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顺平县乡村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2020-05-13李朋珍
李朋珍
关键词:顺平县;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3 — 0132 — 04
一、乡村文化建设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2〕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乡村发展滞后逐渐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的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补齐乡村发展滞后这一短板,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而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之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贯彻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
(一)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乡村文化能否建设好、弘扬好直接影响着整个乡村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乡村的全面发展。乡村文化中所包含的村规民俗、优良乡风、道德观念及处事方式等内容规范了乡村的秩序,比如乡村礼俗文化中所包含的尊老爱幼、勤劳致富、邻里和睦等道德观念,在构建和谐农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具有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的作用,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时要充分挖掘和弘扬乡村文化中的优良道德观念,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工作,让广大村民了解党的政策、支持党的政策,激发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共同加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列中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和社会道德,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且有利于促进乡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动力
党的十九大把产业兴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要求, 产业兴旺是农民生活富裕的前提, 也是乡风文明和乡村有效治理的基础。〔4〕产业兴旺不仅要发展乡村经济产业,还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实现乡村全方面协调发展。乡村经济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是魂魄,而经济是体魄,要把魂魄注入体魄中,促进经济和文化的融合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乡村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风土民情、自然景观、乡村建筑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充分挖掘文化产业的潜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在文化建设中要推动文化与农业、生态及旅游业融合发展,把当地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农业生产、生态观光及旅游当中,提升相关产业的活力和吸引力,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也能使更多群体了解乡村文化,增强乡村文化的影响力。
二、河北省顺平县乡村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一)顺平县乡村文化建设的现行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于2018年2月4日公布,提出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5〕2018年,按照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省、市、县开展的重点工作,顺平县文化局认识、适应和把握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常态,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形态阵地和现代文化管理“三个体系”。根据访谈内容,了解到顺平县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结合“脱贫攻坚”,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更加重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抓好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一是按照脱贫退出标准积极协调督导施工单位,完成了126个贫困村的文化广场、文化橱窗和文化活动室建设,已为其中的48个贫困村配发了活动室设备,12月底达到64个。二是为扶贫异地安置小区建设了文化活动室,配套电脑、图书、电子读报机和文化器材,成立了居民文化委员会,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三是集中采购了92.4万元的图书和文化器材,更新农家书屋图书和综合文化站音响设备,丰富基层文化产品保有量。四是申请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200万元,实施了广播电视制播能力提升项目,对县广播电视台采集、制作、播出环节设备进行了全面更新,提高了节目整体制作能力。
2.结合“双创双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为适应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认真落实国家文化惠民政策,开展好文化下乡、彩色周末、文化广场等文化惠民活动。一是进行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按照“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放映标准,組织了14支放映队伍,落实“双回单”制度,保证放映场次和质量,截止到年底,放映2300多场。二是完善了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免费开放工作,为部分开放单位配套了电子读报机、盲人阅读机。三是向3个演出团体购买“送戏下乡”服务60场,满足群众戏曲欣赏需求;组织图书馆、文化馆、文体活动中心开展“六进”活动。四是对农村文艺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全年分两次组织为期各4天的农村文艺骨干、带头人集中培训,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能力、艺术技巧和管理水平。
3.结合文明创建,构建意识形态宣传体系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把党的政策、方针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群众,新闻报道要体现民情民意,鼓舞干劲、弘扬正能量、提升自信。一是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营造又快又好发展的浓厚氛围。截止到2018年10月底,顺平电视台共制作播出《顺平新闻》82期,报道1125篇,新闻内容与质量明显提高,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二是强化对外宣传,突出顺平亮点,讲好“顺平故事”。截止至2018年10月底,顺平县广播电视台在河北省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发稿3篇,市广播电视台发稿49篇。三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顺平县广播电视台配合我县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完成了多项重点宣传工作,有力的烘托了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氛围。在广播电视台开展了精神文明公益广告展播,制作了以“中国梦”、“文明礼貌”、“孝老敬亲”、“奉献爱心”、“热心助人”等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广告,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顺平县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研對顺平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对县城周边的亭西庄村、贾各庄村、王各庄村这三个村居民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文化基础设施状况、村民文化生活状况和村民对文化基础设施需求三方面。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达93.5%,符合统计调查基本要求。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利用率低
由调查统计得知,一方面,乡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室(站)、 公共电子阅览室、广播站、棋牌室、篮球场等文化设施的建设状况差异较大。虽然顺平县政府和人民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但由于顺平县乡村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导致投入文化建设的经费严重不足。调查数据显示,乡村体育健身器材的投放仅为46.73%;传统的广播站依旧占据半壁江山;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只占14.02%,这说明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因此要加快推动乡村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设立,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文化活动场所普及率低。有86%左右的乡村居民所在乡村没有音像店、电影放映厅等市场化的文化活动场所,有70%乡村居民所在乡村没有图书报刊店和KTV。这客观地反映出顺平县乡村文化活动场所的市场化程度依然较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经济未得到根本改变。
2.村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不够
乡村居民是乡村文化建设最广泛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直接服务对象和受益者,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精神风貌,繁荣兴盛乡风文明。但从调查数来看,有50.47%的村民认为现有文化产品不能自己的文化需求,有38.32%村民认为当前的文化产品勉强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在现实中被动参与文化建设的乡村居民较多,缺乏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内容偏离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缺乏新意,没有吸引力,不能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导致很多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多数村民抱着自己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旁观者的心态对待。另一方面是在文化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村民的实际情况。比如,各乡村在上级乡镇政府的要求之下,纷纷挂牌成立农家书屋,但由于大部分村民的文化素养较低,又缺乏相关的培训活动和参观学习活动,因此难以调动村民的阅读积极性,很少见到村民出入农家书屋,使得很多农家书屋及电子阅览室长期闲置。
3.乡村文化建设缺乏地域乡土特色
调查数据显示有本地独特文化活动的地区只有25.23%,除此之外,有高达39.25%的乡村居民在传统节日里不举办任何文娱活动,经常举办文娱活动的乡村居民仅占12.15%。特色文化活动或艺术节是乡村文化建设中最富有活力和色彩的形式,乡村文化建设应依托当地特色文化传统,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同时应利用好民族传统节日这一形式,丰富村民的文娱生活。在对县文化局办公室主任苑文奇访谈中他提到,顺平县的乡村文艺表演通常局限于扭秧歌,唱歌和小品这“老三样”,没有自己的创新,缺乏乡土特色,因此缺乏吸引力。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农村人口流失也使得人们对乡村文化的归属感越来越弱,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各种民俗活动等越来越陌生,导致中国传统技艺、民俗活动逐渐失传。近几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的改造开始模仿城镇化建设,原本的乡土气息和特色越来越淡化,“留住乡愁”成为中国乡村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
4.基层乡村文化建设人才缺乏
优秀的文化人才队伍是进行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的关键。但是乡村文化建设人才极度缺乏,尤其是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骨干人员。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所以没有形成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导致本地文化人才逐渐流失,外地文化人才不愿来,现有文化人才缺乏活力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有些基层地区单纯注重经济增长,文化站形同虚设,工作人员长期调任他用,即使是留下的人员也没有文化专业专长。除此之外,基层文化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新鲜血液注入不足,大部分文化干部老龄化严重,知识陈旧、缺乏创新,对于时代脉搏和文化发展趋势缺乏把控能力,缺乏工作热情。顺平县乡村现有文化人才主要包括村委会相关文化人员,民间艺术团表演人员、民间艺人、文化市场上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等。目前这些文化人员的作用未能充分挖掘,如村委会负责文化建设的人员常被认为是“闲职”;民间艺人多是“单打独斗”、自娱自乐,且很多民间技艺因得不到广泛传承而失传。
三、加顺平县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投资渠道,加大乡村文化建设投入
资金不足是制约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乡村经济发展缓慢、滞后是导致乡村文化建设资金不足的根本原因。很多情况下由于资金不足,导致某些村庄尤其是贫因村的文化基础设施不能到位。因此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对顺平县的乡村文化建设来说迫在眉睫。但是乡村经济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是不现实的,所以还要积极寻求、开拓其他资金渠道。首先,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对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力度。政府必须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其次,乡镇基层政府和各村委会应充分利用投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进行文化建设的投资。最后,政府要积极引导个人和社会组织进行自愿捐助,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精神鼓励和优先享受的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加大文化建设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乡村文化建设认识
目前,顺平县乡村居民对于乡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意识程度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他们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容缺乏系统的认识。对于什么是乡村文化建设、怎样有效的建设以及村民本身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等都不是很清楚。因此,要通过宣传标语、电视宣传及橱窗展示等手段宣扬乡村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加强村民对乡村文化建设本身的认识。同时,在宣传上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日常生活,才能引导民众的行为,才能潜移默化地提高村民的精神境界。第二,应加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宣传。不仅让乡村居民了充分利用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作用,而且应鼓励村民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发展文化旅游、文娱活动等文化产业,发挥文化建设增加经济效益的作用。
(三)扩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形成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文化人才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利用包括乡村基层政府文化部门人员、民间艺人、乡村文化市场人员、高校学生、城市文化人才等,建立一支分工明确、能力突出的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6〕若要保证乡村能够把人才引进来、留得住,本地文化人才不外流,就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保障乡村文化人才权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效益
一方面要推动乡村演艺活动产业化发展。演艺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极富生命力的一种形式。推动顺平县演艺活动产业化发展,要在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大众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演艺产品,不断更新演艺内容,并综合运用戏曲、小品、话剧、相声、歌曲等多种表演形式加以创新。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文化和旅游是紧密相连的,旅游是展现和发展文化最好的载体。顺平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人文资源底蕴深厚。伊祁山旅游点是上古帝王尧的故乡,也是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上有古老的洞穴、众多庙宇、亭台,至今依然可以看到原始氏族群居残留的遗址;王氏庄园,它始建于清顺治初年,是王氏先祖王锡衮所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华北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大地主兼巨商的豪门巨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顺平万顷桃源农庄民俗文化园位于河口乡、白云乡,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此处果林漫布,仲春万亩桃花,成为农业生态观光游很好的游览点。
〔参 考 文 献〕
〔1〕廖军华.推动乡村振兴要树立系统思维(新知新觉)〔N〕.人民日报,2018-11-07(07).
〔2〕刘忱.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复兴〔J〕.西部大开发,2018,(06):107-11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董峻.鄉村振兴战略透出“三农”新希望〔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7,(10):01.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2018.
〔6〕谭动良.安徽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
〔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