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20-05-22麦楚婷邱沈虹詹彩银刘惠霞李丽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8期
关键词:椎间盘腰椎间盘康复训练

麦楚婷,邱沈虹,詹彩银,刘惠霞,李丽霞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528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相应水平的脊神经根,引起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等一系列临床表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使用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古籍中无相应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归于“腰痛”“痹证”等范畴。研究表明,推拿手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疗效[1]。此外,积极的康复训练也可避免病情反复,取得较好的效果[2]。本研究探讨推拿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治疗的110例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男35例,女20例;病程1~22个月,平均(8.97±2.80)个月;年龄18~60岁,平均(38.23±5.35)岁;椎间盘突出部位:L4~528例,L5~S120例,L3~S17例。对照组男33例,女22例;病程2~20个月,平均(9.05±2.76)个月;年龄20~59岁,平均(37.51±5.42)岁;椎间盘突出部位:L4~529例,L5~S118例,L3~S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实用骨科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且处于缓解期[3]。②病程≥1个月。③患者无明确手术指征,选择保守治疗。④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伴有骨结核、骨肿瘤、椎体滑脱、骨质疏松症患者。②伴有心、肝、肾等严重内科疾病患者。③有明确手术指征或疼痛剧烈患者。④有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4 剔除标准 ①基线资料不完整的患者。②不配合治疗的患者。③研究过程中接受其他方案治疗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推拿手法治疗。点按、点揉患者腰背部华佗夹脊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等穴位,按揉5 min;在病变节段棘突旁的压痛点用弹拨法缓解肌肉痉挛,弹拨5 min;应用法放松腰部两侧竖棘肌5 min;直擦两侧膀胱经、督脉,横擦腰骶部,以皮肤透热为度,约5 min。采用常规腰椎斜扳法,患者取侧卧位,位于上侧的下肢取屈髋屈膝位,下侧的下肢自然伸直;医者站于患者前方,一手抵住其肩前部,一手抵于臀部,两手同时做方向相反的力,数次小幅度扭转使腰部完全放松后,再使腰部扭转至明显阻力位,进行1次突发、快速的扳动,常可闻及“咔嗒”的弹响声。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予以康复训练治疗。①平板支撑运动:身体成一条直线,用脚趾和前臂作支撑,腹肌收缩保持10 s后缓慢放松,每次10个,每日2次。②拱桥式背伸肌锻炼:嘱患者取仰卧位,双脚掌、双肘部、后枕部着床,小腿与床垂直用力,使臀部离床,腹部前凸如拱桥,稍倾放下,动作缓慢,重复进行,每次10 min,每日2次。③直腿抬高锻炼:患者仰卧位于硬板床,一侧下肢将足跟置墙上,贴墙用力尽量上抬,维持10 s后缓慢放下,同法进行另一侧下肢的锻炼,每次10 min,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分值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②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总分范围为0~29分,分值越低表明腰椎功能越差。③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指地距离。患者双足靠拢,双膝关节保持伸直,躯干向前弯曲尽量触地,用卷尺测量此时中指指尖距离地板间长度,即为指地距离。④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腰腿痛基本消失,活动基本正常;好转:腰腿痛有所缓解,活动功能较治疗前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未见明显缓解[4]。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5 7.18±2.20 2.28±1.12△▲对照组 55 7.24±2.16 4.28±1.62△

(2)JOA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比较(分,±s)

表2 两组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5 15.26±1.73 23.45±3.17△▲对照组 55 16.76±2.05 19.64±3.48△

(3)指地距离比较 治疗后,两组指地距离均较治疗前缩短,且治疗组指地距离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指地距离比较(cm,±s)

表3 两组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指地距离比较(c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5 25.32±10.76 10.86±2.38△▲对照组 55 24.40±11.08 17.42±3.34△

(4)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52/55),高于对照组的81.82%(4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多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抗负荷能力减弱,且在外力反复挤压、扭转、屈曲的作用下,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从而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痛[5]。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于“腰痛”“痹证”等范畴,“骨错缝,筋出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病机,可能通过影响脊柱稳定而引起椎间盘退变[6]。《难经》记载:“四伤于筋,五伤于骨。”说明筋骨相近,伤筋必及骨,伤骨必损筋。正常的脊柱力学平衡由肌肉、韧带、筋膜等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和椎骨、椎间盘、关节囊等组成的静态平衡系统组成,两者在病理状态下相互影响,治疗主要在于恢复腰椎力学结构平衡。

推拿手法是中医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本研究主要采用按法、揉法、擦法法、整复等手法治疗。点按由于接触面积小,渗透力强,具有调理气血、通络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点按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方面能够改善椎间盘与神经根、硬膜囊相对位置关系,改善神经根、硬膜囊受压;另一方面可以缓解肌肉痉挛,调整失稳小关节嵌顿、扭曲或半脱位状态,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7]。揉法轻柔和缓,手法贵在柔和。研究表明,揉法能通过降低背根神经节的P物质(SP)表达,提高神经病理痛大鼠的痛阈值,发挥镇痛作用[8]。擦法作用于浅表皮肤,能产生热量,加强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法作用于浅表皮肤,作用面积较广。研究表明,法样刺激能改善损伤细胞中细胞内Ca2+超载的情况,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将力学信号转化成化学信号,从而启动机体多种生理调节功能[9]。提拉旋转复位手法的操作要点在于行手法前摆放好姿势,使下肢与上半身应力点集中在突出节段处,借助旋转牵引力,使突出椎体节段产生旋转剪切力,恢复椎间盘高度,增大髓核腔隙,有利于髓核吸收,减轻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目前,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逐渐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与认可。2014年北美脊柱外科学会拟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中,将脊柱推拿技术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10]。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康复医学逐渐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康复训练是康复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患者的活动功能、纠正不良姿势、预防疾病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康复训练过程一方面促进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改善椎间盘基质代谢,缓解椎间盘退变;另一方面可促进代谢,有利于椎间盘无菌性炎症的消退[11]。此外,康复训练可以增强患者脊柱整体运动肌群和局部运动肌群的伸展性和柔韧性,提高脊柱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恢复腰椎正常的生物力学动态平衡,减轻对脊髓或脊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达到缓解疼痛、提高活动功能的作用[12]。本研究所采用的康复训练方式中,平板支撑运动主要加强腹部力量,尤其是腹横肌,通过强化腹部肌群的力量,有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有报道指出,腹腔可通过液体静压的方式减轻患者15%~30%的脊柱负荷[13]。拱桥式背伸肌锻炼主要锻炼腰背肌肉,尤其是竖棘肌,强化腰背肌肉力量,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直腿抬高锻炼有利于改善坐骨神经与其神经通道的相对位置,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

本研究结果显示,推拿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JOA评分,降低VAS评分,缩短指地距离。说明推拿手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治疗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疼痛,提高腰椎活动功能,有利于病情恢复。

猜你喜欢

椎间盘腰椎间盘康复训练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