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 顺学而教
——以“质数和合数”教学为例

2020-05-22江苏南京市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马小花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合数质数因数

江苏南京市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 马小花

一、课前思考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共计13个课时。这部分内容看起来简单,但学起来并不轻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内容抽象。这个单元的概念特别多,如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而且这些概念抽象性很强,客观上增加了学习难度。二是知识零散。这个单元除了书上例题的教学内容以外,练习题中还隐藏了很多的知识点。如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规律;连续的两个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规律等。三是教师牵引。由于概念比较抽象,知识点零散,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会刻意把知识点讲得细一点、实一点,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整体感受、过程体验和自主建构,结果事倍而功半。

基于以上情况分析,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尝试对本节课内容依学情顺学而教。

二、课堂剪影

【片段一】回顾反思,深化理解

师:回忆一下,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1:倍数和因数。

生2:奇数和偶数。

生3:2、3、5倍数的特征。

(师适当板书)

师:本单元我们都在研究非0的自然数这个大家庭,自然数中有很多的成员,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有1号小朋友、2号小朋友、3号小朋友、4号小朋友、5号小朋友、6号小朋友,等等,这些小朋友之间有些有着特别的关系,而每个小朋友又有它们自己的特点。

师:谁能说说1、2、3、4、5、6这6个小朋友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1、2、3、4、5、6是连续的自然数。

生2:1、2、3是6的因数,6是1、2、3的倍数。

师:倍数和因数强调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说某数是某数的倍数,某数是某数的因数。

师:刚才有两个同学介绍了这6个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下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这6个小朋友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1、3、5是奇数,2、4、6是偶数。

师(追问):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根据是是不是2的倍数。

师(补充):你的意思是根据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成两类,是2的倍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叫奇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片段二】巧设练习,抽象概念

师:找出1~10中的所有因数,并写在自备本上。

(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检查,看写得是否完整。师再领着学生一起读一读。)

师: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谁最特殊?

生(齐):1。

(板书:只有一个因数:1)

师(追问):为什么?

生:1只有一个因数。

师:1确实只有一个因数,可以看成一类。那剩下的自然数你们打算怎么分类?

生:2、3、5、7分成一类,因为它们都只有两个因数。

(板书:有两个因数:2、3、5、7)

师:然后怎么分类呢?

生(齐):剩下的为一类。它们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师肯定这样分类。板书“有两个以上的因数:4、6、8、9、10”)

师:刚才大家把这些数分成了三类,依据是什么?

生(齐):因数的个数。

师: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1只有一个因数1。2、3、5、7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齐):只有1和它本身。

师:如果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就叫作质数或者素数。

(板书:质数 素数)

师:像4、6、8、9、10这几个数,它们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板书:合数)

【片段三】对比交流,归纳整理

师:自然数可以怎么分类?你有几种分类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追问分类的依据和具体分法。师生讨论后,逐步完善。教师最后把板书补充完整:

教师结合学生汇报总结。

师:我们根据刚才的研究发现,自然数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依据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另一种是依据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素数)、合数和1。

三、教学解读

数学是整体的、结构的、逻辑的,抓住核心和关键,扣住本质和联系,凸显整体和关联,数学学习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条理清晰、事半功倍。笔者对“质数和合数”一课在基于学情、顺学而教方面做如下解读:

1.赋予数字生命,理解概念关系

本单元需要学习的概念很多,概念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起来非常吃力,有些学生主要依靠背诵记住概念。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概念。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巧妙赋予数字生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本身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本节课中,复习环节(片段一)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先引导学生把自然数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把每个自然数看成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一个小朋友,1就叫1号小朋友,以此类推。把因数和倍数的关系看作每个小朋友之间的联系,而每个小朋友又有自己的特点。通过赋予数字生命,把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依托已有知识,开展概念教学

在新授环节(片段二)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找1~10这十个数的因数,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因数个数,把这些数进行分类,最后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这样设计是因为本节课是以因数和倍数为学习基础,所以以因数和倍数这个旧知为切入点比较合适。学生亲身经历了找因数的过程,一方面对因数个数不相等有了初步感知,接下来的作业就将成为学生开展教学的素材。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己的作业,有了新的收获。

这样的教学,找准了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将学生的已知作为本节课研究的素材,自然生长,合情合理。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交流,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求知欲,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还伴随着交流,有了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知识衍生出新知识的过程。

3.引领归纳整理,建立概念网络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完成后(片段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数可以怎么分类?你有几种分类方法?”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教师借助学生的多样化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不断完善,最终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

在本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给自然数分类。这样设计,可以引领学生及时归纳整理,把本单元学的知识建立成网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要基于学情,顺学而教。要引领学生及时梳理、沟通联系、建立网络,边练边理,边理边练,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串成串,连成片。

猜你喜欢

合数质数因数
因数是11的巧算
质数迷宫
“积”和“因数”的关系
组合数算式的常见化简求值策略
质数找朋友
因数和倍数的多种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质数“嫌疑犯”
质数嫌疑犯
巧记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