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度阅读引导方式
2020-05-11陈艳霞
陈艳霞
【摘 要】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形成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三岁看到老”这句俗语反映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对此国家加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有限,对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的理解程度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他们进行深度阅读,将抽象性的言语变得通俗易懂,更好地推进课程教学建设。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阅读;引导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在看待问题时较为片面。在这一阶段的学校教育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应试教育体制下道德与法治课堂发挥的作用不明显。要想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就需要学校不断完善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深度阅读引导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势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近年来,教育部门不断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建设,课程教学不再停留于表面,要求向着更为深度的方向引导。高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思维能力还处于浅薄状态,对哲学类的课程思考有限。在传统的课程与法治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感到十分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常见。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时可以引用一些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对这些文字产生立体化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进对课程的理解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与实际生活有较大的联系,教师为了让学生加强理解,更为有效地进行深度阅读,会利用其与生活的联系来安排教学。物质决定意识,教师立足于教材中的阅读素材,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教学素材与生活十分契合,能够充分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对现实生活的印象来引导他们对知识点产生共情,增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课程较为特殊,哲理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像数学、语文等基础学科一样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及时了解到他们对哪些知识点有欠缺,学生也很难和教师产生共情,课堂上学习氛围不浓厚。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阅读,利用阅读将师生之间联系起来,进行共同探讨,充分调动教学氛围,有利于实现师生互动,便于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二、如何引导高年级小学生进行课堂深度阅读
1.结合生活案例,引起阅读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将学习当做思想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想,不断积累学习经验,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充分发挥深化阅读的意义,从而能够积累知识,激发兴趣。此外,教师利用生活实例来为教材中的难点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给学生以吸引力。教师在适当选取教学素材后,應当结合课本的实际阅读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效率。
以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做聪明的消费者》为例,这一单元主要是学习怎样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阅读素材时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能碰见的问题:若是我们在超市或商场里买到假货怎么办?当我们在寄快递时,快递站丢失了快递或快递包裹发生破损应当怎样做?在网购时,收到劣质产品应当怎样处理等。相信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在教师进行该单元的课堂讲解之后,学生们会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学到的法律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学生们踊跃讨论,提出了解决办法:向有关政府部门投诉;和商家进行沟通协商,提出退款或赔款……这样一来,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就能够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能够有效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
2.利用教材图画,深化阅读内涵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较多的图画细节来丰富单元内容,让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单元的主题,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图画细节,经常只是让学生看一下插图就算完成教学内容,这种方式很难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要想在课堂上深化阅读,就需要不断对图画的内容、意蕴进行挖掘,让学生从图画细节出发,深化阅读内涵。
以部编教材五年级《我们是班级的主人》一课的教学为例,该单元主要讲的是学生在班级中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应当为班级负责。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遮住插图下面的文字,观察图画并思考该图讲了什么内容。小学生利用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跳跃的思维很快地表达出图画中的内容。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观察图片上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思考图片与图片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等。在未经教师引导之前,学生只关注插图的形式和内容,并没有关注到地点和时间等。但是,通过引导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图上的地点都是在班级中,充分契合了该单元的学习主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丰富课堂内容。
3.注重阅读训练,发挥课堂实效
现阶段的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学生针对难以理解的问题甚至产生畏难情绪。高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低年级来说个性特征逐渐显示出来,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课程的训练,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课程就会产生抵制心理。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从道德与法治的阅读素材中挖掘特色,选择更为有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化阅读。
例如,我们在学习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爱护地球,共同责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为了检测学生阅读素材的效果,教师可以为他们设置一些练习题,通过练习题来深化阅读理解能力。在该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设置的练习题应当是图片加题目的方式,相比传统单一的题目训练,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图片内容可以是当前世界环境现状:野生动物灭绝、水体污染严重、空气污染严重等,进一步引起学生们的思考。这种训练形式能够很好地加深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达到教学目的。此外,文本阅读中的细节也需要教师着重把握,在训练中深化阅读内涵,强化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深化阅读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生活化、趣味性的素材来引导学生加强对阅读素材的理解;再利用阅读之后的训练阶段,进一步深化内涵,不断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深度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妹.关注文本细节,打造高效课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的新视角[J].小学教学参考,2020(03):50-51.
[2]陈同秀.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学周刊,2020(02):29.
[3]魏军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型的思考——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11):24-26.
[4]张华兵.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现代交际,2019(21):206-207.
[5]黄干雄.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91-92.