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化教学,让数学课堂更具魅力

2020-05-18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

青年心理 2020年34期
关键词:套圈新知创设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 唐 英

情境化教学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各项数学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数学学习方式,是让学生把数学零散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策略,真正将学生获得数学思维提升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这样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构建问题情境,产生探究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以激起学生探究数学新知的内需,激活学生思维,实现认知的情感化,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我们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走进数学的学习中,真正实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架构起生活与数学的链接。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平均数”的教学中,我就巧妙地借助主题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内需。教学片段如下。

师:在上学期六一儿童节中,我们班部分男生和女生参加了套圈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比赛成绩好吗?

师:(出示套圈成绩统计图)仔细观察男生和女生的成绩,你知道了什么?

生1:男生中曹旭套的个数最多,女生中严敏套得最多。

生2:女生中王韵套得最少,王韵和姚羽相差的个数最少。

……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那你们认为男生和女生谁套得准一些呢?

生1:女生中严敏套得个数是最多的,我认为女生套得准一些。

生2:我们男生不同意,你们套得最多的是女生,但最少的也是你们女生呀?

生3:光看一个人套中的个数就来判断女生套得准一些,这种方法不合理。

师:那么认为女生套得准一些的同学,有没有其他理由呢?

生:女生一共套中了30 个,男生套中的总数才28 个,我们认为,还是我们女生套得准一些。

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女生套中的总数确实比男生多,那么看总数来判断谁套得多,谁就套得准一些,你们同意吗?

生1:不同意,女生虽然套得多,但女生人数多。

生2:是呀,在人数不一样的情况下,比套圈总数是不可能公平的呀。

生3:可以在你们女生中去掉套圈最多的一位同学,我们就同意比总数。

师:看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组同学脸上表情喜滋滋的,看来已想出办法了。咱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思考过程。

生1:我们组设想,把男女生中多的个数移给少的,使每个男生的个数一样多,用同样的方法,使每个女生的个数一样多,这样就能比出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生2: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一比,就能比较出谁套得准一些了。

……

上述“认识平均数”一课中,教者联系生活,创设了统计4 位男生、5位女生参加套圈比赛的成绩情境,并通过统计套圈成绩这一情境引发“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的疑问,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通过观察、交流,争辩,感悟到当人数不相等时,比个人成绩不合理,比总数不公平,此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一种新的数据“平均数”的需要。

二、搭建操作平台,明晰概念本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所需,适时地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比较、交流,让学生获得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数学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通过直观动手操作,积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对接”生活的过程,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并使之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新知的建构,从而明晰新知的本质。

例如,在下面“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片段中,笔者通过创设猴妈妈分桃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一盘桃的1/4 后,便又创设了分方块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中进一步明晰几分之一的本质特征。

教学片段如下:

师:通过分桃活动,我们研究了1/4 这个分数。接下来让我们再动手分一分,找一找你喜欢的几分之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操作要求。

1.出示操作要求

(1)分一分:把材料袋中的小方块分一分,得出你想要的几分之一,组长记录结果。

(2)说一说:跟小组成员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几分之一的。

(3)比一比:比较你得到的几个几分之一,说说你的发现。

2.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略)

4.观察比较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通过动手分一分,咱们找到了不同的分数,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分数(见图1),你们有什么发现?

图1

生1:都是把12 个小方块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得到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生2:小方块的总块数不变,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几分之一越小。

上述教学片段中笔者根据教学所需,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将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几分之一”研究,以激发学生多元思考,学生在这一操作情境中,通过操作、表述、观察、交流等活动,在“变”与“不变”的辨析中,把握了数学新知“几分之一”的本质特征。

三、营造游戏情境,深化数学认知

“孩童”往往就是“玩童”,游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数学游戏活动是能够激发课堂活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这种手段所带来的优势,组织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现实情境给定的信息,根据信息之间的关系提出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触摸数学,建构新知,深化认知,学生定能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愉悦地掌握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中,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又能表示具体的数量,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当学生通过摆小棒活动初步感知含有字母的式子能表示具体数量后,教者又创设了“玩魔袋”的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在玩魔袋的游戏中,经历游戏—猜想—发现—验证—概括这一活动过程,学生在玩魔袋的过程中借助具体的数,发现了魔袋的秘密,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概括出了魔袋的秘密,感悟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能表示具体的数量,还能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本次游戏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体验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创设活动情境,提升实践能力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个体数学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组织学生学习数学,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知水平、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发现数学。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实践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交流、反思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融为一体,让实践和体验成为学生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的有效基石。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千克与克》这一单元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实践活动。

1.活动一: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逛超市活动。

(1)了解哪些物品重1千克,用手掂一掂。

(2)选择几种分别是由大小袋各自装的不同物品,先估一估袋中物品的重量,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看一看袋上标的净重量。

(3)选择几种水果,先估计大约多少个是1 千克,再通过称一称加以验证,并把估计的结果以及实际验证的结论记录下来。

2.活动二: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菜场买菜。

(1)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2)在菜场选择几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鸽蛋等,先估计1 千克有多少个,再称一称加以验证,并把验证结果记录下来。

3.活动三:在课堂上交流实践活动收获

(1)课堂上交流自己在超市和菜场所看到的物品的重量。

(2)把自己带来的100 克、500 克的物品与同桌交换认一认,掂一掂,并估一估这样的物品如果是1 千克有多少个。

(3)掂一掂课本、练习本或书包等物体,估计它们的重量与1 千克的关系;最后用台秤验证,比一比谁的重量最接近1 千克。

(4)说一说通过本次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上面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了解到了测量质量所使用的工具,使他们牢固地建立千克、克的表象,而且学生在估测活动中逐步建立数和量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量中用数,数中学量”。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仅深刻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还获得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提升了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情境化主题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情境,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融入形象趣味的主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去探究、发现、感悟,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感悟方法,提升数学素养,体验真正有魅力的数学。

猜你喜欢

套圈新知创设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旋转光饰技术在复杂结构轴承套圈加工中的应用
一起来套圈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帽子,这样玩
快乐的节日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