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0-05-14林生爵

教育界·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林生爵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巧用多媒体等策略,引导学生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提取文章要点,进行深入思考,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1]可见,阅读能力是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肩负起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使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巧用多媒体等策略,引导学生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提取文章要点,进行深入思考,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本文将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为例,谈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缺乏针对性是阅读教学的现状之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阅读教学走上弯路,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明确每一篇课文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针对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潜力,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作品,他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让读者从“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课文的教学目标如表1)。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结合本班级学生的特点,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进行教学设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抓住“文眼”,辐射全文

诗有“詩眼”,文有“文眼”,戏有“戏核”。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也。”[2]每一篇文章虽然结构不同,主题各异,但都会有“文眼”。“文眼”不仅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内涵,而且引领着全文。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文眼”——中心句,再以点带面辐射全文,引领学生进入整篇课文的阅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感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落花生》一课的“文眼”在篇末父亲与“我”的对话中:“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而之前的种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夸花生等细节描写都是为了引出“文眼”所做的铺垫。教师要引领学生紧紧地抓住“文眼”,去理解全文的思想内涵,走进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世界。这样的引领,不仅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抓住文章要点,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

三、优化课程设计,创设教学情境

课程设计是指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教学策划研究活动,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优化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之后获得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体现教学效果的高效性。因此,教师要在了解本班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本课的内容要求,设计出最优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学到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巧设悬念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前导入最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主观能动性。针对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可以巧设悬念导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课文,带着悬念进入学习状态,然后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主动地、积极地揭开“迷雾”,理解全文的内容。

例如,在进行《落花生》一课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做这样的课前导入。首先给学生出示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在学生猜出谜底(花生)后,再进一步设置悬念:“花生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食物,相信同学们都吃过吧。花生埋在深深的泥土里,虽然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招人喜欢,却有许多好处。同样的花生,作者却吃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这个味道是什么呢?相信阅读完《落花生》这篇课文,你们一定会得到答案。”通过设置这样的悬念,让学生带着揭秘的心理进入学习状态,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增强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问题引导,带领学生深入思考

小学生的思想还比较浅显和不成熟,面对整篇课文时他们往往不知该从哪下手展开思考,需要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因此,在进行具有悬念的课前导入之后,教师可以抛出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例如在进行《落花生》一课的阅读教学时,在课前导入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作者围绕着落花生都讲了哪些内容?作者的父亲认为花生的什么品质最可贵?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具有哪些特有的美德?……”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向导,它可以带领学生对课文展开深入思考,一步步揭示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对课文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课文的思想感情

分角色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朗读的机会,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参与度,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而且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验了课文的思想感情,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关键的辅助工具和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给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活力,让学生有新的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落花生》一课的阅读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前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谜语PPT(如图1),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花生种植过程(买种、翻地、播种、浇水等)。

再次,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花生的好处,并与其他植物进行对比,显示出花生的可贵之处,让学生对课文的主题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图2)。

五、读写结合,将阅读教学有效性落到实处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部分。教师可以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小练笔”:选择一种事物,模仿课文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学会从物的特点去发现做人的道理,学会用物的特点来表现做人的道理。这样,学生不仅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将阅读教学有效性落到实处,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表现在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乐于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课外阅读的无师自通上,而且表现在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上。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思考,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清)刘熙载.艺概注稿[M] .北京:中华书局,200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