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痤疮古籍外用方用药规律研究

2020-05-22曹佩岚关小红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8期
关键词:医家外用方剂

曹佩岚,关小红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110032)

痤疮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多发于青春期男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疹表现为黑白头粉刺、丘疹和脓疱,严重者可伴有结节、囊肿、色素沉着及瘢痕,是一种损容性疾病,给患病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负面情绪累积,发病率逐年增加,就诊患者发病年龄也有增高的趋势。目前,西医多用维A酸类、抗生素类、水杨酸类药物等药物治疗痤疮,虽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用药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1]。而中医外用药的疗效更显著,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接受度较高。中医药论治痤疮历史悠久,疗效独特,古代医家在应用外用药治疗痤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我们去认识挖掘与合理运用。本研究从古文献出发,对治疗痤疮的外用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用药规律,为痤疮外用方药的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查阅晋代至清代具有代表性古医籍,如《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御药院方》《普济方》《圣济总录》等痤疮的外治方。凡中医文献中用于治疗痤疮的外用方都列入收集范围。

1.2 纳入标准 ①由于痤疮病名演化,对文献中方剂诊断为“粉刺”“皶”“面疱”、“酒刺”“粉疵”“粉刺”“酒皶”等病证名者加以收入。②确定“外用”为研究对象。

1.3 排除标准 ①痤疮非第一诊断或非主症的方剂。②多次出现者,录其最早;药同量不同者并录;相关症状加减用药不予录取,仅录取原方。

1.4 药物名称及功效分类标准 以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药学》[2]教材为标准,同时参照《中药大辞典》[3]《中华本草》[4],将所选方剂中使用的中药进行归类、规范、简化。

1.5 统计学方法 创建Excel表格,将方剂名、年代、文献出处、组成、赋形剂作为主要条目,将数据对应输入。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对所录的方药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频数分析总结出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赋形剂,以及不同功效的药物的使用频率。

2 结果

本研究共搜集治疗痤疮外用方剂89首,涉及157味药物,用药总频次为430次,排名前10位的药物依次是苦杏仁、白芷、水银、密陀僧、细辛、麝香、白附子、雄黄、硫黄、胡粉。将使用过的药物根据功效分类,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是解表药、拔都化腐生肌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见表1、表2。89首外用方中使用赋形剂的有58首,使用频次超过4次的赋形剂有6种,依次是蜜、面脂、猪脂、酒、唾津、鸡子白,见表3。

表1 89首方剂中常用中药频次及频率(n=89)

表2 不同功效药物频次及频率(n=430)

表3 常用赋形剂使用频次及频率(n=58)

3 讨论

古代医家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苦杏仁、白芷、水银、密陀僧、细辛、麝香、白附子、雄黄、硫黄、胡粉等。苦杏仁味苦,性温,归肺、大肠经,具有止咳平喘、化痰、润肠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苦杏仁能“杀虫……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鼓疱”。现代研究表明,苦杏仁中所含脂肪油可滋润软化皮肤角质层,保护神经末梢血管和组织器官,并可抑菌杀虫[5]。中医认为白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有解热镇痛抗炎、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间接抑制皮脂腺合成的作用[6],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可预防痤疮后炎症色素的产生[7]。水银、密陀僧等矿物药均有收湿敛疮、祛腐生肌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对于皮肤炎症的改变具有较好的疗效[8]。然而其远期效果及毒副作用对人体的危害仍然被患者所诟病[9],故现代临床上已减少应用。

痤疮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经过漫长的研究,历代医家对于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已较为全面,热、湿、风、寒、郁等为其主要病因,病机为外邪犯肺、热毒炽盛、湿热蕴结、冲任失调、血瘀痰凝等[10],治则为发散表邪、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调理冲任、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等。本研究结果表明,解表药应用最多,其次为拔毒化腐生肌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充分证实了无论是内治还是外治,中医的遣方用药都以辨证论治为基础。

对于赋形剂的应用,蜜、面脂、猪脂、酒、唾津、鸡子白等更被古代医家所喜。这些赋形剂有抗菌消炎、增加皮肤弹性、改善皮肤粗糙的作用[11-13],其取材天然,无毒副作用,用于外治方中,既能使药物疗效更好地发挥,也能达到治疗疾病、修复皮损的目的,更能进一步改善皮肤的色素沉着、恢复皮肤的光滑。

综上所述,古代医家用药注重治疗与美容兼顾,且赋形剂选用考究,多与用药能相辅相成。“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这一理论也是古代医家所遵从的,其外用药的使用也因辨证所施,以达到内外合治,使药物功效达到最大化,也为现代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猜你喜欢

医家外用方剂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含黄蜀葵花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