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结节多年随访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影像表现1 例

2020-05-19杨小梅张荣荣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癌灶右肺原发性

杨小梅,张荣荣(通讯作者)

(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科 江苏 南通 226000)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43 岁,两年前胸部CT 发现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1 月前CT 复查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均较前相仿。患者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无心悸气短,无咳血,无发热畏寒,肿瘤指标及血生化无异常,拟“肺结节”入院。

影像检查:两年前本院胸部CT 检查示:两肺见多发磨玻璃结节,胸椎、肋骨、胸骨多发成骨性改变,1 月前进行胸部CT 平扫+增强复查,两肺见多发磨玻璃结均较前无明显变化。右肺下叶背段病灶(图①~②)最大,大小约7.5mm,边缘光整,其内见血管穿行及多发“空泡征”,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胸椎、肋骨、胸骨多发成骨性改变(图⑦),较前相仿。全身骨显像扫描未见明显转移征象。

手术及病理所见:患者行全麻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尖段+右肺上叶后段+右肺下叶背段肿块楔形切除,术后病理示(右肺上叶尖段、右肺上叶后段、右肺下叶背段)原位腺癌(肺内多发),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变。淋巴结切除标本:“第2、4 组淋巴结”(0/7)枚、“第7 组淋巴结”(0/3)枚、“第10 组淋巴结”(0/1)枚、“第11 组淋巴结”(0/1)枚均未见癌转移。

图①②右肺下叶背段圆形磨玻璃结节,大小约7mm,边缘尚光滑,内似见“空泡征”。

图③④⑤右肺上叶尖段3 枚类圆形磨玻璃结节,大小为4 ~6mm,边缘光滑,磨玻璃结节内部分密度稍高。

图⑥右肺上叶后段两枚磨玻璃结节,贴近胸膜,大小约4mm,边缘光滑。

图⑦所扫胸椎呈弥漫性成骨改变,全身骨显像全身未见转移性骨病变。

图⑧病理(HE高倍放大):肿瘤细胞呈立方状或卵圆形沿肺泡壁增生,有一定异型性,核质比失调,未见血管及间质浸润,证实为原位腺癌。

2 讨论

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为一侧或双侧肺内不同部位发生≥2 个的原发性肺癌[1],根据文献[2]诊断须符合下列标准之一:(1)同时发生的多个癌灶表现为不同病理组织类型;(2)多个癌灶为相同病理组织类型,但符合以下条件:①各个癌灶均可见原位癌;②肿瘤发生于肺不同的侧、叶或段;③无远处及纵隔淋巴结转移;④影像学诊断为多中心性肺癌。本病例的几个癌灶分别分布于右肺上叶的尖段、后段及右肺下叶;病理证实每个病灶均为原位腺癌,且未见淋巴结转移;未见远处转移;影像学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磨玻璃结节,边界清晰,转移瘤常呈多发球形病灶,密度较高,病理示癌灶周围常有纤维间质反应,脉管内存在癌栓,且多位于肺膜下,边界清楚。本病例无其他原发肿瘤病史,所以影像诊断亦符合多中心肺癌。根据2017 肺结节Fleischner 指南[3],35 岁以上、无肿瘤史的患者,对于至少有1 个结节直径>6mm 的多发性亚实性结节患者,应根据最可疑的结节来治疗。如考虑感染性病因,3 ~6 个月复查应变小、消失;若3 ~6 个月后仍然存在,考虑多发原发性腺癌。本病例2 年前发现最大7.5mm 磨玻璃结节数枚,现复查病灶无明显变化,按照指南,影像上可以考虑多发原发性肺癌,手术病理亦证实。

猜你喜欢

癌灶右肺原发性
MRI-DWI对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复发微小癌灶的诊断价值
探讨CT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乳腺癌多发性癌灶的相关因素分析与临床研究
选择性肺叶切除治疗同侧多发结核病灶一例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