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儿童晨间活动中体力活动干预的个案研究

2020-05-21范开慧张敏肖晗张重阳秦金亮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

范开慧 张敏 肖晗 张重阳 秦金亮

【摘要】本研究以一名四岁半的低体力活动水平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被试A-B实验设计,探索在晨间活动中对其进行干预的可能及效果。研究者采用教师的鼓励与支持、同伴带动相结合的干预方法,研究表明,这种干预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该幼儿在晨间活动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帮助他很好地参与到晨间活动中。

【关键词】儿童晨间活动;体力活动;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0)05-0037-04

【作者简介】范开慧(1996-),女,山东日照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敏(1994-),女,山西阳泉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肖晗(1995-),女,河北唐山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重阳(1995-),男,湖南湘陰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秦金亮(1966-),男,山西忻州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一、问题的提出

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是指任何由骨骼肌收缩而引起的导致能量消耗增加的身体活动。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骨骼肌肉系统的健康发展,有效地提高骨密度,使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的体重,预防肥胖和超重,减少儿童、青少年成年后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几率[1]。此外,国外学者Taylor等人的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养成的运动习惯,会一直持续到成年的生活中[2]。可见,体力活动对儿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鉴于此,本研究以一名四岁半的体力活动水平较低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一定的干预方法,拟提升其在晨间活动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小羽(化名),男,四岁半,非独生子女,有一个姐姐,父亲为公司职员,母亲为全职妈妈。入园以及离园的大部分时间由母亲接送,偶尔由父亲接送。小羽的家距离幼儿园较近,入园的方式为步行,离园是自己滑着扭扭车回家。回家后一般选择看电视,或者是玩一些小型玩具。小羽的父母也意识到他不喜欢运动,而且体质健康水平较差,考虑过给小羽报运动方面的兴趣班,但又认为小羽年龄大一点会改变的,想等他进入大班后,再根据他的发展情况考虑是否选择运动兴趣班。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依据

1. 研究者的观察

研究者作为班级的实习教师,参加每天的晨间活动,经过几周的观察后,注意到小羽在晨间活动中的活动量较小,在各个户外活动区域中都局限于单一体育器材的使用。以下(见表1,下页)为研究者对小羽在各个晨间区域活动中表现的记录。

2. 测量幼儿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关研究表明,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与体力活动呈正相关[3]。基于此,研究者运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具体见下文)对小羽进行体质测试,他的总得分为18分,处于不合格状态,距离合格线差2分。进一步剖析其各个项目的得分,发现小羽的平衡素质较好,但是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灵敏协调素质较弱。体质测试得分如表2所示。

综合小羽在晨间活动中的表现及体质测试的结果,将小羽定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期通过一段时间的干预促进其晨间体力活动水平的提升。

(三)研究工具

1.《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

测量内容:本研究运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对小羽身体形态(身高、体重)和身体素质(测试项目包括坐位体前屈、网球掷远、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10米折返跑)的指标进行测量,了解其体质健康状况。

测试程序:第一,发放《家长知情同意书》,经过家长的同意后进行试测准备工作;第二,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试测;第三,在班级教师的协助下,对幼儿进行体质测试。

2.《儿童体力活动行为观察记录系统——幼儿园版(OSRAC-P)》

《儿童体力活动行为观察记录系统——幼儿园版(OSRAC-P)》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工具,主要包括八个观察类别,在每一个类别上又附带详细的代码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儿童在幼儿园中表现出的体力活动水平、活动类型、社会性情境、非社会性情境进行即时快速的编码。该量表采用5秒观察、25秒记录的方式收集数据,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并且具有较好的评分者间一致性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同时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观察类别和各附属代码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4]。

研究者运用该量表观察记录儿童晨间活动中的体力活动水平,包括五个等级,每个等级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如表3所示。

本研究通过干预提升研究对象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即表格中的水平4、水平5,行为表现为:儿童的身体发生移位,以中等水平、快、非常快的步速使身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3. 计步器

本研究中选取POLYGON(宝利根)品牌计步器作为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客观测量工具,此品牌计步器选用美国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全方位感应,可以任意方向佩戴,且反应更为灵敏。

(四)研究程序

本研究基于单一被试的研究方法,采用A-B基线实验设计,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 基线期(A),此阶段不采取任何干预手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任务:第一,与研究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下一步的干预打下基础;第二,运用计步器监测研究对象在晨间活动中的行走步数,通过《儿童体力活动行为观察记录系统——幼儿园版(OSRAC-P)》对研究对象在晨间活动中的体力活动水平进行记录。

2. 干预期(B),在此阶段中引入干预,并收集相关数据,同时要对研究对象在晨间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记录。

(五)干预过程的设计

1. 教师的鼓励与支持

教师的鼓励包括言语鼓励和动作鼓励,在小羽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多采用言语鼓励的方式。例如,以“你真棒呀”“你太厉害了”“你可以的”等话语鼓励小羽更好地运动。当小羽结束运动或者到达活动的终点时,教师则采用动作鼓励的方式,包括拥抱、击掌等。

教师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动作支持上。例如,小羽对平衡区的木桩桥存在恐惧心理,拒绝行走,教师则在最初的干预中采取扶着小羽走过木桩桥的方式,给予小羽足够的安全感,让他能够有勇气尝试走过悬浮桥。

2. 同伴带动

同伴带动指的是从班级中选取一名体力活动水平较高的儿童,带动小羽进行晨间活动。研究者选取了班级中被称为“大哥哥”的小轩(化名)作为小羽的运动伙伴,由他在晨间活动中带领小羽完成各类锻炼活动。

三、研究结果

(一)晨间活动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的提升

每次实施干预的过程中,都对研究对象的体力活动水平进行记录,如图1所示为研究对象在基线期和干预期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的变化。在基线期时,小羽在晨间活动里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的波动范围是3.8~7分钟,进入干预期后,小羽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显著上升,时间的波动范围是8~15分钟。

(二)晨间活动中活动步数的增加

研究者在每次晨间活动开始前,给小羽佩戴计步器,在晨间活动结束时,将计步器取下,并记录行走步数。图2为小羽晨间活动中行走步数的变化,基线期时,小羽在晨间活动中行走步数的波动范围是200~430步。介入干预后,小羽的行走步数提升为580~1180步。

(三)参与晨间活动的主动性增强

基线期时,小羽在晨间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且局限于单一体育器材的使用。随着干预的慢慢加入,小羽开始尝试之前没有玩过的体育器材,活动的主动性逐步加强。以钻爬区具体的干预过程为例,基线期时,小羽每次都会避过钻爬网,他认为钻爬网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体育器材。第一次干预的过程中,教师为小羽选择了班级中活动量较多且动作技能發展较好的小轩作为运动伙伴,教师鼓励小羽跟随小轩走上钻爬网,并且一直在钻爬网的下面鼓励他,小羽在钻爬网上一边走一边说:“老师,我不会掉下来的对不对?”教师回应他:“我在下面保护你,你不会掉下来的,你看,小轩在前面走得很好,你要跟紧他。”在教师的鼓励和小轩的带动下,小羽成功爬过钻爬网。有了第一次成功的体验,教师又督促小羽再来一次,并在钻爬网的下面继续鼓励他。第一次钻爬区的干预非常成功,整个晨间活动,小羽完成了四次钻爬,不仅体力活动水平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帮助小羽克服了对钻爬网的恐惧心理。

第二周进行钻爬区的干预时,教师首先问小羽是否可以独自爬过钻爬网,他说:“你要在下面保护我才可以。”教师说:“我在钻爬网的终点等你,让小轩陪你一起爬钻爬网,当你爬到终点时,就可以和老师击掌或者拥抱。”

就这样,小轩在钻爬网的前面,小羽紧跟后面,每次小羽到达终点,教师都会给予他一个拥抱以及言语上的鼓励。第二次钻爬区干预,小羽完成了六次钻爬区活动,而且活动的主动性也有很大的提高。

接下来的干预过程中,小羽慢慢地由督促提醒运动变为主动运动,由小轩带动运动变为自主进行运动。每次晨间活动开始,他能够主动要求佩戴计步器,然后积极地参与到晨间活动中,不再对各类体育器材存在抵触心理。

四、讨论与建议

(一)教师要关注到班级中体力活动水平较低的儿童,并给予个性化干预

基于研究者在园的观察发现,每个班级的晨间活动中都存在活动量较低的儿童,他们经常处于游离状态,不能很好地参与到晨间活动中。面对这样的儿童,班级教师一般会采取督促的方式,儿童在教师的督促下运动一会儿,就会继续陷入游离状态。其实对于这样的儿童,教师要给予更多关注,进一步探究儿童不运动的原因在哪里,是儿童本身运动能力较弱、不喜欢提供的体育器材,还是没有运动兴趣,等等,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儿童个性化的干预,提升儿童在晨间活动中的体力活动水平。

(二)教师的鼓励能够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的鼓励包括言语鼓励和动作鼓励,在儿童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你可真厉害”“你太棒了”“你可真能干”等鼓励性话语激发儿童活动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加入击掌、拥抱等动作鼓励的方式,来更好地提升儿童的体力活动水平。以本研究中的小羽为例,在滚动区中,小羽绕场地滚球,教师则在场地一角,每当小羽走过来时,教师都会与小羽击掌,这种鼓励能够带给他更多的成就感,让他乐于且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体力活动水平也逐步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同伴带动是儿童体力活动水平提升的助推剂

所谓的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通过共同活动而形成的相互协作的关系,包括合作性同伴关系、榜样性同伴关系、竞争性同伴关系、带动性同伴关系[5]。本研究中属于带动性同伴关系,教师选择了班级中活动量较高、运动能力发展较好的小轩作为小羽的运动伙伴。在晨间活动中,小轩会带动小羽参与到活动中,完成各类体育器材的使用。同伴带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小羽的晨间活动量,也促进了小轩的晨间活动量,它是一个双向受益的过程。当幼儿园中的儿童数量较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关注到个体儿童时,同伴带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帮助教师分担重任的同时,也能促进同伴交往,让儿童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Janssen, I. and A.G. Leblanc.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fitness in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youth[J].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 2010,7(01).

[2] Taylor Rachael W,Williams Sheila M,Farmer Victoria L,Taylor Barry J. Changes in physical activity over time in young children: a longitudinal study using accelerometers[J]. PloS one,2013,8(11).

[3] Christina D. Economos,Jennifer M. Sacheck,Kenneth Kwan Ho Chui,Laura Irizzary,Juliette Guillemont,Jessica J. Collins,Raymond R. Hyatt. School-Based Behavioral Assessment Tools Are Reliable and Valid for Measurement of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Physical Activity, and Television Viewing in Young Childre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2008,108(04).

[4] 桂春燕,王荣辉,刘鑫.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与体力活动关联性研究进展[J].体育学刊,2019,26(02):89-95.

[5] 陆佳衡.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208.

通讯作者:秦金亮,qjlzjnu@126.com

(责任编辑 张付庆)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西南边疆个案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视角下开发个案研究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用爱引导幼儿乐学的个案研究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样态研究
农村教师生存困境分析
感觉统合训练
一例攻击性行为学生的个案研究
高校初任教师专业成长过程透视*
箱庭疗法治疗中青年无奈个体的过程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