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蒙”针法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临床观察

2020-05-22崔秀芳李仕学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8期
关键词:泻法行间特发性

崔秀芳,李仕学

(1.山西省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山西 长治046000;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563003)

殷克敬教授是陕西省名老中医,全国第2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跟师学习期间,见师用针如神,尤其对耳鸣、耳聋的治疗,耳部选用三穴并配合呼吸行针,效果立竿见影,折服于师此技,讨教曰:“发蒙”针法,于是潜心研学,熟练掌握此技。现将笔者采用“发蒙”针法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7年在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治疗的特发性耳鸣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针法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2.70±11.97)岁;平均病程(2.47±0.40)个月。针法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1.83±12.58)岁;平均病程(2.71±0.3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2012年耳鸣专家共识及解读》指出:将临床上一类原因不明的主观性耳鸣,即通过目前的检查手段(包括耳和全身的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或异常检查结果与耳鸣之间缺少明确的因果关系,可诊断为特发性耳鸣[1]。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特发性耳鸣的诊断标准者;②能配合针刺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病程大于半个月且小于1年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合并有重大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用穴如下:听宫、耳门、听会、翳风、中渚、风池、外关、行间、丘墟、侠溪、少府、太溪、肾俞、志室等。均采用0.25 mm×40 mm东邦针灸针针刺治疗。

2.1 对照组 采用普通针刺加电针治疗。主穴为听宫、耳门、听会,平补平泻法后留针,留针20 min,留针期间在耳部听宫、听会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SDZ-Ⅱ电子针疗仪电针治疗,选择疏密波,适当电流(以患者舒适为度)通电。辨证取穴:外感风邪者在翳风处针刺泻法后起针,风池平补平泻后起针,中渚平补平泻后留针;肝胆火旺者在行间、侠溪处泻法留针,丘墟平补平泻留针,少府泻法留针;肾精亏虚者在太溪处补法后留针,肾俞、志室补法起针。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针法组 采用“发蒙”针刺法加电针治疗。主穴及辨证取穴及治法同对照组。以上3种证型均在听宫、耳门、听会三穴处针刺时配合患者呼吸,进针后,医生用拇、食指同时夹持三穴针灸针,吸气后关窍闭合口鼻,用泻法即拇指向后捻针,患者呼气时开窍不行针,如此反复9次,留针20 min。留针期间,在耳部听宫、听会采用电针治疗,方法同对照组。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耳鸣消失,半年未复发;显效:耳鸣消失,但1周或数周后又见耳鸣耳聋,但耳鸣程度较前减轻;有效:耳鸣较入院前减轻,但没有消失;无效:耳鸣症状在针刺前后无明显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治疗后,针法组痊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特发性耳鸣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耳鸣分为生理性耳鸣、传导性耳鸣、主观特发性耳鸣、客观性耳鸣,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听力减退,称为耳聋。二者在临床上常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长期耳鸣耳聋会导致患者情绪紧张、焦虑不安,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又会加重耳鸣耳聋症状,导致病情出现恶性循环,迁延不愈。

针对耳鸣耳聋的治疗方法,西医主要以激素药物治疗为主,中医多采用传统中医辨证治疗[2]。研究认为,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疗效较好,其独特之处在于脏腑经络辨证结合取穴[3-5]、局部远端结合取穴,其中局部选穴是针刺治疗耳鸣的基础[6]。

《灵枢·刺节真邪》曰:“夫发蒙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其声,必应于针也。”“发蒙”针法是针对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见、头昏目眩、心中昏聩以唤醒蒙昧的针法[7]。刺法要求“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听宫,中其眸子,声闻于耳”,通过手法使针刺感应到眼睛,治疗时要求患者把两个鼻孔紧紧扪住,并同时闭口,使气上走于耳目,耳内能听到响声。“发蒙”针法中“发”是升发向上的意思,“蒙”是昏聩不清之意。针刺期间配合闭合口鼻可以升发疏散气机,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的目的。殷克敬教授认为神经性耳鸣与经络循行密切相关,应遵循耳病查经的方法。肾开窍于耳,胃为肾之关,因此选听宫、耳门、听会为主穴发蒙开窍。风邪胜者加翳风、中渚、风池、外关以祛风利窍。肝胆火旺者加行间、丘墟、少府泻肝火,行间为本经子穴,少府为子经子穴,故在行间、少府处行泻法取母病实证泻子之意。肾精亏虚者加太溪、肾俞、志室,采用补法以填精益髓开窍。从神经解剖上看,听宫、听会两穴下有耳颞神经,针刺耳周穴位可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调节鼓膜功能[8]。

综上所述,通过把穴位与“发蒙”针法进行有机结合治疗特发性耳鸣,可导气上行,开启耳窍,减轻耳鸣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泻法行间特发性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行间生草对深州蜜桃园土壤肥力、pH和盐度影响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行间种植油菜增加梨着果率和改善果实品质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参观2018书刋国博会
特发性腹痛一例
太阳穴
脚背上有两个消气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