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2020-05-20陈瑾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

陈瑾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优化下,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日常道德涵养水平的培养,同时也要在创设教学环节时将生活中的法制观念融入其中,以此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目标。基于核心素养教育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打破传统教学形式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要帮助学生顺应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与理解。本文将从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加深知识理解;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习惯;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法律意识;三位一体式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几个方面对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进行探究与摸索。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小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真正接受教育的开始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要扮演的不仅仅是教书授业的先生角色,同时也是学生人格和品质成长阶段的引路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什么样的知识灌输和道德传授,能够影响学生今后很长的人生阶段,也是他们日后成才与否的重中之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以及人格塑造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让真善美充满学生的孩童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灵是美丽的。教师要多为学生展现正能量的方面,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健康成长,让学生的品德能够得到行之有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人格和品质的健全。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加深知识理解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与生活的相匹配,能够认识到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良好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促进教学目标的快速达成。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例子给学生创设生活体验式的问题。什么行为在生活中是不道德的?学生思考和讨论之后纷纷进行发言,能够有效地将生活中的例子进行阐述。图书馆里大声喧哗、餐厅随意插队……这些例子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道德的底线和道德的应用。在这种与生活场景的互相补充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升,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距离,从而让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真正做到将正确的道德观念进行灌输,帮助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

二、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有限,理性的思维能力不健全,在很多生活问题中无法做到理性思考和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处理问题时保持冷静的态度,真正全面和客观地理解和认识事物,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心理的干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依靠教材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求真,能够从客观的角度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信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实例与教材的相结合教育。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可爱的动物》系列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传授关于动物保护法的知识。这时教师可以用学生自身的实例,如将野外的刺猬带回家饲养的例子,来告诉学生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知。同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理性思维。

三、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法律意识

实践出真知,所有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对生活的实践。同时,要想得知知识是否正确,也要通过实践的形式去检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操作,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参与其中,以此来加深对相关道德与法律知识的体验,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含义。学生通过不断参与实践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与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时,只有自己亲自参与其中,在活动体验中产生了对知识的感悟,才能够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行为。

比如,在學习《感恩》这一板块的知识时,教师如果仅仅在课堂上用讲授的形式将理论知识机械式地灌输给学生,学生是无法真正认同和产生切身感悟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外引导学生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学生在和敬老院的老人相处时,可以通过帮他们捶捶背、收拾衣物、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等形式来表达自身的感恩与孝心。学生在这样的亲身实践活动中就能加深对感恩这一情感的切身体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派出所或少管所,从中了解与学习哪些事情是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学生也可以了解违法犯罪行为具有哪些危害性。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身的法律意识,在生活中也就能更好地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品质与意识。当学生真正接纳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与内涵时,就能够促进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的习惯。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结合相关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四、三位一体式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将教育局限在课堂与学校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灵活地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相联系,帮助学生在这三种力量的相互配合与支持下,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学习。在如此全面的三位一体教学中,才能打破传统教学上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三种力量有机结合,紧密相连。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状态,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

例如,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是否遵纪守法,遵守交通规则,对待自己的亲人长辈是否能做到尊老爱幼等。教师在与家长的不断沟通与反馈中就能清晰地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思想动态。当学校与家长都清楚掌握学生的综合信息后,就更利于学校与家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学校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社会教育。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当中,通过不断地体验来培养自身的道德水平与法治意识。因此,教师通过借助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力量,相互作用,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以及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在学校与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与互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养就能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基础时期。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做好相关道德与法治教育。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活动与借助时事热点,及时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培养以及道德情操的启发,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小形成良好的道德法治观念,在未来才能够更好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

[2]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

[3]林敏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4).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农村初中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
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