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思想品德课中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教育模式初探

2020-05-14何莹

教育界·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品课民族地区合作学习

何莹

【摘要】“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形式,在教师引导下,组员间可以形成持续积极的动态学习过程。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及学生思想较城镇地区而言有根本的特殊性。文章试以广西南寧市为例,对“合作学习”在民族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初探,抛砖引玉, 以助推“合作学习”的广泛运用,实现“均衡教育”。

【关键词】合作学习;民族地区;思品课

“合作学习”形式的兴起,对传统讲授式教学有着较大的冲击和挑战。它是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形式,在教师引导下,组员间可以各补其短,各取所长,形成持续积极动态学习过程。

民族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其教育教学及学生思想水平相较城镇地区而言有根本的特殊性。本文试以广西南宁市壮族聚居的农村地区为切入点,对“合作学习”在初中思品课的有效运用进行初探。

一、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以南宁市兴宁区城乡接合部的五塘镇为例,该镇总人口约6.6万,壮族人口占总人数的97%,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族聚居区,当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及课堂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特殊性。

1.当地民俗民风甚多,学生思想负担偏重。民俗民风浓厚,家族嫁娶、丧葬等红白喜事等活动皆要求学生长时间参与,少部分民俗活动还掺杂着落后陋习,对学生心理发展造成阻碍。如2016年2月,南宁市马山县一对不满16岁的娃娃夫妻的婚事曾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笔者在此不谈论该“娃娃婚事”的是非,但类似“娃娃婚事”已非个案,且该地区时有发生,在校生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该活动中,负能量势必在其思想中滋长。

2.留守儿童占大多数,心理习惯教育缺失。该镇为城乡接合部,随着城镇化日益推进,当地劳动力大多向市内转移,故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监护人忽略孩童的习惯教育以及隔代教育,产生了学生思想观念落后、孤独无助的心态等众多问题[1]。

3.教学有效性待提高,学生学习较为滞后。一是距市区较远,基础配套及教师待遇等不能与时俱进,导致优秀教师外流。传统讲授式教育造成课堂枯燥,致使当地学生竞争力远不如市区内的中学。二是应试倾向依旧严重。在应试教育压力下,易将德育工作放置一边,忽略思想教育,使思品课沦为概念理论的堆砌课堂,缺少生动性和教化性。三是思品课实质内容脱离学生身心特点,形成“假大空”的现象,“崇高的、伟大的”理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往往用处不大。

二、思品课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较少,受重视程度低。思品课堂上能积极配合教学的只是其中一小撮学习较好、对该学科较感兴趣的学生,而另一些成绩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易被教学边缘化,从而缺乏应有的关爱与重视。

2.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而非引导者。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教学中的主导者蜕变为引导者。目前的课堂仍是讲听式教学,教师拥有绝对话语权,不利于学生批判辩证思维的形成。

3.不能正确处理“合作”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思品课课堂确有大部分内容值得学生共同讨论,开展思维碰撞、发言分享,但在教学实践中,为体现“合作”的标签,将很多无须讨论、合作的内容并入其中,导致课堂混乱,学生流于表面地参与,效果不佳,重点不突出。

三、合作学习的效果和意义

1.合作学习可以改善学生身心,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教学,可就热点的、突出的问题进行激烈而深入的讨论,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细心观察,充分发掘其心理状况和问题,并及时为其疏导和解决。

如在上“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这堂课时,可在讲授完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自我发挥,介绍所了解的“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如所在村落的婚丧文化、春耕文化、服饰文化乃至祭祀文化等,了解彼此不同的习俗,深刻体会即使在本镇范围,也存在“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波澜画卷。

2.合作学习可以改善学习方式,促进教学关系更和谐。“老师讲、学生听”在传统教育中是天经地义的,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委往往相对固定,他们受到重视的程度也更高,学习成绩也就相对好些。在小组合作中,师生应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作为指引者,通过看、听、讲、想、做、动与静七要素的有机结合与搭配,让学生全身心互动起来。

3.合作学习可以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兴趣。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反客为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由地、充分地备课,并自行授课、发问和发言,让课堂更亲和、活跃,教师也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如讲授“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时,可首先设定一个情景:“父母在外打工,自己孤身一人在家时,我们的生活及内心状况如何?”让组员对此充分发言(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发言内容会涉及失落、悲伤、有苦难诉等)。教师要事先对学生可能的回答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见。接着,就如何调节情绪,引导学生走向“富有情绪的生活”这一话题,并适当结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让各组内部进行讨论(讨论时可以借助《常回家看看》《如果你爱我就抱抱我》等耳熟能详的音乐适当增添课堂情趣,缓解紧张情绪)。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予以点拨或提示。最后,一一规整各组的发言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客观合理的见解和看法。

通过一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课堂,学生就会对生活和学习有更深的理解,也能较好地克服消极情绪。

四、在民族地区开展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1.思品课教师要持续提升综合素质,了解时事热点和民族民俗习惯,提升组织、策划课堂活动的能力。思品课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合作学习虽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教师首先要持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能及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破解学习上和生活上的问题。在此,笔者认为,要使合作学习精髓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教师在个人素质和能力上至少要注重提升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要深入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俗文化,才能进一步把控学生心理形成因素,实施教学策略;其二,要更加熟悉教材内容,能结合时事热点、生活实际灵活运用并进行解释;其三,对调动课堂情绪、把控节奏、资源整合、口头表述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四,要更加了解和掌握每一组、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或心理状况等,才能通过有效地引导和互动,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是要着重提高组织策划能力,针对思品课多为生活中的實际课题,以不同的方式构建合作式、参与式、探究式课堂;二是在将小组合作模式实际运用于教学中时,学生的活跃性和兴奋度会被激发出来,故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策划好课堂内容,把握节奏,稳步推进,做到“乱中有序,收放自如”。

2.合作学习应具备稳定性和持续性,每组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应相对固定。进行科学分组后,组员应在一个时期内保持固定,可以一个季度、一个学期或一学年轮换一次,以利于组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良性竞争。甚至可以将“合作学习”扩大至课堂以外,鼓励组员不仅要在学习中合作,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相互鼓励和协作。

同时,可通过课堂观点讨论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生活,以克服沟通交流障碍。如不明事理、不懂礼貌是很多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有意无意地在小组中树立道德榜样,并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模仿,在良性竞争中渐次提升其思想素质。

3.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组别给予不同的辅导,并确定小组长。在小组合作中,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有机组合,达到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给予不同组别不同的关注。比如,在一个小组中,要选择一位有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管理组员;学生可能来自不同村落,在分组中,应将不同村落的学生分在一起,以便相互间有更多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还需兼顾男女生的比例,人数尽量相等;有的学生生性活跃,有的学生较为冷静,如将两者搭配在一组,则可实现互补[2]。

4.建立小组评价机制,定期对小组的综合成绩进行评比。根据小组不同的表现,在学习成绩、团队合作、助人为乐、遵守纪律等方面,定期进行评比(如两个月或三个月),择优进行公开奖励,树立典型和榜样,激励同伴。如可设定顶尖学习小组、顶尖合作小组、顶尖遵纪小组、顶尖进步小组等等,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个人奖项。

在评价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尤其注重过程评价,也就是各方面进步的程度,并结合结果进行综合评比(可采取积分制,通过设定课上目标和课后目标,达成即可得分),积分考量为主,过程综合评价为辅;二是要侧重集体评价,兼顾个人评价,不断宣传集体主义思想;三是要在充分听取自我评价或者他人评价,充分尊重民主的基础上开展评价;四是评价过程要认真、严肃,甚至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可以邀请校领导参加评价活动以增强严肃性和仪式感),以强化学生对荣誉感的敬畏。

“合作学习”在民族地区思品课中实际运用不多,但就“合作学习”的精髓而言,应是对学生大有裨益的。通过上述拙见,抛砖引玉,助推“合作学习”在思品课得到更广泛应用,实现“均衡教育”。

【参考文献】

杨小华.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现状与对策[J].素质教育论坛,2017(35):244.

张伟.怎样在高效课堂中建立合作学习小组[J] .读与写(下旬刊),2016(02):22.

猜你喜欢

思品课民族地区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的体会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为思品课插上爱的翅膀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