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小柴胡汤合外台茯苓饮加减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2020-05-14唐大苹马万千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柴胡肝郁茯苓

唐大苹,马万千

(1.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卫生院中医科,北京 101301;2.北京市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1301)

慢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性疾病。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患者发生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1]。目前,临床上对慢性胃炎患者主要是使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 “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患者寒温失调及饮食失节、脾胃内伤均可引发慢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是慢性胃炎患者较为常见的类型[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小柴胡汤合外台茯苓饮加减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顺义区马坡镇卫生院中医科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中有关慢性胃炎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有关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标准。2)患者的年龄为18~75岁。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2)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肝肾等器官的器质性病变。3)患者对本次研究所用的药物过敏。将这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8例,女22例;其平均年龄为(42.3±8.9)岁;其平均病程为(6.21±1.35)年。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17例,女23例;其平均年龄为(41.8±7.9)岁;其平均病程为(5.89±1.5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中有关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是:1)患者有中上腹部不适、饱胀、烧灼感、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临床症状,其临床体征为其上腹部有轻度压痛或按之不适感。2)进行胃镜检查时可见其胃黏膜有红斑、出血点或斑块,其胃黏膜粗糙或有水肿、充血、渗出等。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有关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标准是:主症为脘胁胀痛、腹胀、食少纳呆及便溏不爽等,次症为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神疲乏力、肠鸣矢气、舌苔白或腻、脉弦等。

1.3 治疗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由成都迪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40715)进行治疗。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的用法是:口服,20 mg/次,2次/d。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加用小柴胡汤合外台茯苓饮加减方进行治疗。小柴胡汤合外台茯苓饮加减方的药物组成和用法是:柴胡 12 g、黄芩 9 g、姜半夏 9 g、生姜 6 g、大枣 15 g、党参 12 g、茯苓 12 g、白术 12 g、陈皮 9 g、枳实 9 g、炙甘草 6 g ;为胃胀明显的患者在此方中加入厚朴15 g,为有反酸烧心症状的患者在此方中加入煅瓦楞子15 g、海螵蛸15 g,为胃脘疼痛明显的患者在此方中加入香附9 g、元胡15 g,为胁痛明显的患者在此方中加入香橼9 g、佛手9 g,为有嗳气症状的患者在此方中加入旋复花15 g、代赭石15 g,为食欲不振的患者在此方中加入焦三仙15 g。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留取药汁,每天服用1剂,在早晚饭后服用。对两组患者均进行4周的治疗,并在治疗后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

1.4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中医证候的积分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4]中的疗效判定标准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⑴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进行胃镜检查时可见其胃黏膜上的活动性炎症反应消失,慢性炎症反应为轻度。⑵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进行胃镜检查时可见其胃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反应好转。⑶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主要症状减轻;进行胃镜检查时可见其胃黏膜病变的范围与治疗前相比缩小1/2以上,其胃黏膜炎症反应的程度有所减轻。⑷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进行胃镜检查时其胃黏膜的炎症反应无变化。2)中医证候的积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症状越轻。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种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脘肋疼痛、腹胀、便溏、情绪抑郁、神疲乏力等中医证候的积分均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种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种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1;Δ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脘胁疼痛 腹胀 便溏 情绪抑郁 神疲乏力对照组 治疗前 40 2.13±0.32 1.78±1.67 1.480±0.52 2.18±0.46 1.92±0.76治疗后 40 1.02±0.36* 0.92±0.36* 0.92±0.57* 1.02±0.56* 1.01±0.64研究组 治疗前 40 2.21±0.36 1.76±1.83 1.24±0.43 2.06±0.36 1.75±0.86治疗后 40 0.42±0.52*Δ 0.50±0.28*Δ 0.25±0.26*Δ 0.56±0.28*Δ 0.32±0.42*Δ

2.3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2/40),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1/4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 “胃痛”“痞满”等范畴。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隐匿,其病程较长,其病情易反复发作。慢性胃炎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2]。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生慢性胃炎与其情志失和密切相关[5]。在《脾胃论》中说“饮食不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具有敦厚之性,主运化水谷,得肝木之疏泄则升降协调、运化健旺。患者若忧思郁虑、愤懑恼怒可使肝失条达、肝气乘脾、脾失健运、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进而引起“胃痛”“痞满”等症。在《伤寒论》中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说明正气不足、脾胃虚弱是导致外邪直入少阳引起慢性胃炎的病机。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具有疏肝解郁之功效,黄芩具有清少阳胆腑郁火之功效,半夏、生姜均可助柴胡的疏通气郁、和胃降逆之功效,人参、甘草、大枣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外台茯苓饮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的附方。此方中的党参、白术、茯苓具有健脾、益气、化湿之功效,橘皮具有理气和胃之功效,枳实具有下气消痰之功效,主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等病症。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小柴胡汤合外台茯苓饮加减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小柴胡肝郁茯苓
基于CiteSpace的小柴胡汤相关研究可视化分析*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云茯苓
云茯苓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小柴胡加味汤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中的效果
适合小柴胡汤治疗的感冒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
吃到自然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