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加味汤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中的效果
2018-03-31卢波王萍陈黎
卢波 王萍 陈黎
【摘要】目的 针对于小柴胡加味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临床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入院治疗的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例患者通过小柴胡加味汤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传统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改善症状以及临床治疗满意度。结果 经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改善症状以及临床治疗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比较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采取小柴胡加味汤进行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风湿关节炎症状,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健康,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使用意义。
【关键词】小柴胡;味汤;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6..01
临床上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致残率相当高,将导致患者关节出现疾病性畸形,同时患者患处会因疾病影响逐渐丧失机体基本功能[1]。本文针对于小柴胡加味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临床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入院治療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检查,并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男性患者62例,年龄在27~72岁,临床病程在1~25年;女性患者有58例,年龄在33~74岁,临床病程在8个月~29.5年。纳入标准:患者出现晨僵现象,且持续时长在1~2小时内,患者临床C反应蛋白指标均呈现出明显的升高;患者临床关节疼痛程度均比较明显,按疼痛等级评分在Ⅱ~Ⅲ级,疼痛数均在4个或者是4个以上。排除标准:患者身体合并其他临床疾病且患者对临床治疗药物等有过敏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病程等基本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传统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60例患者通过小柴胡加味汤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常规的抗炎药物治疗,并结合上临床糖皮质激素以及一定剂量的临床抗生素进行传统类关节炎活动期治疗干预。研究组治疗:临床上给予研究组患者传统治疗干预后,联合小柴胡加味汤进行治疗。药方:小柴胡、党参、大枣、制半夏、赤芍、麦冬、生姜以及甘草、附子、杜仲加上桂枝。用水煎服,每日进行2次温服,连续用药1个月为临床1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改善症状以及临床治疗满意度。临床效果评定分为有效、良好与无效,其中有效表示病患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不影响日常生活。良好表示病患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无效表示病患临床症状无改善,实验室指标无变化,甚至病情加重[2]。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1.0相关研究软件对数据进行研究和处理,计数资料主要以百分比来进行表示,而计量资料主要以(x±s)来表示。P<0.05显示数据比较有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病患临床效果比较
对照组组病患有效28例,良好11例,临床总效率是65%;研究组病患有效41例,良好15例,临床总效率是93.3%;研究组病患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病患高,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患对治疗的满意度
对照组病患中对治疗表示满意的病患有31例,不满意的病患有29例,满意度是52%。研究组病患中对治疗表示满意的病患有56例,不满意的病患有4例,满意度是93.3%。研究组病患的治疗满意度比对照组病患好,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改善症状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后,28例患者临床疾病症状明显改善;研究组治疗后57例患者临床疾病明显改善。研究组病患的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改善症状情况比对照组病患好,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语
经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改善症状以及临床治疗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比较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采取小柴胡加味汤进行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风湿关节炎症状,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健康,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使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延萍,谢微杳.小柴胡加味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05):920-921.
[2] 张 莹,周小莉,戴 敏,吴 斌.小柴胡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7、IL-23及IL-27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3):1391-1394.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