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滋肾阴颗粒联合碳酸钙D3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2020-05-22张玉帛李现林王鸿旭王琳琳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8期
关键词:肾阴碳酸钙中医药大学

张玉帛,李现林,王鸿旭,王琳琳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以全身性骨骼老化或失用性退化为主要改变。该病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高达50%~60%[1],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背部及四肢疼痛症状,同时也增加了发生骨折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碳酸钙D3作为碳酸钙及维生素D的复方制剂,含钙量较高,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性较高,但单独使用效果一般。本研究在应用碳酸钙D3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滋肾阴颗粒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51~73岁,平均(65.20±4.23)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8年,平均(5.26±1.02)年。观察组男13例,女21例;年龄55~72岁,平均(62.19±5.23)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7年,平均(5.31±0.9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XA)测量的骨密度T值<-1.0[2];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其他骨科疾病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凝血障碍性疾病者;传染性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碳酸钙D3片[安士制药(中山)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461]口服,每次2片,每日1次。连续治疗6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滋肾阴颗粒(处方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施杞教授提供),处方:熟地黄24 g,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各12 g,川牛膝9 g,每日1剂,水冲服。连续治疗6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显效: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增加25%,胸腰部未出现明显不适感;有效: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增加在25%以下,胸腰部疼痛基本消失;无效:患者治疗后骨密度未增加甚至降低,局部出现严重疼痛,同时存在畸形及功能障碍的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 m L,给予离心处理,离心半径为15 cm,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别采用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INP)含量。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31/34),高于对照组的73.53%(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骨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B-ALP、PI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LP、PI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B-ALP(U/L) PINP(ng/m L)观察组 34 治疗前 36.15±3.27 75.25±4.84治疗后 24.39±2.88△▲ 66.76±3.96△▲对照组 34 治疗前 35.36±3.35 76.41±5.23治疗后 30.27±2.87△ 70.96±4.97△

4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蛋白成分减少、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及骨脆性增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骨病,患者皮质骨变薄,骨折发生率较高[5]。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及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减少骨折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6]。结合目前的指南推荐,每日补充维生素D用量需要在800国际单位或以上,连同钙及抑制骨吸收药物一起使用。但在实际研究中发现,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期间,许多患者并没有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7]。因此,本研究将维生素D3作为对照组治疗方案应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维生素D3的作用优势在于能够明显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质微结构,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及骨结构恢复[8]。

中医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骨萎”“骨痹”等范畴,“骨内有髓……肾藏精,精生髓,故骨者,肾之所合也”,强调补肾调精的重要性,可将滋肾阴治法作为治疗的重点[9-10]。肾主骨的生长、发育、强劲、衰弱,骨与人体肾精的盛衰密切相关。在本次研究中,结合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发病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倦怠疲乏、骨骼疼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及下肢抽搐等症状,认为其多属于“肾精亏虚”的表现,因此在常规使用碳酸钙D3治疗基础上加用滋肾阴颗粒。本研究结果显示,碳酸钙D3联合滋肾阴颗粒治疗相比单独使用碳酸钙D3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骨代谢指标。此外,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碳酸钙D3联合滋肾阴颗粒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骨代谢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肾阴碳酸钙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研究
广西扶绥县拟投资105亿年产600万t碳酸钙
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
碳酸钙晶型的肉豆蔻酸调控研究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纳米碳酸钙对道路用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