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49年以来我国应对重大疫情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

2020-05-13杜晶斐

理论观察 2020年3期
关键词:重大疫情制度优势新时代

杜晶斐

关键词:重大疫情;人民健康;制度优势;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3 — 0014 — 04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次疫情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并做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1〕,我们才能团结一致、共度难关,打赢这场疫情防空攻坚战。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抗击重大疫情的历史进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和规律,明确抗击疫情决胜的关键,对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抗击重大疫情、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伟大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疫情的历史回顾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现多次传染病疫情,其中亚洲流感、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最为严重。回顾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应对重大疫情的基本历程,对于在历史演进中总结经验应对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一)1957年亚洲流感

1957年2月我国贵州西部出现由H2N2病毒引起的流感爆发,同年3月传播至内地其他省份,4月传播至香港地区,随后席卷全球,导致国内约25万人、全球100至400万人丧命于于此次流感之中。亚洲流感由于首先发生在亚洲而得名,由于其具有发病率较高、传播速度较快等特点,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继“西班牙流感”后最严重的一次疫情。

面对亚洲流感,在当时的条件下,卫生部门依靠报纸和广播向群众普及关于亚洲流感的常识和防控措施;疫情严重的地区对人流密集的场所进行强制歇业;个别疫情严重的情况给予停课处理;国家建立流感中心并于1958年发布并印制《流行性感冒手册》,用于指导全国流感防控和研究工作。〔2〕不过尽管国家尽力进行疫情防控,但由于当时物资匮乏、医疗水平低、信息传播不畅、人们的自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等原因,当时的人民无法获得完整的疫情数据和及时的救治,使疫情没有得到有效防控。另外由于中国当时没有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且没有向其他国家通报疫情,因此全球的疫情预警也具有滞后性。

(二)2003年非典

2003年初在广东省部分地区发生不明原因具有传染性的肺炎疫情,此后的一段时间病毒迅速向全国范围内扩散致使北京、天津、山西多地出现严重疫情,全国的疫情也一度达到高峰。进入5月后疫情逐渐被控制并开始回落,6月11日全国无新增确诊病例标志着非典被成功战胜。

在抗击非典疫情的过程中,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建立了以政府组织为主、卫生科研机构为辅的系统格局,在保证科学决策、权威决策的同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另外政府号召各区域、各部门建立防控非典的组织保障体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行全防全控,形成合理有效的危机处理组织系统。面对突发非典疫情发展形式的不确定性以及群众可能会产生担忧、恐慌等情况,政府及时建立灵活、透明的良性运行机制,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疫情报告,邀请国外专家来我国考察等使政府的公信力大大增强。面对非典疫情传播速度快、中国的人口基数大等主要特点,党中央和政府及时整合和调动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技术资源,为非典的防控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支撑。另外国务院还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让疫情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提高突发疫情的法制保障能力。

(三)2009年甲型H1N1流感

世界卫生组织为避免由名称引起的误解,将流感名称由“人感染猪流感”更改为“甲型H1N1流感”。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席卷墨西哥,随后迅速扩散至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遍布全球各地。同年5月内地出现首例确诊病例,甲型H1N1流感就开始在我国大规模的蔓延开来,严峻的抗击流感阻击战由此展开。截止到2010年3月全国累计确诊12.3万人,死亡714例,是继非典后又一次重大规模的流感疫情。

有了之前的经验,在抗击甲流的过程中,国务院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指挥协调机制的速度更加迅速,非典疫情后重点投入建设的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得以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建立国际信息沟通机制、国家级疫情信息发布机制、各地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避免不透明的机制造成群众恐慌。加强国际和政府间交流合作,卫生部部长率团参加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防控经验交流高级别会议,与别国共同交流经验、探讨措施,为缓解和控制我国疫情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决胜之钥:将制度优势转化治理效能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回顾1949年来新中国抗击重大疫情的进程,深刻总结抗击疫情的历史经验,可以发现抗击疫情的决胜之钥,并对当前以及未来的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理论准备和实践指引。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抗击疫情的根本保证

邓小平曾强调“党是一个战斗的组织,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战斗的胜利的。”〔3〕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根本保证和决定性力量,就在于党中央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全国一盘棋的基本原则,通过协调各个组织和部门协同作战、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力量和资源、凝聚全国人民的意志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大疫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疫情防护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对外开放。一方面,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自新型冠状病毒发生之日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做重要的任务来抓,召开数次会议并作出重要指示,第一时间对疫情防控进行科学决策和研究部署;党中央及时协调各方面物资和人力,进行统一调度、全面部署;广大党员干部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控制疫情的有力举措,确保工作件件落实。另一方面,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和策略,面对复杂的疫情,各地区和各部门既考虑了本地区的情况和需要,也考虑了重点地区防控工作对全国的影响,各部门的工作和任务都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确保全国形成疫情防控工作的合力网,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全面加强,坚决服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公务员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挥和党中央的组织和调度,在拼搏中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创造战“疫”奇迹。

(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是防治疫情的重要前提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谱写离不开人民群众。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体性、创造性才能渡过重重难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4〕不论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深刻变革,还是面对洪灾、非典、地震等重大灾难时所创造的奇迹,都深刻说明了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和永恒力量。

这次让人始料不及的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每个人民群众都尽量做到自我防护和自我隔离;各地一批又一批的医护工作者背井离乡,“最美逆行者”为大家舍小家,纷纷投身一线,救危亡,解灾情;各省市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工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基地建设者不分昼夜使医院在十天内拔地而起,让世界感叹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全国上下一万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同心同向才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大力量。毛泽东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5〕人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血脉和根基,是战胜一切灾难的根本力量之所在,当前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科研技术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广大干部职工无一不在全国疫情防控一线。只要坚决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我们就一定能人定勝天,凝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三)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是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6〕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人民的生命健康是基础,如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谈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当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我们的紧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抗击疫情,保卫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来就不是一个止步于思想层面的概念,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及时应对和组织协调各方面,进行全面协调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1月20日对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感染的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28日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都提出人民健康是第一位的,要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1月27日习近平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短短几天内,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前这一非常时期连续数次对人民安全与健康问题进行重要指示和总体部署。党中央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着力把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人民的安危当作头等大事,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高度负责,这不仅是共产党人心系群众的生动显现,更是对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生动彰显。

三、未来展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疫情防控新时代

回顾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抗击疫情的历史过程,深入总结决胜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科学审视当前我国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展望和推进新时代疫情防控工作的建设。

(一)以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思想为指引,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的系统性

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具有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首先,新时代加强党对疫情防控的领导要“普及健康生活”,注重全民健康观念和安全防护意识的普及,对疫情防护知识进行科学宣传,引导群众准确了解病毒传播途径、做好自身科学防护,提高身体素质和防护意识,,明晰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其次,消除贫困是“完善健康保障”的重要举措。贫困是实现健康权益的深重障碍,物质上的因素也许不是疫情防控过程的根本阻碍,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部分贫困人口视孩子的教育投资为非必要支出,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孩子们日后的就业能力与获取健康信息的能力,从而成为防控疫情的阻碍与羁绊,因此消除贫困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就是“完善健康保障”的过程。最后,保持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建设健康环境”的关键。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与自然界中的生物共生共存。这起由于非法猎杀、买卖、食用野味引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再次警醒人们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行为方式,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素养显得日益迫切。

(二)坚持人民至上和人民主体的价值取向,不断凸显疫情防控的人民性

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定的人民立场,所以疫情防控阻击战也必然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为此要凝聚各方力量,构建协同作战工作格局,持续加大防控力度,由点到面形成攻坚合力,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保障当作疫情防控期间的首要任务,引导群众树立危机意识和提高防控能力。没有人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的生命安全是全民建成小康社会题中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当其他因素与人民健康发生冲突时,人民健康具有优先权。在卫生健康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要为提供人民更高更全面的医疗卫生保障、更及时的医疗卫生救助。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自疫情发生以来,到处都是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基建工人等人民群众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的“最美逆行者”的身影。14亿中华儿女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基因和民族品格,用行动诠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深刻内涵。历史和现实一次次向我们证明,只有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我们才能克服重重阻碍,创造中国奇迹。只有把人民群众作为抗击疫情过程中的真正主体和依靠力量,才符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价值定位,才能使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中取得更大成就。

(三)科学判断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增强疫情防控的时代性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国情和时代发展的科学研判。新时代,网络信息化、媒介融合加快发展,与以前相比疫情防控和追踪具有大数据化和网络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互联网企业、国家信息中心和有关部门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利用大数据应用平台、分析运用其掌握的大数据资源,为精准决策、科学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撑,有效发挥了资源整合、技术赋能的独特作用,对疫情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研判并监测群众运动轨迹,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辅助。

网络信息化加快发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工作通过利用新媒体各省市及时公布患者人数、发布疫情报告,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立医院的建立过程,让群众监督处理危机的程序和效率做到数据公开化、透明化,确保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及时把控輿论导向,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大大提升。新时代进行疫情防控一定要全面把握发展的时代性特征,面对媒体融合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要全面把握媒体新时代融合发展的趋势,正确处理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关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领和导向作用,以凝聚国民思想发挥最大正能量。

(四)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不断彰显中国人民健康观念的世界性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赞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中国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的执行力和行动力,不仅是国内的科学防治、控制疫情的重要力量,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迅速应对和及时反映、组织协调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等行为是对当治国理政理念的生动诠释,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全球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引领全球疫情防控和健康发展方面贡献经验和智慧。中国共产党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在允许的范围内及时调配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每日公开疫情发展和防控情况,做到公开化、透明化;迅速查明传染源,科研人员加紧研究药物;快速建立隔离治疗的大型专业医院以缓解床位不足的问题;及时封城避免不同省份之间大规模人员流动;暂停出境旅游活动,避免感染范围向全球扩大…新时代进行疫情防控、建设健康中国,必须从全球视野出发,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性高度出发,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手段和方法进行疫情防控,完善我国参与国际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紧急救援工作机制,作为全球健康治理的领导者、合作者和协助者积极履行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的义务,与世界各国共建健康风险防控和健康治理的共享机制和平台。为实施“中国—全球”卫生战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 考 文 献〕

〔1〕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N〕.人民日报,2019-01-28(001).

〔2〕秦颖,赵梦娇,谭亚运,李晓清,郑建东,彭质斌,冯录召.中国流感大流行的百年历史.〔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08):1028-103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3-234.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

〔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0.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重大疫情制度优势新时代
总体安全观下的中国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战略研究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研究
重大疫情背景下农村地区应急管理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任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认清制度优势 坚定制度自信
陕甘宁边区县政制度的设计理念
陕甘宁边区县政制度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