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膜素和脂联素在围绝经期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2020-05-12徐智滔张金吴晓丹李晓红郭荣何飞
徐智滔,张金,吴晓丹,李晓红,郭荣,何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心内科; b.血液内科,河南 郑州 450052)
冠心病作为目前人类心血管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在围绝经期,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巨大变化,易出现糖脂代谢异常和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从而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1]。临床研究显示,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2]。除了传统的危险因子,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高脂血症、家族史等,本研究将重点放在了更深层次的生理生化机制上[3]。脂肪因子是一类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内分泌因子,极广泛地参与到体内血管新生、炎症反应等生理过程当中[4]。网膜素和脂联素均是脂肪因子中的一员,被普遍性认为在体内发挥有益作用,经典观点认为其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如今国内外部分研究指出低水平的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国内关于网膜素的研究多集中于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和糖尿病、肥胖等内分泌疾病,围绝经期作为女性心理生理发生重要变化的特殊时期,处于该时期的女性需要特别关注[5]。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网膜素和脂联素的表达差异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ghy,CAG)确诊的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3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符合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美国心脏学会2007版《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管理指南》[2]。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经CAG证实不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心电图无缺血改变的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冠心病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至少有1支管腔直径狭窄≥50%。根据年龄和是否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将患者分为以下4组: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年龄<55岁)76例,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年龄≥55岁)57例,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年龄<55岁)60例,绝经后健康对照组(年龄≥55岁)36例。排除心包炎、心肌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合并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结缔组织病者。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资料收集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数据和基线资料的收集:详细记录收集入选对象的人口学数据和基线资料。包括入选患者的病史、性别、年龄、吸烟史、长期服药史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测定血清网膜素、脂联素的水平: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5 mL,然后以离心半径10 cm,3 000 r·min-1离心处理10 min,提取血清,-80 ℃保存待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网膜素、脂联素,试剂盒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公司。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其他生化指标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
2 结果
2.1 各组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病率比较 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绝经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和绝经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各组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病率比较(n,%)
注: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比较,aP<0.05;与绝经后健康对照组比较,bP<0.05;与其他3组比较,cP<0.05。
2.2 各组网膜素、脂联素以及血生化等指标的比较 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分别低于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LDL-C水平分别低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和绝经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HDL-C水平均低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HbA1c水平分别高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各组网膜素、脂联素和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注:与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比较,aP<0.05;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和绝经后健康对照组比较,bP<0.05;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比较,cP<0.05;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bA1c—糖化血红蛋白。
2.3 网膜素和脂联素的相关性 网膜素(47.34±10.38)和脂联素(4.14±1.37)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123,P<0.05)。见图1。
图1 血清网膜素和脂联素水平的线性相关分析
3 讨论
网膜素是一种新型脂肪因子,被普遍认为在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中发挥保护性作用[6]。脂联素则是一种经典脂肪因子,许多研究表明低水平的脂联素可以促进许多内分泌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进展[7]。本研究旨在通过以网膜素和脂联素为桥梁,探究其与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联系。
网膜素被研究者们认为是“好”的脂肪因子,是因为在众多关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研究中,它的血清水平与病程严重程度成负相关[8]。在本研究中发现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网膜素分别低于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在Harada等[9]的研究中,也表明了血清低水平网膜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但网膜素可能是通过旁分泌效应而不是系统性作用来直接促进冠脉粥样硬化的。网膜素的保护作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AMPK的活化,从而调节下游的TNF-α诱导的COX-2活化,并且减少包括如IL-6、MCP-1等炎症介质的表达[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网膜素和脂联素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且发现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脂联素低于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提示低水平的脂联素在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中起到了负面作用。研究指出,在冠心病群体和代谢综合征群体中有更低水平的血清脂联素[12]。本研究中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LDL水平分别较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和绝经后健康对照组降低,考虑部分患者入院前疑似有冠心病,可能因为院前口服降脂药而导致该指标与既往研究相悖的结果。作为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患病率在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女性中高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女性,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同样高于绝经后健康对照组女性。糖尿病患病率在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中均高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和绝经后健康对照组。
综上所述,网膜素作为脂联素的同类因子,在胰岛素抵抗、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了与脂联素有相似也有区别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网膜素可能联合脂联素共同在体内发挥保护性作用。但本研究仍有无法避免的局限性,主要在于:这是一个横断面研究,没有因果关系的结论;本次的研究对象为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未对雌激素与网膜素、脂联素的关系作进一步探讨;本次研究未对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的血清网膜素、脂联素水平降低的生理生化机制深入研究,尚需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