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口腔全科门诊护理人员的岗位设置与改进

2020-05-20陶彬彬敖春燕

关键词:全科器械专科

陶彬彬,敖春燕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4100;2.重庆市高校市级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 404100)

口腔全科门诊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科室,包括牙体牙髓、牙周科、口腔颌面外科、修复科、正畸科、种植科等,还涉及放射室、器械消毒供应室、洁牙室等相关科室。

本文通过责任护士的岗位改进,定期进行岗位(器械护士、责任护士、洁牙护士)角色动态管理,健全岗位职责,优化岗位,定期总结、分析讨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持续的质量改进[1],从而在口腔专科护理人力资源欠缺下实现护理岗位的科学管理与设置。

1 分析口腔全科门诊护理岗位管理及人员设置的问题

1.1 口腔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

口腔医学飞速发展,对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四手操作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护士在口腔门诊诊疗中的被动角色,这一新的护理模式是口腔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3]。但口腔专科护士的短缺是阻碍四手操作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口腔门诊中大多数还是“二手”操作[4]的传统护理模式,不能完全实现“一对一”四手护理模式。

1.2 护理人力资源不合理

在传统的口腔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力资源的分配过于依赖医生单向排班模式,忽略了医护的协调发展与充分利用,导致护理人力资源在分配上处于被动状态,出现护理人员岗位或紧或松,资源利用率低下。

1.3 口腔全科的复杂性及口腔专科的特殊性

口腔全科涉及的器械种类繁多,具有精密、细小、价格昂贵的特殊性[5];加之传统护理模式中器械交接环节多而混乱、护理人员全科能力的薄弱导致对交叉学科器械的不熟悉等都会造成器械的丢失或损坏。

1.4 口腔专科护士的水平参差不齐

口腔护理学是近年来才真正受到重视和发展的一门年轻学科[6],我,尚未对口腔专科护士建立完善的机制与系统的培训体制,国内多数医学院尚未开设口腔护理专业,医院的口腔护士均来自普通护理专业,缺乏系统的口腔专科知识与护理常规。

1.5 医护配合默契度问题

口腔专科护士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口腔医学的需求;在传统护理模式中,因长期随机安排,不能系统地帮助护理人员熟悉每个专科医生的诊疗习惯,导致医护默契度低。

1.6 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

传统护理中,因医护配合不默契、口腔特殊器械的丢失与损坏等导致医护人员在工作环境和资源、医疗诊治关系、工作特征和技能需求得不到满足,直接影响口腔专科护士情绪耗竭、成就感降低[7-8]。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我院沙南街门诊部是口腔全科培训基地。医护人员27人,其中医生11人,护士16人。选取2017年8月-10月责任护士对应医生的专科特殊器械2044件;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月责任护士对应医生的专科特殊器械2282件。

2.2 方法

2.2.1 医护人员排班

医护人员排班机制双向调节与协调统筹。除去四手护理模式配对的医生,将相似学科或者互补因素两两组合,合理科学设置医生相应的牙椅位,统筹规划和制定医生排班。继而针对医生的排班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护理岗位。

2.2.2 口腔全科门诊护理岗位科学设置与管理:分诊护士,AB角工作制度;

四手护士,固定的四手配对模式;

责任护士,除去四手配对的医护人员,剩余①两名正畸、牙体牙髓科医生②一名颌面外科、牙体牙髓科医生③一名修复、牙体牙髓科医生、④两名牙周、牙体牙髓科医生。将①分为一组、②③分为二组、④分为三组。每一组固定一名的护理人员,与对应的医生上班时间一致。

器械护士与洁牙护士,各自固定一名护理人员,周末交替互补上班机制,平时机动人员互补。

放射科护士,固定两名护理人员轮流当班、交替互补;

机动护士,未设置特定岗位,按需设置;

学习组,科护士长根据科内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9]规划以及科内专科护理技术的发展,每个月安排科内一到两名专科护士出科轮转或积极选送护理骨干外出参加专科护理等各类学习班学习。

其中责任护士、器械护士、洁牙护士定期一个月进行科内轮转。每月底进行科内继教学习,以护理人员要求和护理问题为导向,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同时对科内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持续护理质量的改进,分享新知识、新技能等。

3 结 果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以 表示,整改前后器械丢失率与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表1 整改前后器械丢失率比较(±s)

表1 整改前后器械丢失率比较(±s)

整改前 整改后 t P 6.09±1.42 2.18±0.53 7.408 <0.001

表2 医护人员满意度评分比较(±s)

表2 医护人员满意度评分比较(±s)

整改前 整改后 t P 51.14±3.95 78.22±3.46 51.338 <0.001

4 讨 论

4.1 加强口腔专科器械的管理

责任护士与对应医生搭档配合后,熟悉医生的专科特殊器械,掌握器械的用法,再通过科内轮转了解并熟悉每个专科领域的特殊器械,从而对后期器械管理与器械分配奠定基础;责任护士下班前,对车针、专科器械进行清洗、打包,清点数目并与器械护士做好交接记录,减少交接环节,降低口腔细小器械丢失率。

4.2 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

通过定期定人的岗位设置,口腔专科护士了解并掌握了医生诊疗中的习惯性与差异性,同时医生也了解护理人员的差异性与不同性,单方指点相互配合,提高医护默契度;岗位的动态轮转与定期护理总结,相互分享,尽量减少不熟悉感,口腔专科护士得到全科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健全特殊器械的管理,降低器械的丢失率,避免器械损坏,改善医护的工作环境与资源,满足工作特征和技能的需求,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4.3 实现个人与岗位的共同发展

责任护士、器械护士、洁牙护士定期的科内轮转,促进护士对口腔分支学科多领域的了解,巩固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口腔专科护士向全科能力的培养;为了能更好的配合医生,实现岗位发展,加强对内对外地专科学习,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通过岗位轮转,口腔专科护士可从中发现自己的特长,确定未来发展方向,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实现个人与岗位的共同发展。

4.4 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在专科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健全岗位职责,充分发挥口腔专科护士潜能,实现护理人员最大利用化;注重口腔专科人才培训,提升护理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打造高层次的口腔专科全科护理人才。

综上所述,在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医护排班机制双向调节与协调统筹,科学合理设置护理岗位,有利于培养专科护士的全科能力,改善医护工作环境,降低器械丢失率,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全科器械专科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投稿信息
好机制留住全科型乡村教师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