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合作能力的中班创意故事集体舞活动研究
2020-05-14黄开惠
黄开惠
【摘要】在我国的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中班的幼儿,创意故事集体舞是培养其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简略阐述了中班创意故事集体舞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概念和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完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相关教师通过开展集体舞教学,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合作能力;创意故事;集体舞活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班创意故事集体舞与幼儿合作能力的关系研究”(编号:JCJYC151600001)的研究成果。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不同,学前教育的对象为幼儿,而该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学习项目的趣味性要求很高,所以教师应适当开展创意故事集体舞活动,鼓励幼儿参与到集体舞学习中。幼儿能够在舞蹈学习以及舞蹈表演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交往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一、中班创意故事集体舞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
中班阶段的幼儿普遍在4~5岁之间,该年龄段的幼儿较小班来说已经有了明显的成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身体开始逐渐结实,精力比较旺盛,而且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与模仿意愿,并且能够维持较长的学习时间。中班的幼儿比小班的幼儿在注意力集中上有了提高,开始能够集中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此点能够为幼儿开展创意故事集体舞提供良好的条件。创意故事集体舞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该形式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并不新鲜,主要指的是从创意故事入手,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舞编排的舞蹈形式。幼儿在创意故事集体舞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通过道具、队形、音乐、动作以及表情等手段对整个故事进行展现。教师可从国内外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作品入手进行改编,并综合考虑中班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展开实际教学。
2.意义
中班创意故事集体舞活动的开展对于提升幼儿的智力、审美水平和共情能力有着积极意义,但本文着重对其在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方面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对于中班阶段的幼儿来说,交往交际是主要的,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重要基礎,而幼儿在创意故事集体舞的学习中,可以通过与同伴共同练舞、互相交流以及发表看法等形式实现彼此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同时,教师还可充分参与其中引导幼儿开展良性互动。长此以往,在创意故事集体舞的学习中,幼儿既能够收获舞蹈技巧,又可以提高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教师在实际活动开展的同时,还可以适当鼓励和引导幼儿彼此之间建立起同伴关系,友谊对于幼儿未来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为合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
二、完善中班创意故事集体舞活动的策略
1.注重选题
中班创意故事集体舞,顾名思义,其重点便是创意故事,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构思之时务必要明确其主题。通常情况下,幼儿舞蹈都与幼儿日常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尊重师长、欢庆节日、团结同学等主题。教师应事先设定好主题,再围绕主题展开集体舞编排,如此一来便能使得整个创意故事集体舞更加形象与丰满。中班创意故事集体舞具有许多的灵感来源,基于此,教师应加强对故事素材的积累,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部分经典的优秀舞蹈作品,积极关注与歌舞和影视相关的综艺节目,丰富自身舞蹈素材储备。唯有如此,才能在实际的中班创意故事集体舞编排当中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真正提升幼儿的舞蹈水平与合作能力。
中班创意故事集体舞活动本身便具有提升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教师可选择主题鲜明、人物分工明确的传统故事或者儿歌素材,并在此基础上编排创意故事集体舞。以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的儿歌《小红帽》为例,该儿歌主要讲的是小红帽轻信大灰狼的故事,其中包括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等多个角色。教师可以根据儿歌的主要内容设定一个“不和陌生人说话”的主题,根据小红帽的故事编排出较为简单的集体舞蹈,并为幼儿分配小红帽、猎人以及外婆等各种角色,教师还可以安排较为活泼的幼儿扮演大灰狼,使得整个舞蹈更加具有趣味性,更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幼儿在集体舞的学习和表演中,既能够对“不和陌生人说话”的主题产生深刻的理解,又能够在与其他幼儿演员的合作与配合中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幼儿在中班创意故事集体舞活动的开展中势必会实现合作能力的提升,同时还会树立起良好的分工意识。
2.增强故事性
在我国传统的幼儿舞蹈教学当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对于幼儿的肢体教学,一味纠正幼儿的舞蹈动作,而幼儿也只是机械化模仿教师的行为,难以真正实现智力、审美水平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中班创意故事集体舞更加注重舞蹈教学的故事性,从故事着手,引导幼儿在对故事的分析与理解中深入体会舞蹈的内涵,同时还能够切实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2]。
教师在对创意故事集体舞进行构思时同样要从选题入手,例如从“团结合作”的主题出发,教师可以选择《三个和尚》这一经典儿童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该故事通过描写寺庙失火以及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救火到后来三人合作吊水的情节,对当下社会上“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落后思想进行了批评,同时还提倡了“团结合作,共同努力”的社会新风尚,能够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通过创意性的舞蹈编排体现出其故事性,让幼儿在舞蹈中对故事产生深刻的理解,并能够通过舞蹈的形式体现出来。教师还可在创意故事集体舞中融入更多的内容,例如通过道具体现出山上山下的距离,或者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服装等等。如此一来,幼儿便能够更加投入到集体舞的故事情节中,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学前教育中,“寓教于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教师在进行创意故事集体舞教学时,还应更加注重“寓教于情”。幼儿具有丰富的情感,一旦真正激发起幼儿的情感,便能够帮助其更加透彻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幼儿在被触动之后便会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团结合作”真正落实在集体舞的学习和表演中,体现出幼儿之间的团队精神以及纯洁的友谊。
3.增加游戏环节
在传统的学前教育当中,教师对于幼儿的舞蹈教学通常都比较死板,编排的动作过于规范和整齐划一,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束缚了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个性。当下我国所提倡的学前教育乃是灵活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尊重幼儿的天性。因此,教师在进行中班创意故事集体舞的编排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的配乐内容以及舞蹈主题,适当为幼儿增加部分游戏环节。
例如,教师可以在“爱我你就抱抱我”这一幼儿群体舞蹈的基础上,加入具有故事性的情节,幼儿在舞蹈表演中可以通过变换队形进行拥抱。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编排在情节之中,在演出过程当中走上舞台与幼儿拥抱。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家长安排在该集体舞的某一环节里,若舞台比较低矮,教师可让幼儿家长坐在前排,幼儿则根据情节和内容的变化,随着音乐走下舞台与自己的父母进行拥抱。该类游戏化的互动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创意故事集体舞对于观众的感染力,而幼儿在学习舞蹈和表演舞蹈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参与感,进而在不断的交流以及互动当中实现合作能力的提升。
4.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
教师在中班创意故事集体舞的教学中,可适当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使幼儿在该模式下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行对舞蹈进行创编,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要求。以“母鸭带小鸭”舞蹈为例,教师可引导幼儿对小鸭子进行实际观察,并总结出小鸭子的动作,继而形成特定的舞蹈语言,学生在简单的舞蹈实践中能够实现创变能力以及创编热情的提升,但对于部分专业性较强、较复杂的问题来说,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必不可少[3]。
教师在对“母鸭带小鸭”进行创编时,可以将幼儿进行分组,并选择出相应的小组长,使其带领每一组各自开展创编活动。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自主创编都有着很浓烈的兴趣与积极性,但往往在实际构思过程中不知如何下手,此时教师应适时向其说明分工的重要性。尽管每个人拥有不同的职责,但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然后幼儿便能够做好相应的分配工作。例如,有的负责编队形,有的负责编动作,还有的则负责数节拍等,这样每个幼儿都能够充分融入合作创编当中。在完成创编之后,教师可组织各小组进行创意故事集体舞表演,两个小组互作评价,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实现进步,最后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最终形成的舞蹈是每一位幼儿独特思维方式的结晶,幼儿既能够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探究思维,又能够提升合作能力。
总而言之,幼儿合作能力对于幼儿综合素质以及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教师应适当通过编排创意故事集体舞的形式,调动幼儿学习舞蹈、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创意故事中深入了解舞蹈的内涵,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与互动中增进感情,提升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王慧健.浅谈舞蹈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以《母鸭带小鸭》为例[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04):1.
范家俊.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J] .學周刊,2019(34):169.
朱超.在中班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合作能力[J] .中外交流,2018(13):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