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研究
2020-05-13杨建云
杨建云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习近平;青年教育
中图分类号:D43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3 — 0018 — 03
人学是以整体的人为研究的科学,主要是一门研究人的本质、认识人的存在、总结人的活动和发展规律的学问,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民族命运和国家发展的高度针对青年教育的系列论述,系统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谁来培养人”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结构完整、内涵深刻、论证科学的的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是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研究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不仅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内容,也是新时期开展青年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南。
一、培养什么人——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青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与其片面性相对的,包括人的发展的方方面面,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那里具有了多方面的规定性,包括人的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等。习近平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依据,指出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强调青年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德育。“德者,本也。”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是一个社会关系范畴,是指作为价值客体的人满足作为价值主体的人的需要。人的价值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实现,要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前提。习近平认为,做人要坚持品德为先,青年教育要以德为本,立德才能树人。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青年价值取向的核心内容。所以习近平强调要对青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在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智育。知识,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总结。马克思非常重视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和个人前逬的推动力。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知识是基础。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智能的发展,不仅是智育的中心环节,也是进行其他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3〕习近平非常重视青年学习的重要性,他指出,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信息时代下,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若不能坚持学习,势必被社会淘汰。所以要重视青年的学习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多学习,不仅学习书本知识,也要学习社会知识,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关心国家和人民,关注世界大事,担负起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任。
(三)体育。马克思的体育观是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认为体育是德育、智育等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他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指出体育教育为“正在成长的人”不仅提供了科学的知识,能够培养人的创造力,而且锻炼了人的身体,强壮了人的体魄,锤炼了人的意志,这些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長。习近平对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十分关注,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青年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体质是智育德育的载体,对青年进行体育教育,不仅提高了我国青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而且能够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习近平认为体育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青年了解和发现自己体育潜质,建立运动自信,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强身健体,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培养青年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激发爱国精神、帮助青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四)美育。美育,是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有着帮助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德育功能。马克思从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出发,强调审美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性享受活动,“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4〕的,主张通过审美地认识、把握、改造主客观世界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习近平认为美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指出美育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美育应该关注每个群体、每个角色;社会美育是学校美育及家庭美育之外的重要补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做出了具体部署,使我们的美育有了明确方向和实施途径,对新时期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五)劳育。马克思强调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需要是人的最根本的需要。“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只能是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点,就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目的任务、主要内容、方法途径等进行了系统论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把是否坚持劳动教育是检验是否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走向的标准之一。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劳动教育,重塑劳动教育观,提升内在生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同时也希望广大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磨炼心志、不怕挫折、努力钻研、练好本领,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二、为谁培养人——明确青年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马克思认为,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青年是承前启后的群体,必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决定其本质的是社会属性,是其所处的社会关系。所以人们的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要受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中的关系的限制”〔6〕。一定社会的教育总会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及经济制度的制约,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目标。
习近平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思想,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出发,重视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青年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青年是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7〕。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为谁培养人”问题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提出的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四个服务”思想,指明了青年教育的根本目标,那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所以在新形势下,做好青年教育工作,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全面贯彻学的教育方针;必须加强党建工作,坚持党在青年教育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要引导广大青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三、怎么培养人--提出青年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一)依据实践的观点,强调青年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青年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8〕。习近平非常重视实践在青年教育中的作用。一是强调青年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服务于实践,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习近平认为青年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实践的作用,要引导广大青年不仅要多读书学习,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术,掌握真本领。二是要鼓励青年在实践中创新。对国家而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青年的个人角度出发,创新决定了青年的个人品质和生命质量。习近平多次强调青年在创新中的作用。他指出:“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是国家创新创造的源泉所在,也是科技进步的希望所在。”〔9〕所以青年教育要重视青年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青年勇于质疑、敢于创新,不怕失败,无惧困苦,在立足本职的基础上创新创造,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出新,做用创新带动社会发展的实践者。
(二)依据人的主体性理论,指出青年教育应该尊重青年的个性需要。马克思认为,意识是人脑对于客观外界的主观反映,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反映。从人的需要的主体构成角度来看,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个体需要和群体需要。根据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共性要通过个性体现出来,但共性不完全包括个性。由此可以看出,青年教育不仅是建立在青年特征基础上的共性教育,还要考虑到每个青年的个性特征。习近平首先提出青年成才标准要多元化,选拔人才要以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资历,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其次,青年正是张扬个性的阶段,每个人的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教育者要要从青年的个性需要出发,尊重青年的个性发展,理解青年的情感需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青年能够人能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相对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造性。再次,教育者还要具备宽容的品质,能够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受教育者,包容青年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青年的长处和閃光点,让所有青年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四、谁来培养人——提出青年教育的立体模式是多方联动、合力育人
在唯物辩证法中,内因和外因的有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依据矛盾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结合青年思想、态度、价值观等的独特性,习近平提出了由共青团、青年模范、教师、各级党委政府及青年自己包括在内的立体式育人模式。一是共青团要通过一系列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使青年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中找到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和契合点,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二是充分发挥青年模范的“领头雁”作用,希望广大青年模范严格要求自己,再接再厉,不断进取,用自己的行为激励影响广大青年;三是各级教师要牢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书育人宗旨,以“四有”标准要求自己,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切实成为青年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四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支持帮助青年,促使青年尽快成长起来;五是广大青年要有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习近平提醒广大青年要把历史和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转化为自己教育的动力,“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5.
〔2〕胡敏.青年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N〕.中国青年报,2014-05-26(02).
〔3〕脚踏着祖国大地胸怀着人民期盼,书写无愧于时代人民历史的绚丽篇章〔N〕.中国青年报,2013-10-22(01).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N〕.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7.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N〕.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0.
〔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
〔7〕实现中国梦需要有志青年接续奋斗〔N〕.新华日报,2013-6-18(01).
〔8〕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9〕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