程为6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体征、症状显著改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大于85%,复查心电图基本正常;有效:体征、症状好转,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5%,复查心电图明显好转;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每搏输出量(SV)。SV=VTI×π(D/2)2,VTI为主动脉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D为血流速测量处的主动脉管道内径。③采集患者肘静脉血3 m L,离心分离血清后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包括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检测试剂盒及配套试剂均由上海信帆生物科技公司提供。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1%(80/94),高于对照组的72.34%(6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SV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SV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LVEF(%)SV(m 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94 35.12±5.05 42.13±5.35△▲ 48.23±4.77 60.10±5.56△▲对照组 94 35.77±5.18 38.21±5.15△ 47.92±4.44 54.51±4.69△

(3)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ET、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NO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ET(pg/m L)NO(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94 66.38±9.32 50.78±4.25△▲ 76.36±8.57 113.20±13.25△▲对照组 94 65.72±8.47 57.20±4.22△ 77.03±8.33 96.28±10.24△

4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将心脏康复定义为:通过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的综合实施,确保心脏病患者获得最佳体力、精神和社会功能,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国际流行病学研究和干预性研究表明,予以心脏病患者系统化的心脏康复可有效促进血管畅通,降低猝死率、再发病率和再入院率。本研究中,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麝香保心丸治疗,研究结果显示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首先,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提高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麝香保心丸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苏合香丸发展而来,由麝香、人参、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组成。方中麝香芳香开窍,活血通络,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和提高耐缺血缺氧能力的作用[6];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其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具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抗细胞凋亡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7];牛黄清心解毒,开窍醒神;肉桂温阳通脉;蟾酥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的作用[8];连同苏合香、冰片等药物,共奏芳香开窍、益气强心之功。

其次,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提高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功能。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LVEF、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即观察组心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证实,麝香中含有的麝香酮能通过抗炎、抗纤维化、抗凋亡等作用改善心脏重构和功能[9];苏合香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左室功能[10]。

最后,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提高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血清NO水平[11]。黄莺[12]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行麝香保心丸、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后,其血清ET降低幅度大于曲美他嗪单纯治疗组(P<0.05)。

综上所述,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麝香稳定型西药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麝香保心丸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麝香保心丸
麝香牛的悲剧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