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探讨

2020-05-14马奎森

教育界·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策略高中数学

马奎森

【摘要】学生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时期就是高中,这个阶段是学生形成独立思维能力的主要时期,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一个时期更是重中之重。新课改对高校数学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也就成为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文章针对如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进行了讨论,以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一直以来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高中数学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这一学科在逻辑性和推理性上有着鲜明的学科特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作为学习难点,就可以更好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数学学习就是运用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用问题案例来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很多时候,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仅仅将解决题目的思路和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这种方式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埋下了重大隐患。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一点,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我们要探究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的政策落实中,数学教学应该把重心移向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也要有多层次的培养目标。高中数学核心素质内容之一就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优化教学目标,既满足了核心素质的培养要求,又使得数学教学的价值进一步提高。

2.有利于提升学生成绩

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应对学生高三复习进行全面考虑。高中数学知识仅仅靠死记硬背数学公式是不够的,因为数学的逻辑性很强,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才是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寻找数学之间的逻辑关联,养成探究、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如此一来,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就能很好地运用数学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对于考试也就更加得心应手。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社会不断发展,更需要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学生只掌握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掌握其中的逻辑关系,强化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1.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流学科之一,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已经有了九年的知识积累,这样一来,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就会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如果没有教师介入和正确指导,就会发展成为一种思维定式。这种固定的思维,对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所以这也是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即教师要清楚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时的想法,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避免形成思维定式。这种意识培养的方法对学生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让学生转变思维方式,改变做题方法,学会解题思路,使学生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进行二元方程求解的过程中,由于方程求解在初中就有涉及,因而很多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套用初中的解题方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一旦初中阶段形成的解题思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学生就会变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下手,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模式仍旧没有太大的改变,对学生的成绩提升也有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可以使用替换法,简化二元方程,这样不光让学生有更为简便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提高学习成绩,一举多得。

2.巧用变式,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变式的典型题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必须要以学生的思维教学为先导,想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而变式就是让学生进行思维创新和灵活变通的主要手段和教学重点,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的无限可能性。数学题目是一种或多种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在面对具体的思维题目时,高中生要进行思维的深入探索,灵活变化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反思总结,寻找更为简单的解题方式,进而提升个人的思维方式。

例如设集合,,则等于什么。这类题可以灵活变化思考方法和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计算A和B的取值范围来辅助解题,将这道题简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围绕知识点一步步引导学生解答,不仅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点,而且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的一题多变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3.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思考热情

教师想要高效地进行数学教学,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热情,让学生在数学情景中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让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会有很大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良好轻松的数学教学氛围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所以,灌溉式的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要把生活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融入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景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问题情景,进行思考分析。

比如在讲解“概率问题”时,对于取白球、红球这种问题,可以将生活情景融入其中。比如,设某一工厂有A、B、C三个车间,它们生产同一种灯泡,每个车间的产量分别占该厂生产灯泡总产量的30%、20%、50%,每个车间成品中次货的灯泡占该车间出产量的百分比分别为4%、3%、2%。如果从全厂总产品中抽取一件产品:(1)求抽取的产品是次品的概率;(2)已知得到的是次品,求它是乙车间生产的概率。这样的生活化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针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4.运用函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函数的特点,让学生对函数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充分培养。函数教学的前提是基础概念的理解,通过概念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函数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在高考的具体习题中,函数和高中数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教學的重点是用数学思维的有效性强化学生的函数理解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也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手段。

例如,二次函数,方程的两个根、满足,当时,证明.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方程的两个根,再求出表达式。这时要注意,我们求得的方程式并不是,而是,因此,必须要保证得出的结果是所求内容,才是解题的最终目的。所以,学生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提升思维的严密性。

5.结合数列,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数列是一种思维严密的数学知识,反映了数学最本质的思维形式,有着极为丰富的类别,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列的做题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核心数学思维能力。而且数列在高考中也是必考内容,占据了很大的分值,所以学习数列是重中之重。用基础的数列概念考查为载体,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突出数学教学目标,促进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进步,而思维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数列中必须要掌握的。在数列的解题过程中,学生要以严密的思维过程来解答。

例如,设的前n项和为,已知,,设,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想要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就要求的值为常量。这就要求学生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题思路。高中数列是体现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基于高中生思维变化能力的教学体现,以数列为载体进行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思维活跃性和严密性,切实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梁木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初探[J] .福建中学数学,2016(08):3-5.

刘艳平.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5(21):130.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策略高中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